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AI风潮下的SaaS:“产狂妄少堡主品+服务”模式大有可为|企业服务|服务|SaaS_科技

网络整理 2017-06-18 最新信息

日前,拉勾云人事与IT桔子联合发布的《2017年企业服务白皮书》中显示:2014年起,企业服务受资本追捧,于2015年达到高峰,共出现973起获投事件,融资额达398亿元。2015年下半年资本寒冬来袭,企业服务领域在2016年的获投事件数仍高居所有行业之首。相比于ToC市场,ToB市场一直处于长期的潜伏状态,但近几年业内投资人越来越看好企业服务,尤其是“产品+服务”的模式。

SaaS是云服务其中的一种服务模式,也是企业服务中重要的部分。本期专题将以SaaS服务为例,聚焦企业服务中如何打造“产品+服务”优势,和巨头竞争中如何探寻生存之道,以及人工智能在SaaS服务上的未来趋势。

在“产品+服务”中打造优势

对于大部分的ToC业务而言,一直推崇“唯快不破”的打法,快速锁定目标市场,形成规模化,抢占先机。然而,对于ToB的企业服务而言,发展路径则更像一场持久战。真格基金合伙人李剑威表示:“因为打造一款成功的企业产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企业服务的公司,没有七八年上不了市,很难出现ToC领域的指数增长情况。创业者不要指望一夜暴富。”

据了解,企业服务之所以被称为“持久战”,主要因为采取“产品+服务”的模式。这也是目前行业比较看好的商业模式之一。但这种模式,一般对企业的要求较高。记者走访发现,单单打磨产品,有些企业需耗时3-5年不等。除了研发产品,把产品卖出去,后期还需提供长期服务,包括企业培训、产品维运、产品监测、服务续费等。

李剑威认为,“这个领域的创业需要多部门的配合,不是一个ToC小团队把产品做起来就能飞快增长。”具体到SaaS服务中,虽然市场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但是有赞创始人兼CEO白鸦认为:“SaaS产品的使用门槛还是不低的,涉及到人员培训、流程改造、门店硬件升级、网上营销提效,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所以,商家的教育成本不低。”

在企业服务持久战中,获客难、客户流失率高一直是许多从业者需要解决的困局。苏州万店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联合创始人朱友闻觉得,“提高客户黏性,基本可以做客户一辈子的生意,但后面主要是卖服务,看你的基本功。”白鸦向记者介绍:“ToB的服务不是靠狂砸广告就能引进精准客户,客户对广告并不买账。正确的做法是做好产品和服务,形成良好的口碑,让商家介绍更多的朋友来使用。”

如何长期为企业客户提供靠谱产品和优质服务,提升客户生命周期价值也是行业内一直探索的重点。依靠用户催生解决方案,快速响应客户的各类需求是很多业内人士探寻的解决路径。有赞副总裁蝎子在新零售沙龙佛山站中表示:“我们喊出口号‘请商家来引导有赞’,我们希望商家给我们更多需求和意见,来帮助我们一起把产品做好服务商家。”朱友闻解释,“我们做SaaS也不是闭门造车,很多产品更新需求来自用户,用户给我们提出想法,会更符合实际应用。”

从“细分+合作”中寻找机遇

T oB企业服务是一块大蛋糕,想分一杯羹的不仅仅有创业者,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科技巨头早已入场。《2017年企业服务白皮书》中介绍,2016年,云服务上升为腾讯的战略重心,开放自身的云平台、腾讯生态资源,为企业提供更具生态属性的云服务;阿里公布的2017财年Q 3财报显示,阿里云营收连续第七个季度保持3位数增幅。

面对巨头的强势入局,创业者的机会在哪里?白鸦认为,“选定巨头暂时看不上的垂直细分市场,做精做透单个行业的解决方案或许是个机会。需要创业者足够了解行业和客户。”据介绍,白鸦和他的有赞团队锁定泛零售行业,推出微商城、批发等全行业电商解决方案,同时推出零售、美业、餐饮等门店新零售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有赞建立和开放了自己的有赞云,白鸦介绍:“我们花费4年多时间积累的技术能力,能通过全面开放,帮助更多SaaS软件创业团队提升研发效率,更快响应市场需求。”

