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曹操杀了神医华佗,真的是因为曹操的多疑吗?

网络整理 2019-05-29 最新信息

这里有明清、民国的历史故事、秘闻、深度分析等文章,欢迎关注“剑雄品评文史经济”

曹操杀了神医华佗,真的是因为曹操的多疑吗?

华佗之死,非死于曹操的多疑,首先死于曹操潜意识里的自卑,本质上却死于华佗的性格与行业的错配(先别开喷,以华佗的才智,确实足呈神医之誉,但并不代表着华佗的性格特点适合从医,他自己并不喜欢医生之职业)。

很多人都知道华佗是个神医,却不知道华佗还是个“士”,同时,他也是个铃医。所谓的“士”,就是后来的以入仕为主流的士大夫、士族,出身属于比较高贵的一类人。

在中国古代,医生的地位,是极其低贱的,低贱到被归类于巫医乐师百工之列。且常被认为与装神弄鬼的方士为伍。而走街串巷、访贫医苦的铃医,更是医者中,等而下之的身份。

看过电视剧《老中医》的人,都知道,连医生自身也看不起铃医这个行业子类。不过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历史上被誉为医祖、药圣、外科鼻祖的扁鹊、李时珍、华佗,皆为铃医出身。

这就是优秀的中华文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中华文化一直处在重“道”“器”的状态。导致古代大多数人,在认知的方法论上,皆有“重文理、轻技术,重格局、轻作为,重义理、轻艺事”的倾向。

一句话,中华文化适宜务虚者(做官、玩哲理格局)生存,务实者(从事技术工作)生路坎坷,建功不易。

在古代,人们对于善用当时认知所无法理解的疗法之医生,除了被救治成功之后,个体单薄的感谢之外,却因群体对医术和方术的无法分野,很自然地会将医者,视为与方士、巫师同伍。

曹操杀了神医华佗,真的是因为曹操的多疑吗?

华佗与同时代的中华医圣张仲景不同。张仲景比较厌恶官场、志在行医的张仲景,好歹开始还算循规蹈矩,先以士之身份入仕,累官至长沙大守,借势坐衙门行医。

到后来因同僚腹诽过多,最后才不得不弃官,专注于医事。并写出了旷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以辨证论治的原则,昭示着中医伟大的灵魂和璀璨的价值所在。

华佗却因性格原因,出格得令人咂舌。他不顾世俗的非议,弃孝廉,以士的身份,屈就行医。

据陈寿的《三国志·魏志·华佗传》记载,“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科举以前的入仕,只能通过当地高官从每20万户中,推荐一人入仕,当然,这20万户,就是个分母,普通百姓是无缘官场的,因为你得先有士的身份才行)。

能由两个高官的举荐,华佗是否适合为官,一目了然。

眼看锦绣在望,华佗却任性弃官,并以宝贵的士(准公务员)的身份,去持铃行医、悬壶济世。

不谈其对民众巨大的贡献。仅就性格来看,其决绝、逆天、张扬的性格,倒也十分适合去做他那个时代的官员。

医圣张仲景的同乡何颙颇具眼力,曾评价张仲景说,

“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

何颙赞誉张仲景精于思虑、性格稳重、隐忍低调,将来一定能为良医。可见,何颙断人判物,倒颇为精当独到。后来他见到曹操,也曾预言道,

"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操尔。"曹操惺惺相惜地赞誉何颙为,"颍川荀彧,王佐之器"。

曹操杀了神医华佗,真的是因为曹操的多疑吗?

可见,成为良医,是需要性格之匹配的。

一般来说,医者,在性格上要低调稳重。医者要精进,须隐忍研究、临床思精,方有大成就。与为良相需重交际上下,方能步步高升,所需的高调、张扬,是完全不同的。

在行医中,华佗又“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作为准公务员的身份,以行医为耻,常常后悔不已)《三国志·魏志·华佗传》

这种前后矛盾、自选自悔的做派,更坐实了华佗当初没追索良相之途,屈就良医岐路后悔之感,如此他必然常有戚戚然之心。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医者的地位,低贱到令人无法忍受的事实。

用“心比天高,命如纸薄”,也不足以形容华佗的际遇。因为人家虽心比天高,命却本就不薄。他是主动放弃仕改医,后又不堪忍受,既救万民于倒悬,又被社会所歧视的境遇。

文化上的鄙视链同样很残酷,没有一点办法!

医与相,虽说路数殊异,却同样都是兼济天下,救苍生于水火的职业。决非曹操讥笑华佗的那样,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为“小仁”,出将入相、建功立业方为“大仁”。

从本质上说,良相杀人,治社会之病;良医救人,冶人世之病,在古代都是“大仁”之人。

而且在古代为良医,要比做良相更为不容易。职级与待遇长期的不匹配,使华铃医撑不下去了。

所谓曹阿瞒的“大仁、小仁”之别,只不过世人以“重道轻器、重格局、轻技艺”的文化理念,铸就的鄙视链而已。

不过,分析到这里,估计华佗是任性入错行,自己确实也后悔不已。尽管他的性格。不适合在医界,却依然玩到了医界的极致巅峰。

曹操杀了神医华佗,真的是因为曹操的多疑吗?

