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文学创作要“贴着大地飞翔”|冲突|七夕情书大全生活|教授

网络整理 2017-04-07 最新信息

充斥着鸡毛蒜皮、矛盾冲突频发的社区生活,一群身心疲惫仍坚守岗位的居委会工作人员,在浮躁焦虑时代中依旧怀抱温情执着生活的芸芸众生……日前,在南京召开的范小青长篇小说《桂香街》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范小青以一颗悲悯的心触摸平民生活的脾性和体温,使《桂香街》成为一部活生生的世情书,为当下作家提供了深刻启示:文学创作一定要贴着大地飞翔,体验现实生活悲欢,具备担当意识。

2015年春节后,范小青初次听说了常州居委会干部许巧珍的事迹,她一下子就被这位年逾八旬的“最美小巷大大”吸引住了,于是下定决心,要把许巧珍的故事用文学的形式还原出来。为此,她先后十余次到常州,面对面地和数十位居委会干部交谈,深入走访群众,终于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桂香街》中,她塑造了林又红这个“误打误撞”成为居委会主任的女主人公形象。

翻开《桂香街》,一幅幅熟悉的生活图景扑面而来。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丁帆对小说中有关农民小贩和城管冲突的情节印象深刻,“这是对前沿的、真实的生活场景进行再现,情节描绘和细节呈现都非常真实和深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栾梅健将《桂香街》视为对当代中国缺失的“小巷文学”的重要补充,“范小青之所以能够写出这样扎实的作品,与她深厚的生活积累密不可分。”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吴俊认为,小说对江南里巷文化的表达,是范小青《桂香街》的灵魂,这种真实不仅体现在对生活状态的描绘上,也体现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描绘林又红这个人物的时候,范小青力避“高大全”的人设套路,凸显人物优缺点并存的人性温度。江苏文艺出版社社长黄小初说,“我认为,作家在创作时一定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就是你们不要指望我写出十全十美的人物,我写出的人物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这才是真实的个体,也才是真实的人性。”

转型期社会,生活的面貌变得斑驳芜杂,面对这种种现象,作家何为?从《桂香街》说开来,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尧、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平等专家强调,作家一定要“贴着大地飞翔”。目前很多小说缺乏“烟火气”,小说悬在空中,读者无从触摸生活肌理,“文学创作要从日常特别是世俗生活中表达现实的复杂以及人物的命运,作家描写中国社会、世俗、人情,从而反映大的中国社会、文化、世俗、人情视野。”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贺绍俊非常赞赏的是,《桂香街》是主旋律文学,但没有图解现实,这为如今的不少“遵命文学”提供了借鉴:“我觉得有很多这样的所谓主旋律创作也好,或者是命题作文也好,要把命题纳入到自己的文学思路之中,而不是让自己的文学思路跟着命题走。”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光芒进一步说,“纳入自己的文学思路,就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说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怨气,这不是问题而是一种结果,小说的任务就是要揭示社会逻辑在哪里出现了问题?这就需要了解人心,体验人心,解决人心。”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毋庸置疑,现实有时是荒诞的,但认识到荒诞之后,生活仍要继续。面对并不令人满意的社会现实,作家应当如何书写它,范小青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小说中,一群社区工作人员兢兢业业、服务群众,努力地解决矛盾、纾解情绪,用脚踏实地的劳动反抗着现实的荒诞,这让《桂香街》在荒诞色彩之外,充满了坚韧的姿态和脉脉的温情。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柠认为,《桂香街》直面转型期社会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并不是为了自己“一吐为快”,而是以善意和温情,集中笔墨塑造社区主任林又红这一角色,呼唤担当意识,倡导建设性行动,“如今,很多作家以‘愤青’心态进行创作,一味的牢骚之后,只剩下一片虚无。无论是观望,还是抱怨,都不是积极的态度。最积极的态度就是沉下去、扎下去,从一点一滴去解决问题。”

谈到这个问题,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谢有顺深有感触,《桂香街》细腻、坚韧,带着日常生活的温暖与无奈,又充满微弱的亮光,“现在很多作家在创作的时候,往往会被一种浓郁的抱怨情绪牵着走,一味地站在制高点上进行谴责。《桂香街》以平等的姿态去书写,在适度体谅和理解的基础上,鼓励人们真正行动起来,从个体、社会等各个角度去解决现实问题。”

本报实习生 冯芳圆 本报记者 贾梦雨

Tags:冲突   生活   教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