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晚清政坛风云动荡,深受列强毒害,许多人都认为袁世凯曾有机会挽回颓势,帮助中国度过危机, 袁世凯也是对日作战的第一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说法呢?
袁世凯曾在朝鲜带兵击败过日本,回国以后操练新军,以和平方式逼迫清廷退位,在朝鲜的辉煌成了众人推崇袁世凯的重要原因,不过对他来说,真的是成也朝鲜,败也朝鲜。
中国与朝鲜日本渊源极深,很长一段时间内,朝鲜都是中原王朝藩属国,依靠中原势力的保护才得以生存,而日本自明朝万历年间,多次与中国交手,朝鲜则成了中日武力交锋的试试验场。
日本资源匮乏,从而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朝鲜被日本当做侵略中国乃至东亚的跳板,朝鲜自身实力弱小,只能寻求宗主国帮助,万历年间,大明王朝曾不遗余力挽救朝鲜,与日本展开大战,从此拉开了中日争斗的序幕,截止清朝灭亡前夕,中日双方爆发过三次大战,每次都是日本野心膨胀,主动挑起战争。

日本向来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国家,一旦羽翼丰满,就想四处挑衅,与之邻近的朝鲜则成了倒霉蛋,一来朝鲜弱小,日本打下朝鲜可以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军事力量,中原万历年间,明朝国力渐衰,日本却得到了全面发展,丰臣秀吉平定战国纷争,野心逐渐膨胀,将目光对准了朝鲜,大手一挥,20万士兵出击朝鲜,朝鲜自知不敌,急忙向大明求助,万历皇帝决定出兵帮助朝鲜,双方展开长达7年的拉锯战。
后来日军首领丰臣秀吉暴病而亡,日军撤兵,明朝取得惨胜,朝鲜李氏王朝得以守住江山,十分感激明朝援助,尊明朝“永世的父国”,因此朝鲜上下对明朝十分恭敬,即便明朝灭亡以后,朝鲜还继续实行崇祯纪年。
时光流转,晚清末期,袁世凯从幕后走向台前,满清作为少数民族,不只在汉人心中不是“正统”,朝鲜人也一直将满清视作“夷狄”,坚决不向清朝俯首称臣,甚至决定为大明报仇,后来清朝出兵征服朝鲜半岛,朝鲜不得已只能认栽,与清朝建立宗藩关系,朝鲜清楚自己的实力,对满清唯命是从,曾有外国人请求与朝鲜通商,朝鲜统治者表示只有得到清军许可之后才能开放。

如果将中华大地拟人化,东北乃至朝鲜就是中国的左膀右臂,朝鲜与东北生死相依,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朝鲜对中原王朝充满敬佩,毫不怀疑中国的保护能力。
不过世事变迁,进入十九世纪中期以后,清朝势力急转几下,与列强交手无一胜绩,不断向英法等列强割地求饶,沿海一带被迫开放了数个通商口岸,香港、澳门等彻底沦为殖民地,一个连自保都做不到的国家,如何分出精力照顾小弟,朝鲜第一次对大清的实力产生了质疑。
与此同时,朝鲜内部也分裂成两部分,一部分继续效忠清朝,另一部分则转头靠近日本,朝鲜新兴势力认为投靠日本才是出路,恳请上层脱离长久以来的清朝控制,这些人敢说敢干,继承了日本军国主义思想,1884年,少壮派发动政变,处死了大批保守人士,这就是朝鲜历史上有名的甲申政变。

朝鲜的这场政变,间接给了袁世凯上位的机会,清朝为了“保护”朝鲜,一直在当地设置驻军,当然这些人都是朝鲜王室主动请求而来,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建立殖民统治,弱肉强食的时代到来了。
虽说实力弱下,朝鲜李氏政权也不想坐以待毙,1882年,朝鲜就已经动荡不安,汉城士兵联合百姓攻入王宫,朝鲜向中日双方求援,清廷接到求救消息之后,即刻命大军开赴朝鲜,年仅23岁的袁世凯随军前往,当时袁世凯还是一个无名小辈,朝鲜的政变给了他露脸的机会。
清军第一次出兵时,袁世凯就显现出了卓越的军事天分,上层评价袁世凯“治军严肃,调度有方”,每次大战都冲在最前面,他的勇敢感染了部下,兵变很快就被平息,功成之后,袁世凯驻守朝鲜,协助朝鲜操练军队,与众多朝鲜高层成了忘年交,清朝远道而来的军队也成了袁世凯的“嫡系”部队。

