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吴昌硕及其写意花卉鉴赏:万金嫡一妻不能得|吴昌硕|任伯年|诗书画印_收藏

网络整理 2017-06-30 最新信息

  ■俞建良(昆山市昆仑堂美术馆馆长)

  吴昌硕(1844—1927),浙江省安吉人。出身于孝丰县鄣吴村的诗礼世家,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别号甚多,常见者有缶庐、苦铁、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清末诸生,曾任江苏安东(今涟水县)知县一月。吴昌硕出生地安吉,从地理位置及考古文化角度看,属太湖流域文化。与其相邻的余杭,其“良渚文化”被誉为人类走向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安吉又与长兴、德清交界,可谓地域文化深厚,“良渚文化”外,在湖州历史上有宋元时期的书画大家赵孟頫;离安吉最近的德清则是国学大师俞樾(1821—1907)故里,投其门下而成名者有章太炎等,吴昌硕也是其中一位。俞樾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俞樾为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其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博大精深。尽管吴昌硕比俞樾小23岁,但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能遇到这样一位高人,应当是他的幸运。据《吴昌硕年谱》载,1869年(26岁)赴杭州,就学于诂经精舍,从名儒俞樾习小学及辞章,编成《朴巢印存》;1873年(30岁)始师从任伯年学画,此时的吴昌硕对书法研究已很深。任伯年注重用笔,当任氏第一次见吴昌硕作画,极细之笔亦悬腕中锋,就赞赏其笔墨功夫,并指点吴昌硕以书法入画为方向。吴昌硕有诗云“以书作画任意为,碎叶枯藤涂满纸。离奇作画偏爱我,谓是篆籀非丹青”;1879年(36岁)集拓所作印成《篆云轩印存》,携往杭州就教于俞樾,俞极赞许,为之署端并题辞;1882年(39岁),吴昌硕定居苏州,后移居上海。其间阅读了大量金石碑版、玺印、古书画等。吴昌硕一方面得到任伯年的引导,另一方面也自觉地借鉴了赵之谦以金石入画的创作方法,同时更向上溯接徐渭、金农等人的画法,吴昌硕书艺画艺俱进,加之其人品,成为在中国近代史上开宗立派的一位画家,为“海上画派”代表人物之一。吴昌硕艺术成就的取得,除上述因素外,主要是其天赋、勤奋的结果。吴昌硕诗、书、画、印融会贯通,特别是创大写意画,开时代新风。吴昌硕著有《缶庐诗存》、《缶庐印存》、《缶庐近墨》、《吴昌硕画集》、《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吴苍石印谱》等传世。

  “海上画派”在清代晚期形成,画家主要来自江、浙两省的苏、杭地区,代表人物有赵之谦、虚谷、任伯年、吴昌硕等人。其中吴昌硕与诸位均有别,“诗书画印”四绝,开艺坛新风。特别是其绘画,既有书卷气,又有金石气,雅俗共赏。

  据曾经多次招待过吴昌硕的“昆山小开”实业家童基先生回忆,吴昌硕晚年常来昆山,主要是喜欢阳澄湖的螃蟹。当时童基先生住在昆山闹中取静的乙丑弄,吴昌硕每逢菊花盛开时节,都会来昆山,并住在童家,每来一次小住三五天。童家以绍兴黄酒、大闸蟹招待。吴昌硕每每酒酣之时,即兴吟诗作画,留给主人。但在上世纪60年代,童家所藏的一批书画被抄没,除唐寅老师周臣的一幅山水画后来归还外,其余的书画,包括吴昌硕作品均如石沉大海。余曾见84岁吴昌硕于丁卯(1927年)谢世几个月前,为昆山的玉峰山(又名马鞍山)作《马鞍山偶成》,诗云:“负壑狐狸绕径蛇,马鞍山寺虎牙牙。寥天佛坐水云窟,春日宴移桃李花。潮逐雁来兵作气,海陪鳌立陈飞沙。一根萍影伊胡底,东野吟成我大哗”。这里的“马鞍山寺虎牙牙”是指山中慧聚寺的典故。吴昌硕此件书法,结体上行草、行楷相间,用笔遒劲,字随势转,态由心生。此吴昌硕晚年的行草书,用笔上有篆隶古意,见苍劲雄浑、古拙朴茂的气息。

吴昌硕 凌霄花图 135.5×39.5cm

Tags:吴昌硕   任伯年   诗书画印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