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江苏苏州:深化“捕、诉、监、防巧孵五彩蛋、维”一体化工作模式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江苏苏州_财经

网络整理 2019-04-10 最新信息

苏州未检:深化“捕、诉、监、防、维”一体化工作模式

最好的爱都有和声

女童保护培训班正在进行中

“未成年人的心灵港湾”沙盘展示

模拟法庭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苏州是一座温柔的城市,这里的未检工作风格也同样温情漫漫。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检察机关坚持深化“捕、诉、监、防、维”一体化工作模式,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建设贯穿于司法办案始终,“以爱为弦,奏响未成年人人保护和声”,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日趋全面的司法保护,取得了看得见的成效,也演绎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感动全国网友一年以后

这个清明节,吴江市检察院检察官付雷给那个叫杨苏(化名)的孩子写了第二封信。信上说,“小杨苏,渐行渐远的你,回眸望一望身后吧。”

2018年10月,患有精神病的母亲杨某杀死不到3岁的儿子杨苏一案判决,杨某因故意杀人罪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但对于付雷来说,这并不够。在办案最痛苦的时候,他曾给已经离开的杨苏写过一封公开信,信里连说了10句“孩子,请你原谅我”。这封信在网上传播之后,今年年初还在综艺节目“见字如面”中被朗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今,悲剧发生一年之后,他和他的同伴们仍在探索制度层面的防范机制。

他们完成了多篇调研报告,因为坚信“办案不是全部,保护才是核心”,所有报告都直指一个主题——关注杨苏案背后的流动困境儿童权利保护。“困境儿童”为何经“多方救治”后境遇并未得到根本改观?

以杨苏案作为开始,他们发现,困境儿童信息收集存在盲区,由于对外来人员没有必须申报的硬性要求,外地籍、“黑户”儿童难以纳入保护视野。基层检察工作力量有限,儿童救助保护机构严重匮乏,且多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混同。他们可调研对象只有吴江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这个每年救助500多人的站点只有13个工作人员,困境儿童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另外,多头管理、保护措施缺位及临时监护身份都令困境儿童保护工作难以推进。

从2018年起,该院未检检察官们跑遍了吴江市所有可能跟流动困境儿童救助相关的单位,民政、妇联、政法委的综治办、公安的网格化管理中心、社区、村委会……随着访查深入,愈加发觉困境儿童保护工作面临着很多深层问题,他们提出了三个设想——建立完善“困境儿童”信息排查、信息互通机制;从制度层面完善“困境儿童”救助体系;构建“家庭+政府+社会”保护模式,壮大“困境儿童”保护力量。“梳理容易,做起来千头万绪,涉及到公共管理的方方面面。”说起这个,付雷感叹道,“太难了。”

后来,为了看是否有合作或者信息共享的可能,付雷准备了一份《针对流动困境儿童的预防和监测机制》,每次一到对方单位坐定,开门见山先讲杨苏案。

这些文字见证了他们在办案中深挖案件背后的社会综合治理问题并积极谋划解决思路的决心,“这是检察机关的法定职责与使命。”付雷说,“在遇到这样戳心的案件之后,你会发现职责、使命这些词有千钧重。”

付雷曾在公诉工作多年,以前,他认为办好手中的案子,坚持真理、伸张正义是最能体现一个检察官社会担当的事情。“可是未检工作的特殊性在于,案结不意味着事了。因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不仅仅是办案,它的核心是未成年人。是如何帮助涉罪未成年人走出困境,是如何帮助受害未成年人走出阴影,让他们摆脱过往,走向未来。”同事们常提起付雷在案后还和未成年当事人保持通信,并且密切联系对方家长,“如果孩子案后走向不好,未检人的内心会感到自责。”

一年多的时间里,付雷和同事们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后,居委会、村委会开展对疑似困境儿童、患有精神病单亲母亲的排查工作已经开始,付雷觉得很欣慰,“有阶段性成果总是好的,路要一步一步走,小杨苏向后看的时候,我们也有个交代”。