两年以后,朝鲜再次爆发危机,“开化党”人士亲近日本,得到日本支持以后,联合上百名日军精锐控制王宫,史称“甲申政变”,开化党派重新组阁,出台了众多新规,首要条件就是撇清与清朝之间的关系,独立建国,同时接受日本援助,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甲申政变实质上就是亲清派与亲日派之间的斗争,同样也是朝鲜历史上第一次宪政革命,一定程度上具有进步意义,然而开化党虽然想确立君主立宪制,找来日本作为外援显然势力太过弱小,日本驻军总共才有200多人,清军则有4000余人,面对人数上的绝对优势,袁世凯在得到消息之后,急忙向上级吴长庆汇报。
起初吴长庆顾及到外交影响,不敢擅自动手,即便保守派跑到清军大营哭诉,请求清军帮助时,吴长庆也没有丝毫行动,此时袁世凯仔细分析局势,在吴长庆左右为难的时候,极力劝说吴长庆出兵,自愿带兵前往,为了打消吴长庆的顾虑,袁世凯承诺所有后果由自己承担,绝不牵连其他人。

年轻的袁世凯充满热血,胜利是大家的,失败则独自承担,袁世凯之所以这样果敢,自然有自己的打算,参加过一次朝鲜内斗的袁世凯,十分清楚日军在朝鲜的真实实力,充满信心的袁世凯率领上千名清军,联合保皇派一起冲入皇宫,经过数个小时的战斗,轻易解决了实力弱小的开化党,重新夺回控制权,开化党当政三天以后宣告灭亡。
袁世凯指挥得力,击退日军,维护了清朝宗主国的声望,同样粉碎了日军侵略朝鲜的阴谋,暂时缓解了中日正面冲突,事态平息以后,清军没有继续追击,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与日本签订合约,规定如果朝鲜日后爆发战乱,请求双方派兵的话,应该事先给予对方通知,这项条约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日本崛起,日本开始与清朝正面对抗。
袁世凯则成了最大赢家,政变结束以后,26岁的袁世凯被朝廷钦定为“驻朝鲜总理”,俨然成了清朝在朝鲜的最高领导人,在此期间,袁世凯时常出入朝鲜皇室,明确大清朝的地位,为何袁世凯会在朝鲜取的巨大成功呢?

首先得益于袁世凯见识超前,能清楚地分析战局,清军卷入争斗时候,朝廷还没有想到解决办法,袁世凯就已经想到了对策,很快就结束了叛乱,几乎没有动用清朝国内一兵一卒,得到了朝廷高层赏识。
此外还要“感谢”日本的成全,甲申政变期间,日本驻朝鲜最高领导人为竹添进一郎,此人只是一个外交官,历史记载竹添进一郎为人首鼠两端,与清军首领吴长庆交往密切,显然不是一个强硬派,可见袁世凯的对手实力并不强。
还有就是日本国内政策影响,政变期间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关键阶段,军队还为改革完毕,此次进入朝鲜并没有引起日本人的重视,仅仅派去了数百人而已,如何对抗清军上千人马,这对袁世凯来说无疑捡了一个大便宜,而“对日第一人”也只是夸大其词而已。