东汉末年,天子失权,群雄并起。华佗的乡党曹操,以广敛天下才子而闻名。但曹阿瞒虽为汉相曹参之后,其父曹嵩却因家道中落,寄身于宦官曹腾为养子。

由于托身非人,害得曹操的出身,也沾上了污点。虽亦为士族,身份却不如华佗那么完美。从东汉起,宦官全由无根之人去充当,它还有一个不太好听的名字,叫太监。

一路从太监之后,杀将出来,成为汉相的曹操,不能说完全克服了出道前的自卑之心。反而随着职位的升高,嫉贤妒能和善徕人才的矛盾行为特征,交替而毫无违和感的,出现在其良相之路上。

曹操嫉才招才,用子弃子。多疑善谋,务实狂悖,一决于其出身的天然自卑。

通过“头风病”,性格类似的曹操与华佗,人生有了初次的交汇。

“老乡,老乡,背后一枪。”华佗首先从背后,向曹操打了一黑枪。为什么?华佗的性格使然。华佗虽屈身事医,但內心仍认为自己为名士。

被曹操招至麾下治疗他的“头风病”,华佗的针灸医术没得说,曹操为头痛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膈俞穴,应手而愈。

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三国志·魏志·华佗传》

按理说,能寻得名医侍奉重病中曹操的左右,对于后悔从医的华佗,当然是个改弦易张、晋身为官的机会,对于曹操来说,从此,也就有了闲心看天下、中军帐筹谋的可能,双赢啊!

可是,出于权倾天下后的自得,和世俗的管见,曹操打心眼里,没有以“国士”之遇,对待华佗。高傲的华佗在失落之余,决意摆脱仅被曹操单方面利用的境地。

先是借口思乡心切,一到家,又借口妻子病了,屡次延期不还。这背后一枪,打得够狠。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三国志·魏志·华佗传》

曹操杀了神医华佗,真的是因为曹操的多疑吗?

这边曹操还痛着呢,医生倒先跑了。对于“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曹操,这回倒真不是多疑,按正常程序,先多次写信召其归来,又叫当地郡县发公文给华佗。

华佗自恃医术高超,又性格高傲,厌恶长期侍候人的活,就是梗着不上路。

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三国志·魏志·华佗传》记载

曹操虽怒不可遏,但依然先派人查验事情的真假再说,若为真,赏赐小豆四十斛;若为假,则收押归狱。直到华佗被严刑拷打时。尚书令荀彧为华佗求情,曹操还说道,“不怕,天下这种鼠辈多得是。”于是,华佗就被拷打致死了。

你看看,这边还头痛欲裂的曹操,打心底里,还是瞧不上医生这个职业,即便明知华佗能妙手回春,袖定乾坤,最终还是认为,这类靠奇技淫巧谋生的方士,天底之下多得是。

所以,就熬不住说了句心里话,称呼其为“鼠辈、小人”

然而,曹操的出身,就白璧无瑕吗?不,曹操以太监之后的士族出身,还不如华佗士族的出身完美。只要华佗当初愿意,他也可以入朝为官。

不过是曹操有眼光、有能力,先走了仕途,而华佗没走而已。

本来,高傲、张扬、办事决绝而逆反的华佗,因性格不似张仲景的低调隐忍,不久就后悔从医一职。一直想借机翻身,来弥补当初冲动的错误。

哪里知道曹操从心底里是这么看他的,看来曹操是指望不上了,一郁闷,老子惹不起,还躲不起嘛。

然后,就开始与曹操玩手段,不过华佗命苦,碰到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曹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曹操杀了神医华佗,真的是因为曹操的多疑吗?

这能说是曹操的多疑杀了华佗么?不,是门第的观念杀了他。士是一种门第,巫医乐师百工是另一种门第。

从汉到魏晋南北朝,管理国家的是士族,而且,门第之间壁垒森严,不可能轻易晋级,但自愿降级是可以的,如华佗。

到了隋唐,有了科举制度,普通百姓中的读书人,才有机会通过科举,来获取晋升门第的机会。

自愿降级为医,虽说可以,但以华佗的性格,却依然视自己为士族,这就与曹丞相的门第观念起冲突了。

曹丞相本与常人一样,视方士、医者若草芥。即便是从仕做了官,也有个尊卑高下。况且,莫名其妙死在曹操剑下的官员,还少么?就更别说低贱的医者了。

当然,史书也记载过,曹操后来头痛得要命,以及他儿子死时,想起能一针定乾坤的华佗,却发现再没有神医了,为此,还后悔了好几次。

华佗死后,曹操始终认为华佗,虽能医其病,不过是小人(这里的小人不指品德,而指低贱的地位,这也是华佗最后悔、最在意的地方),只会拥病自重,会要挟于他。

不杀华佗,也会故意不医好他的病。实际上,曹操这个叫将错就错,聊以自慰的话了,此更与多疑无关。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三国志·魏志·华佗传》

即便华佗再世、元化重生。“剑雄品评”认为,华佗还可能会再死一次,因为门第之争、为官牧民,源自于中华文化,刻于世人的骨子里。

门不当户不对的,一言不合,潜意识里就会拨刀相向,理智哪有刀那么快。

可怜华佗的锦绣医术,可怜付之一炬的中医瑰宝《青囊书》!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作者: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5946161519329800/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曹操   华佗   张仲景   文化   历史   经济   举孝廉   东汉   跳槽那些事儿   曹参   荀彧   扁鹊   文章   曹腾   曹嵩   李时珍   中医   长沙   陈寿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