这件事,未检人做定了

在吴江,预防校园性侵的活动起于3年前。

2014年至2015年,吴江市连续两年均发生民办学校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辅导、批改作业的时机猥亵、强奸多名女童的案件,给被害人造成严重伤害。吴江市检察院未检科科长李冬梅开始研究防校园性侵的有效途径。

此前,她目睹了同事一次失败的授课经历。一次,一位同事在小学讲法治课,说到预防熟人性侵——诸如老师、校长、亲戚时,旁听的校长立刻打断他,表示这不是法治课的内容。课后还和他就这样直白的表达方式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交流。“什么样的表达才安全有效又易于接受呢?”李冬梅想找到一套专业的“说课”方式。在网络搜索时,她发现,有一个叫“女童保护基金”的公益组织,长期从事保护儿童免受性侵害的工作,具备专业的师资力量,并且已经开发出科学的儿童防性侵课程。

2016年,吴江市检察院与“女童保护基金”签订《合作协议书》,李冬梅成为“女童保护基金”吴江团队负责人。每一个“儿童保护”讲师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除了本职工作外,李冬梅还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去学习和研究各类教案,去组织讲师队伍,组织培训考核,进行团队的日常管理。

第一期“儿童保护”讲师培训场面很冷清。工作人员只有5个,被授课的是21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派来的老师。课程要求在一天半时间内完整讲出课程,课程中有60多个知识点,能全部试讲出来才能得分,“现场是准备好了就上讲台,很多人考了多次,有几个人边吃着盒饭边排队试讲。”首批选拔讲师18人,其中未检检察官3人,李冬梅也是其中之一。

“防性侵课程必须经过科学设计,不断打磨也让课程更加有效。”李冬梅说,《爱护我们的身体》课程已经修改过50多稿,越来越专业。“给孩子的防性侵教育要轻软地表达出来。”李冬梅说到动作模拟,比如课程中会引导孩子体验正常和不正常的触摸,教孩子从边缘标识行为提升对侵害的辨别力。

2018年10月,妇联、教育局、检察院经研究决定,对10位工作积极、成效明显的讲师,命名为“吴江区优秀女童保护讲师”,在他们分享的故事中,李冬梅感受到了付出的价值。

老师吴建芬在一次上课时讲到如何分辨身体所表达的情感是好的还是不好时,邀请女孩一起表演。当她使劲地搂抱孩子并摸到女孩臀部时问,“假如有人对你做出这些举动,你会觉得怎么样?”女孩的回答竟是“这个人好热情。”她在讲述性侵害行为后又向小学生们提问,“如果熟人对你做出这些行为算不算性侵害?”有几个同学的回答是不算。她当时特别吃惊。“对这些孩子而言,防性侵意识实现了从0到1的转变。”李冬梅说。

如今,课程成效已经逐渐彰显。这3年,校园性侵案件发案率下降明显,很多孩子学会了自我防范。有个五年级小女孩,被邻居叔叔叫到家中,要给女孩礼物让女孩拿着,让女孩闭上眼睛后,他解开自己的衣服。女孩偷偷睁眼看到这一幕,猛然想起老师在保护课上的一个知识点——“男性当面脱衣服,危险!”她立马跑回家,并让妈妈报警。李冬梅接到案件线索后和女孩聊天,特别欣慰。女孩说自己上过保护课,“所以觉得那个叔叔不对劲”。

吴江市女童保护培训班已经举办了三届,从检察机关独立组织,到妇联、教育局一齐参与,女童保护力量愈加强大。如今,在吴江市,经过全国女童保护基金考核的讲师共有92人。

普法植入“订制思维”