凭借出色的表现,政变后的袁世凯虽然不是朝鲜皇族,却活得十分风光,不过好日子没过多久,1894年,朝鲜再次爆发内乱,袁世凯判断失误,差点陷入敌手,逃脱以后灰溜溜的跑回国内。
仅仅过了十年,日本就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清军再也不是日本人的对手。
本文作者:静说历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3756546406482435/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 搜索
-
- 05-29为什么诸葛亮要故意派关羽去华容道放曹操一马?原因其实很简单
- 05-29曹操杀了神医华佗,真的是因为曹操的多疑吗?
- 05-29他是文弱儒将,也是史上第一战神,仅凭七千人连攻32城
- 05-29一代诗人谈古论今受人尊敬,也因住房而发愁,论宋朝的房价
- 05-29后羿射日并非神话?河南的一个遗址发现了有力证据
- 05-29张作霖五虎将之一,被尊为武当剑仙,敢拔枪勒索杜月笙,死因成谜
- 05-29若袁崇焕不杀毛文龙。明朝还会灭亡吗?
- 05-29英国结构功能学派之雷德菲尔德
- 05-29北宋特殊灾难,杀伤力堪比“联金灭辽”,今天依然值得警醒
- 05-29老实听话的孩子,长大后没出息,这是我听过非常大的谎言!
- 1000℃上海铁路东站力争四季度开建|东站弃妃恨嫁|上海|铁路
- 1000℃火爆“周边游”助力长三角坏蝶王别乱采野花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火爆
- 1000℃《流氓兔不想骗自己英文》将拍大电影 真人实景结合电脑动画|流氓兔|大电影|真人
- 1000℃皓皓楼前月初白又美又苏!陈伟霆刘诗诗《醉玲珑》片花亮点超多|刘诗诗|陈伟霆|吴奇隆_娱乐
- 1000℃南大天颖教授晒“高考记忆” 凭英文专长才过年龄坎|南大|高考|专长_教育
- 1000℃加入宝马联盟并不排他: 德尔福要北京女教师王铮做汽车大脑和神经-汽车
- 1000℃Mis小鬼地球捍卫战s直播玩《魔兽争霸》 时隔9年手速依旧让人惊叹 _玩家资讯_游戏
- 1000℃《和风吹过苏州》 老电影《特高课在行动》插曲|娱乐鸨母弗莱丝|苏州|电影|新四军|潜伏|李谷一_视频
- 1000℃【提醒】恐怖!就挤了一下,美女差点丢命!男子头上生出50条虫…|痘痘家传方略|三角区|蛆虫
- 1000℃暑期亲子客群占主嫡一妻流 二孩房型预订涨八成_广东
- 05-28民国奇人李宗吾说刘邦是厚黑学集大成者,那刘邦如何厚,又如何黑
- 05-28皇帝看中大臣老婆,霸道强娶入宫,历史上的董鄂妃真是白莲花吗?
- 05-27世界各国纸币上的12对爱情故事,第9对中国人都知道
- 05-27秦穆公把女儿嫁给了晋怀公,为何后来又把她再嫁给晋文公
- 05-27卫懿公爱鹤失众
- 05-27干一行,爱一行,你知道你的工作祖师爷是谁吗?
- 05-27日本给中国清军战俘治病照片,3个不易发现的破绽暴露真实意图
- 05-27河南改名最无奈l的三线城市,现叫做驻马店,这个名字是如何来的
- 05-27中国历史上宋明之间不足90年,为何断代如隔几个世纪?
- 05-27商朝灭亡的真实原因跟妲己祸国有关系吗?
- 标签列表
-
- 苏州 (489)
- 历史 (294)
- 江苏 (131)
- 楼市 (119)
- 不完美妈妈 (100)
- 旅游 (92)
- 清朝 (88)
- 房价 (82)
- 房地产 (80)
- 日本 (79)
- 马拉松 (79)
- 中国 (77)
- 经济 (74)
- 南京 (74)
- 三国 (73)
- 文化 (73)
- 明朝 (72)
- 战机 (72)
- 城市 (69)
- 房企 (67)
- 曹操 (66)
- 长三角 (64)
- 股权 (63)
- 融资 (62)
- NBA (62)
- 上海 (58)
- 重庆 (54)
- 国旗 (53)
- 高铁 (53)
- 大大 (52)
- 新疆 (52)
- 刘备 (51)
- 昆山 (51)
- 高考 (50)
- 大数据 (49)
- 机器人 (48)
- 印度 (47)
- 政治 (46)
- 建筑 (46)
- 人工智能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