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不回家的“超哥”倒在岗位上|李超|杜斌|垂阅徒大队

网络整理 2017-07-05 最新信息

李超离开战友们快两个月了。两个月来,他的办公室还保持着原样。

2017年5月9日上午9时,苏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机动大队内勤民警杜斌推开大队长李超的办公室,发现李超倒在地上,已经失去意识。同事们赶紧将李超送往医院,然而,经过2个小时抢救,医生未能把李超从“死神”手中夺回来,中午11点32分,李超经抢救无效,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年仅51岁。

向来守时的他第一次迟到

李超生前所在的机动大队,是全市公安机关一支交通管理应急处突的核心力量。

五月中旬,又有几项重要的国家外事活动、国际会议在苏州举行,机动大队的警务任务极其繁重。5月9日上午,李超像往常一样,提前三十分钟来到办公室,准备一天的工作。正式上班后,他让杜斌通知同事,20分钟后开会准备部署。

“警务工作可谓‘万无一失、一失万无’。”杜斌说,“这是李大生前一直念叨的话,他也是这么做的,不管是上任务,还是日常工作,他都很严谨,说好的时间,向来是准点到达,不会太早,也不会太晚,难道身体不舒服?”

杜斌的担忧是有原因的,因为工作的操劳,51岁的李超不仅患有高血压,在不久之前还查出冠心病。杜斌快步奔向李超的办公室,当他推开门时,最不愿意见到,也是最担心的一幕还是发生了。

18年“零事故”精确到秒的“零号车”

李超历任苏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沧浪大队三中队民警、副中队长、中队长;1999年,交警支队机动大队成立后,李超因其突出表现被选拔至大队担任中队长,后来,陆续担任了副大队长、教导员,2009年11月,任机动大队大队长。工作以来,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3次,嘉奖10次,担任机动大队大队长期间,大队荣获集体二等功等多项集体荣誉。

近年来,在苏州举办的国内外重要活动越来越多,在2016年,机动大队完成了各类警卫任务299起。一次次任务的顺利成功,取决于李超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以及追求完美、近乎苛刻的工作要求。

“每一辆警卫车辆的维护、保养情况,耗油情况等等,李大都要求必须做成台账。”杜斌说,对于整个苏州市的道路情况,李大也了熟于心,说他是“活地图”一点也不夸张。此外,由于现在道路交通建设比较快,他经常会催着负责同志去收集新道路的信息。

这算是“内功”,一次次保障任务则是“外功”,遇上了重要的保障任务,一遍遍预演,一次次实地考查必不可少。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保障任务对正常交通通行的影响,李超会选择深夜去实地演练,这样就能接近最真实的情况,获得最真实的数据,而且不扰民。

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朱强说,李超正是有了这样过硬的基本功,所以在应对各类保障任务时游刃有余。在一次外事活动中,车队间隔距离要求控制在40秒;在最近的一次任务中,车队间隔时间要求控制在22秒,这意味着不同的车队,从不同的地方出发,必须按照这个频率依次到达,而在李超的带领下,他们完美地完成了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在警卫任务中,一些突发情况不可避免。在车队中,机动大队的车辆永远排在第一辆,俗称“零号车”,车队能否及时避堵、准时到达,全靠这辆“零号车”的功力。

机动大队工作的18年来,李超和同事在接到任务后,通过制定周密的预案,超前预判各类突发问题,他还充分利用“智能交通”系统等信息化设备,提高警卫保障能力。他们始终保持着警务任务“零事故”的纪录。

顾不上家人的“工作狂”对同事特别关心

李超在工作中力求完美,近乎苛刻。但在工作之余,他对民警的关心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如兄如父。每次和大队民警的家属见面,李超总会挨个道谢,感谢他们对民警工作的支持。同事家属生了大病,李超一定会带领大队班子成员上门探望。

苏州工业园区交警大队中队长史斌回忆说,他和李超共事时,妻子突然生病需要照顾,然而手头有个紧急的任务需要出差20多天,李超二话不说,顶替史斌扛下了任务。

杜斌是山西人,去年其父母来苏探望儿子一家。李超闻讯后,自己掏钱请杜斌一家吃了顿饭。他对二老说:“我们机动大队的工作太忙,杜斌在谈女朋友的时候,我不能经常给他放假。甚至在他妻子生孩子的时候,我都没给他放假。今天专门请二老来吃个饭,赔个不是!”

李超对民警的生活非常关心,但是对家人,他却常心存愧疚。

1999年六七月间,苏城连续暴雨,造成市区8条主干道的部分路段有较深积水。全市交警放弃休息、坚守岗位,投入到防洪抢险中去。李超家里也进了水,水深没过膝盖。面对如此情形,妻子朱秋芬和4岁的儿子又急又怕,她打BP机给李超,叫他赶紧回家。可他正在一线忙着防洪抢险,无法离开。妻子无奈,只好咬咬牙,自己将一楼的桌椅板凳,一件件抬到二楼去。

Tags:李超   杜斌   大队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