苏州市姑苏区检察院同德楼一楼有台电子互动设备被大家昵称为“大机器”,它有一项特殊功能,在寒暑假期间,帮助持有一卡通青少年刷卡“签到”。

2016年,苏州市推出“家在苏州·e路成长”万名少年探秘千年文明社会实践活动,首批24个实践点中,就有姑苏区检察院。3年来,一批批未成年人带着“体验护照”“手绘地图”和探秘装备来打卡体验,最后还会在自己的体验护照上盖戳。

“体验站:姑苏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模拟法庭;时间:2019年2月15日;适合学段:4年级至6年级;人数限制:30人……”该院未检部副主任于悦介绍,在“成长苏州”公众平台上,每次活动一上线,就会在半小时内报满人。

有个阳澄湖小学的男孩四年级时曾在模拟法庭出演过法警角色,没有台词。升到五年级后,孩子的家长来电,强烈要求让孩子演一次审判长。到了活动现场,于悦见到了一脸正气的小男孩,黑黑的小脸像包公,气势很强,还很善于“自我发挥”,当旁听席有人交头接耳时,他敲击法槌,要求“请遵守法庭纪律,保持肃静!”于悦和同事们很是惊讶。“几乎所有小朋友都带着下载来的剧本,把不认识的字用拼音标注好,非常认真。”

十多场活动下来,也有家长和老师建议,“剧本是不是多样性和针对性更强一些?”这也是于悦一直思考的问题。

于悦在家长和孩子中做了个调查,将未成年人常遇到的不良或危险行为标注出来,为各年龄段孩子订制剧本。比如低年级的小朋友对身体上的欺凌更有概念,就选用故意伤害案的剧本;高年级的同学会接触到抄霸、斗殴、网聊等行为,就用类似的案例进行改编。整个体验活动也是订制的,有孩子家长说,“一上来就开庭,不容易入戏啊。”于悦又策划了“全套教程”。

活动一开始,检察官带领学生参观检察院,先了解这里是干什么的,再参观未成年人办案区、未成年人模拟法庭,帮助孩子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理的概念,接着进入由同学们根据喜好进行分组,在预约后剩余的角色中选择法官、检察官、律师角色。

选完角色要有宣誓就职、宣传片观看,还得经过一个“小小司法考试”的考验,最后进入正式模拟庭审。

剧本的呈现方式经过反复琢磨。以前的做法是扔一个改后的文本给孩子念,于悦认为教育空间有限,于是他将最高检发布的“守护明天”系列法治宣传片《少年抢钱的背后》重新剪辑成故事背景片,这个故事讲述孩子因为父母离异,从被欺凌对象转变为一个索要钱财的校霸,“在未成年人中比较常见”。

剪辑后的版本直观地告诉大家这是一个什么案件,案件当中有什么问题,“这个剧本讲出来就很可信!”于悦说。

值得一提的是,未成年人检察公益宣传片是苏州市检察院策划拍摄的,成为了模拟法庭的必备动作。

“孩子你何时需帮助,未检小苏哥来相助,啦啦啦啦……”固定播放的宣传片正是这部MG动画《小苏哥,未成年人检察是什么?》。苏州市检察院公诉一处副处长姚国梅是主策划之一,她介绍道,“我们的最初思考是片子一定不能说教,不能太严肃,还要有高级萌。”正是在此思路下,“捕诉监防维”的未检工作核心被生动展现出来。动画以苏州“未检晓苏”品牌为基础,将未成年人人物设定为萌萌的小丸子,简洁温馨的动画人物设计,让这些犯错场景和检察工作程序带有几分笨拙可爱。这首童趣主题曲是原创的,有家长评价说,“这部片子抓耳的旋律让人忍不住跟着一起哼起来,孩子回家还在唱!”

“未检工作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苏州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陈清说,“孩子是未来最明亮的希望,我们希望通过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创新普法教育模式,强化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实效,给孩子们最好的呵护。”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项项扎实的举措,都指向一个美好的愿景,把最好的爱给孩子,让他们奏响和声。

(本报通讯员张安娜)

Tags:江苏苏州   未成年人   付雷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