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从历史上几个起义者的口号看创业成败的规律

网络整理 2019-04-29 最新信息
从历史上几个起义者的口号看创业成败的规律

中国传统的历史书大部分都像是一种战争大事记的方式记载和阐述历史,所以我们很容易觉得中国的历史就是一个动荡的、王朝不断更替、不断战争、不断起义造反的历史。根据历史资料记载,中国在从秦到清的两千年间,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的起义,但真正造成重大影响和改朝换代的起义并不多。而且在这个两千年期间,中国人总体上还是显示出爱好和平的秉性的。就算是战国时期,也不是天天打仗,所谓混乱的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期间,也不是天天打仗,也有很多和平的时间。总体上,和平发展的时间是远多于战争的时间的。

很多时候,乱世和战争都是从各种不同的起义开始的,如果起义很成功,那么乱世就结束了。如果起义不成功,可能是旧王朝重新恢复秩序,或者陷入乱世之中,几百年才能结束。就像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是战争远远多于和平的时期,是最悲哀的时期。历史上很多的起义,有些成功了,有些失败了,相信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自然气候、人口状况、起义者的能力、双方将领的能力、战略的差异等等,都会对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通过各种对比,我们也许可以通过“起义者口号”的内容,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部分原因,也给我们创业者一些启示。为什么有些人创业能成功,有些人却失败了。

为什么要通过这么一个小东西去分析历史大事件|?首先,这是起义者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双方势力水平、主要矛盾等等很多内容的集中表达。从这个檄文的内容可以分析出很多当时的实际情况和相关人员的想法与意愿。第二,这个口号和檄文的内容,充分的表示了起义者战略目标、远期计划、政治思想、号召力等软实力。第三,口号的内容还可以分析其是否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其队伍,成为其力量的源泉,从而提高起义的成功率。

中国历史最著名的起义之一,就是被称为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陈胜吴广起义,他们的口号有几个,一个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有一句“大楚兴、陈胜王”,最后他们在整个起义过程中,是冒充秦国太子扶苏和原楚国大将项燕的名义进行的。史书上的记载为”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第一,陈胜吴广因为是第一个造反者,所以没有后来者的那些严谨的檄文和口号套路,只是一些简单、直白明了的内容。既没有明确数落大秦的暴政,也没有想要带领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在视野和格局上是显得狭小,看得不够高,不够远,政治眼光比较浅显。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句,还有一点要改变命运,大家一起去获取荣华富贵的意识。这个口号在短期内,在开始的时候也许还能吸引一些被严重压迫、毫无出路和希望的底层人民,但更多的可能是那些投机分子,冒险疯子之类的人为多。下一句“大楚兴、陈胜王”则赤裸裸的为自己争取政治地位的目的了,虽然还是打着楚国的旗号,但他并不是楚国以前的楚国统治阶层的贵族,所以,用目光短浅来形容也不为过。

第三,他们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提高他们的号召力,还增加一个了一个口号,那就是借用扶苏和项燕的名号。希望通过他们的名义,提高起义队伍的正义性,从根本上来说是想撇开造反者的污名,不想承认自己要颠覆朝廷,而是类似于后来的“清君侧”的说法。本意就是说要为大家都认同的、仁德有能力的扶苏报仇,为他清除那些败坏朝纲的坏人,而不是造反。这种乱拉关系、没有大局观,不考虑中原原有的其他国家的想法,并没有有效的解决起义者的号召力和正义性的问题。连最基本的天命的问题都没有想到要去解决。格局太小、没有远大的战略目标、没有清晰的战略规划、没有团结多数的力量,所以,最后失败也就不足为奇。

很奇怪的一点是,为什么作为秦国的第一个反对者,为什么没有一点反对秦国暴政的意思?不是说秦二世而亡,亡于暴政吗?残暴不仁,千古第一吗?是他没想到,还是秦国本来就不残暴?

接下来我们看看东汉末年黄巾军的起义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从字面上看就能大概理解,这么一句神神叨叨的口号,会有多大前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大汉朝已经腐朽到没得救了,黄巾军今年就会取而代之,天下太平的好日子已经到来了。宗教口号,对所有的知识分子、正经农民、商人、朝廷官员都没有任何的吸引力。也没有指明方向,分清利益、更加没有具体的政治纲领的意思。除了他们的那信徒和那些被挟裹的流民,谁会去跟着他们做掉脑袋的事情。而且,当时的社会,最主要的势力还是那些世家大族,而太平教的信众是以底层民众为主的。从口号中完全没有看出要争取主要阶层加入的样子。陈胜吴广还会打一打扶苏和项燕的旗号,张角他们直接忽略了最大的势力阶层,甚至要把他们也推翻,所以,后来他们也是被那些世家大族起来给打的七零八落的。

第三,朱元璋算是起义者中最成功的一个,是所有创业者的最佳榜样和楷模。朱元璋初期属于红巾军,也是一帮子靠封建迷信的口号,如什么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什么明王出世之类的来吸引各类人群加入。后来朱元璋夺权,并在南京一带站稳脚跟后,在正式与蒙古朝廷对决之前。非常英明的发出了一份长长的檄文,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么一句高大上的口号,直到孙中山都还在借用,可见其在对付少数民族政权的斗争中的威力有多大。就这样一句话,就把所有的汉族人凝聚到了旗下,清楚的划清楚了敌人和自己人。而且在道义上也占据了最高点,任何帮助蒙古人的那些大家族、大地主阶层,都会受到威胁。这不是造反者与朝廷之间的矛盾,也不是穷人与富人之间的矛盾,而是民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以妥协的。恢复中华,更是具有无限的想象力,根据的儒家传统文化,中华可是具有多种解释的,比如中华就是古代圣王统治的礼仪之帮,也可以是像汉唐那样的繁华盛世,也可以像宋朝那样的经济、人文发达的社会,这些都可以称为中华。朱元璋直接就给所有的中国人画了一个无限的大饼,前途自然就远大了。

第四,到了明末,闯王李自成的口号水平就低很多了,”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虽然这句话对底层农民很有吸引力,但打击面太广,直接将所有的地主、商人、士大夫、统治者等等所有的有地的人都变成了敌人。所以他只能吸引到牛金星这种普通水准的人才,再高级一点的人才都已经被画到敌人那边去了。可能就是因为缺乏人才,他不同的阶段也没有改变他的口号。没有表达他的远大理想,政治目标等。有些史料显示李自成从来就没有想推翻朱家王朝,他的最大目标是招安封个王而已。甚至在他已经把北京城围住了,据说还希望与崇祯皇帝谈判,只要给他点钱和封个王,他就退兵回河南。但倒霉催的他,遇到崇祯这个既不逃跑、又不谈判,也不投降,情愿自杀的皇帝,一点办法也没有。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李自成本来就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不成功也是正常。

从这些创业者的口号中,我们看见很多东西,包括创业者的视野、能力、心胸、目标、理想和自己所处的位置、阶层等。创业者背景、认知水平、视野等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和视野,格局和视野决定了他的理想目标,从而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和最终的追求,行为方式也就基本决定了结果。

无论任何一种创业,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博弈过程,并没有中间路线可以走,不成功则成仁。只要目标正确、道路正确,结果正确的概率会大大提高。如果连目标理想都变成限制自己的障碍,那不创业也罢。

本文作者:映像思维(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1960498436506119/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历史   扶苏   项燕   朱元璋   创业   中国历史   政治   张角   ??   战国时期   三国   五代十国   黄河   农民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