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江苏率先实现“铝热剂并不单指一地报检 全国通关”

网络整理 2017-07-30 最新信息

  中国经济网7月29日讯 记者 薛海燕 通讯员 李正法 报道 记者从江苏检验检疫局获悉,7月25日,中国电子检验检疫主干系统(e-CIQ)在江苏地区试点运行一周年,不仅使企业充分享受到检验检疫改革创新带来的红利,也大大提升了检验检疫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贡献率,是检验检疫业务改革的里程碑。

  以苏州市佳禾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的产品出口到亚洲、非洲、欧洲、澳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过去国内报关涉及到上海、南京、杭州、昆明、呼和浩特、青岛、厦门等多个关区,企业要到相关的检验检疫机构申领通关单才能通关。企业报检员小李说:“如今e-CIQ主干系统上线实施‘一号到底’之后,我们在当地检验检疫局就可办理全国所有关区的电子通关手续。通关时间和通关成本实现了双重降低。”

  中国检验检疫e-CIQ主干系统,是打破过去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实施口岸查验时各自为政、重复查验格局,实现从申报、监管、检验检疫到签证放行、计收费全过程一次报检、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和全国通报、通检、通放,建立集约高效、协调统一的口岸电子化管理新机制。江苏作为国家质检总局试点地区之一,针对上线时限短、机构数量多、地域跨度广、业务种类复杂、业务量大等特点和困难,江苏检验检疫局成立了6个专业业务组、技术支持组和后勤保障组,制定了e-CIQ主干系统试运行工作方案、并行过渡技术方案、问题处置与应急处理工作方案等系列方案,全省系统20个分支局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上线工作,并实现了业务、区域、种类上线全覆盖。同时,全省各地分支局组织企业专场培训会34场次,培训企业人员1820余人次。还先后派出20余人次专家,深入一线进行现场面对面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编制《江苏局主干系统常见问题解答》,并于6月专门组织业务骨干会同11家企业代表,召开两场主干系统优化完善需求座谈会,共收集80余条问题反馈,120余条功能建议,对主干系统申报端、局端以及无纸化申报模块等业务问题进行10余次版本升级维护。一年里共收集汇总各类问题680多个,其中省内解决操作性问题300多个,报送总局解决370多个。主干系统的功能不断完善,稳定性不断提高,曾经的信息孤岛被彻底打通,业务数据库实现了全国大集中。江苏昱莹羽毛有限公司的报检员郑兴荣深有感触:“以前产地申报口岸换证相对繁琐,现在通过主干系统仅需产地一次申报,电子数据自动传递到出境口岸,免除了从产地到口岸之间报检、换单的相关手续,极大的缩短了货物在港口或保税仓的滞留时间,降低了物流、仓储、人工等多项费用,全年仅节省报检通关时间就达1200个小时以上,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

  从2016年7月25日至今年7月,江苏检验检疫局利用e-CIQ主干系统累计受理出境货物申报35.8万批次,出口金额193.6亿美元、入境货物申报近55.5万批次,进口金额992.2亿美元,签发通关单70.15万份,出具检验检疫证单26.5万份,辖区所有检验检疫业务在e-CIQ主干系统100%申报受理。江苏苏州口岸是澳洲鲜奶进口主要通道,苏州佰隆贸易有限公司进口量占全国澳洲进口鲜奶的六成以上。现在,企业通过主干系统进行无纸化申报,检验检疫部门随即收到通关信息,直接在主干系统中完成单据审阅,通关流程变得更加便捷。“我们现在进口的鲜奶通关时效比原来更快了,下游客户对此非常满意。”该公司的报检员小王说。

  依托主干系统平台,江苏检验检疫局在建立口岸查验新机制上快步疾驰:检验检疫一体化、无纸化、单一窗口、移动执法、菜单式执法、“双随机”、“三互”大通关、数据大集中、智慧口岸建设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为促进开放型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