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琵琶老店引发的思考,论昭君出塞

网络整理 2019-05-01 最新信息
琵琶老店引发的思考,论昭君出塞

大同.琵琶老店

在大同市博物馆保存着“琵琶老店”碑号一块,相传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所书。琵琶老店,原名东胜店,位于大同市大西街46号院。汉元帝竞宁元年即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与汉朝通好,求取汉朝公主为阙氏(就是皇后的意思),汉元帝答应从后宫女子中选择,王昭君自愿报名远嫁匈奴。昭君出塞时,路经大同曾在东胜店住过几天,她每日里怀抱琵琶弹奏抒怀,后来在唐懿宗显通年间,节度使段文楚将这块“琵琶老店”挂于该店门之上。

琵琶老店引发的思考,论昭君出塞

王昭君

姑且不论这些传闻和史料的真假,但昭君出塞是实实在在的。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以尚公主、降宗女的形式与边陲游牧民族的君主联姻是源远流长的。《周礼》中就有关于周与周边民族“以和亲之”的记载。“和亲”一词,大抵来源于此。公元前七世纪,周襄王娶隗氏为后,联兵攻郑;战国时秦、晋,也曾与夷狄和亲,到了汉代,与不同民族首领和亲,就发展成为统治王朝的一种政策。从汉高祖刘邦“白登之战”后“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阙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等物各有数,约为昆第从和亲算起,历经隋、唐、直到清代,这种民族王朝之间的和亲,总计有130多起。

琵琶老店引发的思考,论昭君出塞

王昭君

面对如此之多的和亲记载,人们长期以来似乎并未予以特别重视,但唯有“昭君出塞”与匈奴王和亲这件事,竟成为千古传颂、世人皆知的佳话,在中国几千年民族和亲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那么其原因又是什么呢?历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有过不少的论说与考证,尽管角度不同,见解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王昭君远离家乡,远离皇宫出塞和亲,是完全出自个人情愿的。昭君与呼韩邪单于成婚后,安于匈奴生活,养育子女成人,一切悉遵胡俗,至死从匈而终。这个历史事实谁也否认不了。也正是因为这种真诚和谐的婚姻关系,在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的齐心协力下,汉、匈两个民族政权间的睦邻友好关系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并历经元、成、哀、平帝各代,一直保持下来,由此带来了双方人民的安定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琵琶老店引发的思考,论昭君出塞

王昭君

说“昭君出塞”完全是一种政治现象,是出于汉、匈统治阶层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恐怕有失偏颇,笔者不完全赞同。对于王昭君来说,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孩子,自愿嫁到边远的匈奴一定终身,而且矢志从胡,致力于汉、匈之间的和平友好,这的确不是一个庸庸之辈所能做到的事情。昭君出塞,不仅呼韩邪单于欢喜,汉、匈劳动人民也都赞扬。我们从汉墓出土的制有“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单于天降”等文字的瓦当上和“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的十二字砖上,可以看出来当时两族劳动人民的心情。所以说,千古以来,人们爱戴王昭君,歌颂“昭君出塞”,除了着眼于当时有利于人民的和亲政策外,还带有很大的感情色彩。

琵琶老店引发的思考,论昭君出塞

王昭君

人们把王昭君和匈奴王的合婚立家看作是真诚的民族交融和结合,不仅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心愿,而且反映了中华民族关系的本质,因而自然受到人民群众的赞许。“分则两害,合则两利”早已成了两族人民的共识。“昭君出塞”之所以为人们传颂为千古佳话,其原因也就在这里。而且自“昭君出塞”后,从内地“出塞”到边疆为民族各地区团结事业尽心竭力者,也是不计其数的。这固然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有直接联系,但“昭君出塞”和亲的深远影响,是绝对不能低估的。

琵琶老店引发的思考,论昭君出塞

琵琶老店.牌楼

张梦章: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大同作家协会会员 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本文作者:诗说大同人文(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5847725361070606/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王昭君   琵琶   匈奴   呼韩邪单于   ??   大同   历史   汉元帝   刘邦   中国历史   唐懿宗   政治   鹿郢   汉平帝   清朝   周礼   山西   经济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