然而,面对和巨头的关系,并不是每个创业者都选择独自拼搏这条路,拥抱巨头也是一种选择。朱友闻就选择和阿里巴巴合作,基于阿里云提供自己的SaaS服务。“阿里云在国内E C S做得第一,其他也有很多云,我们的竞争对手自己建立云平台,成本也很高。阿里可以吸引很多人才,完善系统,投入也更高。”朱友闻介绍,“阿里做好其擅长的部分,我们和它合作。实际上,它做的通用SaaS服务,我们基于这个服务往上做延伸。我们做的它也不会做。”

在SaaS服务的赛道上,创业公司应该选择提供通用服务,还是应该提供行业细分服务。“太通用,门槛相对来说会低,灵活程度太高,这样会导致客户使用和培训成本更高。”朱友闻解释,“我们刚开始所有门店没有细分行业,但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医药行业是个机会,在一个点上可以打得很深。如果很泛,成功可能性不高,在点上纵深机会会更大。”

用“AI+SaaS”探寻发展方向

2017年被业内认为是“人工智能落地应用的元年”。国内外主流的科技公司都发力于此。记者走访各个行业发现,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从各个细分领域开始助力行业。对于企业服务而言,“AI+SaaS”也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SaaS服务领域,创建于1999年的Salesforce被认为是排名第一的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服务提供商。2016年,Salesforce发布了“爱因斯坦”计划。据介绍,该计划的直接目的是Salesforce希望将AI部署在自己平台各个方面,让CRM系统更加智能。与此同 时 ,开放A I应用接口 ,吸 引更多用户将智能应用建立在自己平台中。国内科技巨头也在发力,据了解,百度云已通过天算、天工、天像、天智四大平台实现在智能大数据、智能多媒体、智能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全方位智能服务布局。

虽然巨头动作频频,但“AI+SaaS”是否未来企业服务发展的方向?北森CEO纪伟国在中美SaaS峰会上表示:“AI+大数据是重构下一代HRSaaS的力量。”

据有赞方面介绍,其部分业务已经开始探索A I技术的使用,目前还处于内测阶段。白鸦认为:“人工智能、柔性供应链、大数据确实是未来的企业服务发展方向。但放在未来的3- 5年来看,在零售领域,帮助商家网上开店、网上营销、网上获取订单,还是最重要最核心的事情。”

朱友闻觉得:“AI技术肯定是企业服务的发展方向,或许现在的成本还比较高。”如今 万店掌推出的远程巡店系统中,朱友闻希望加入人工智能中的人脸识别技术。通过监视器实现实时场景采集,再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店内违规情况,实现自动检查。朱友闻坦言,在研究人工智能时也遇到一些困难:“我们往这方向努力,但是难度很大,主要是标准的建立。”

采访手记

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国内的SaaS服务发展如火如荼,但是从整个国际市场而言,国内的SaaS服务依旧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白鸦认为,“2015年是中国的SaaS元年,未来3- 5年,会迎来第一波爆发期。相比于国外,路还非常长。无论是商家端,还是SaaS软件创业团队,都需要共同探索。”

国内外的差距在朱友闻看来一是技术上的差距。他介绍说:“阿里云做得很大,亚马逊进入中国速度很慢,但阿里占的是亚马逊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技术上人家做得早,我们还需要花一些时间赶超,但发展速度上来说会快很多。”

另外,对于海外市场,朱友闻觉得国内的应用模式和理念与国外也不同。他说:“国外很多企业系统比较传统,但是决策层都在欧洲、美国,看不到中国有这个系统,给了我们一个时间窗,同时可能我们在后续进国外市场要更符合这些市场应用模式。”

统筹:鲁浩 采写:郭丽娟

Tags:企业服务   服务   Saa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