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王安石变法,“法”是什么?让司马光和吕惠卿争论面红耳赤不罢休

网络整理 2019-05-06 最新信息

王安石变法,“法”是什么?让司马光和吕惠卿争论面红耳赤不罢休

王安石变法在当时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吕惠卿却是他的追随者之一。吕惠卿认可新法,可是他对于新法的要旨想得并不透彻,与反复思索过的司马光展开一番唇枪舌战,辩驳不过,恼羞成怒。王安石变法中提到的青苗法是他们辩驳的中心点,那么青苗法到底是怎样的呢?以下是一段关于青苗法的记载:

王安石变法,“法”是什么?让司马光和吕惠卿争论面红耳赤不罢休


熙宁二年九月,颁布青苗法。规定以各路常平。广惠仓所积存的钱谷为本,其存粮遇粮价贵,即较市价降低出售,遇价贱,即较市价增贵收购。其所积现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随夏、秋两税,加息2/10或3/10归还谷物或现钱。青苗法使农民在新陈不接之际,不至受“兼并之家”高利贷的盘剥,使农民能够“赴时趋事”。

王安石变法,“法”是什么?让司马光和吕惠卿争论面红耳赤不罢休


看到最后的使农民能够“赴时趋事”,这一条的实施在王安石变法后期就造成了官府人员变相收贿的问题,按时间分配,而事务又不能确定数量和难度,这显得很不科学,会造成人员时间的浪费。除此以外,王安石总共还提出了十几项变法内容,这些内容涉及国家多个领域的发展,牵连很广,司马光在朝上做了分析,请求宋神宗停止变法,这才和吕惠卿发生了争论。

王安石变法,“法”是什么?让司马光和吕惠卿争论面红耳赤不罢休


司马光说:“老百姓把钱借出去吃利息还能盘剥穷人,更何况官府催债,谁敢说个不字?”吕惠卿说:“青苗法规定的是谁愿意借就借,不愿意借也不勉强。”司马光说:“那些百姓只知道借钱的好处,不知道还钱的坏处。当年太宗皇帝实行类似的法度借米,一斗米十钱,百姓都很愿意和官府交易,后来物价贵了,老百姓负担更重了,我只怕青苗法以后也是一样。”吕惠卿说:“在当地买米就可以省去东南的漕运,省下的钱可以供给京城。”司马光接着说:“东南地区钱少粮多,现在不借东南的米而借东南的钱,这不是损不足而补有余吗?”这时候有大臣被司马光说动起来附和:“司马光说得对。”

王安石变法,“法”是什么?让司马光和吕惠卿争论面红耳赤不罢休


《道德经》中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司马光用道德经里的话反说,驳倒了吕惠卿,说明吕惠卿所说之法的实施是违背天道自然,不符合现实规律的。

王安石变法,“法”是什么?让司马光和吕惠卿争论面红耳赤不罢休


再看两人辩论的中心问题是关于借百姓钱粮的问题。吕惠卿认为借钱给百姓之后让他们努力还钱,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方法。其实这就类似于如今我们的信用卡,借贷消费,超前消费,这的确可以促增长,保经济。不过如今许多的借贷公司,哪怕是正规银行业务也难找到客户了,人们在信用卡消费中也逐渐认识到了这种消费方式的弊端。用钱的时候用得潇洒,还钱的时候还得痛苦,有自觉性和计划性的人使用它还好,如果是没有自觉性和计划性的人,会借贷无度而给将来的生活造成很大压力,这就是司马光一方的人所考虑的问题,他们考虑的是一个长远的将来。

王安石变法,“法”是什么?让司马光和吕惠卿争论面红耳赤不罢休

当时是否有必要推行青苗法,这得看当时的具体国情,司马光等人认为这在当时是没有必要的,而即使实施,实施方式不同形成的效果也不一样,比如信用卡借钱还钱都有时间规定,利息说明及种种其它规定和条例,“趋时趋事”的实行方式刻板,容易被下层官员利用和抓空子,如此形成一些冗杂的规定不仅不能给国家带来发展,反而有可能造成百姓将来的经济负担。

王安石变法,“法”是什么?让司马光和吕惠卿争论面红耳赤不罢休


变法时期,每户需出壮丁,每日到家人拿钱领人方才可以离去,这就是小权力者变相收费的现象,收得多了这类似于信用卡借贷的政策演变成搜刮人民的利器,倒让不知情的百姓认为是政府放高利贷一样的事情,所有民怨都会积在最高统治层头上,这就是王安石没有想到的呀!

王安石变法,“法”是什么?让司马光和吕惠卿争论面红耳赤不罢休

本文作者:鉴往知今(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7886707154485771/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司马光   吕惠卿   王安石   经济   信用卡   道德经   宋神宗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