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马拉松很火爆替补阴差 但岂能遗忘马拉松精神?_跑步频道_竞技风暴

网络整理 2018-11-29 最新信息

  11月28日,据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赛官方微博消息,在2018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比赛中,根据计时芯片数据、赛会录像、现场照片等材料证明,总计违规选手258人,其中伪造号码布18人,替跑3人,其他违规行为选手人数237人(其中穿越绿化带人数46人)。最终的处理结果显示:伪造号码布及替跑选手被永久禁止参加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其他违规行为选手(包含穿越绿化带名单)两年内禁止参加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

  此次深圳南山半马丑闻得到曝光,最初是因为网络上传出了一群选手穿越绿化带,抄近道的视频,随后数字相同的号码布和替跑现象也被扒了出来。选手违规行为被曝光之后,赛事组委会出面表态会严查此事。处理结果出来之后,社交媒体上议论纷纷,对处理意见本身倒没有太大争议,主要的争议都集中在选手违规参赛的理由上。

  马拉松之所以在最近几年爆红,这跟城市中产阶层的崛起是有直接关系的。因为城市中产群体开始更加注重健康和外形,而跑步作为入门简单、场地便捷和效果明显的运动,自然就成了人们的首选。马拉松在长跑运动中难度很高,能跑完马拉松不仅能令身体充满愉悦,也是体力、毅力优异的象征。

  从生理学的角度出发,跑步本身会不断刺激大脑中一种叫作多巴胺物质的分泌。多巴胺是大脑中传递快感的中介物质,多巴胺分泌越多,人脑中快感的层级也就越高。所以,多巴胺就像一群运输快感的快递小哥,当跑步到达一定临界值之后,它们就会启动大脑的“奖赏系统”,不断供应快感,这种快感又会经过大脑的前额叶发出信号,命令身体继续维持跑步的状态。所以,跑步是会上瘾的,这绝非虚言。马拉松运动变成“马拉松宗教”,虽有夸张成分,但也反映出很多人痴迷跑步的现实。

  在中产阶层群体不断扩张,马拉松渐成潮流的背景下,中国所举办的马拉松赛事数量呈成几何级数上升趋势。2012年全国共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赛事33场;2016年这一数字变成了328场;而到了2018年,尽管还剩下一个多月,但全国各地已经举办了马拉松或相关赛事1072场。6年的时间,增长了31倍,如此高速增长的态势,自然会带来一些发展中的问题。

  前几天,苏州马拉松志愿者干扰比赛秩序一事,曾引发巨大争议。随后的绍兴半马中一位选手晕厥两次之后,依然不顾医生劝阻要继续跑,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再加上深圳南山半马比赛中出现的数百人违规现象,足以看到处于井喷状态的马拉松赛事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一项体育赛事的组织,并不仅仅是解决了招商和场地问题就行的,在软件层面,存在大量的细节要磨合。这些工作的完善,离不开相应的经验,因此,对于国内很多的马拉松赛事组织者而言,可能需要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

  当然,回到舆论争议的焦点,许多选手之所以要人替跑,或者抄近道,分明是虚荣心作怪。这些选手很可能活在“朋友圈”里,他们跑马拉松的主要目的是“晒美图”,而不是体验马拉松的过程。坦白说,这样的选手就是马拉松赛事里的“毒瘤”,他们应该被赛事章程和沿途管理人员严格清除。因为只有清除了这些缺乏“马拉松精神”,连基本的诚信原则都不能恪守的选手,方兴未艾的马拉松赛事才能更规范、更健康。

  (南方都市报)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