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复旦为323对复旦人制金二龙湖浩哥之龙在江湖婚纪念册:叠起来近3层楼高|王磊|复旦|金婚

网络整理 2018-10-17 最新信息

  原标题:官宣:遥想旧日校中执手,复旦为323对复旦人制金婚纪念册

  320多对复旦金婚夫妇收到了一份特别礼物:一本精心筹划的金婚纪念册。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翻开这本由厚重铜版纸印制的A4尺寸册子,从前最美的爱情模样,就记录在一段段由照片诉说的幸福故事里。

  值改革开放40年之际,在复旦大学退休教职工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退管会”)与其它相关部处的一整年酝酿与落实下,10月16日,复旦编纂的《复旦大学2018年金婚纪念册》集体册首发。

  “我们以院系为单位,收集老人们的结婚证、结婚照和现在照片,做成‘金婚三件套’放在纪念册中。我们还为近100对老人制作了单独的个人纪念册。”据复旦大学退管会常务副主任周桂发介绍,复旦大学早在2005年就举行过金婚纪念,温情的传统,自此延续。

  一套辞典承载夫妻学术情缘

  “我们当时都是复旦学生合唱团的,然后又同时担任当时学生会群众文化部的正、副部长。”对吴治华与袁晚禾伉俪来说,复旦大学是相遇的地方,也见证了他们的爱情。

  “1953年,于杭州灵隐。”一张以苍劲字迹写着备注的合照如今还保存在这对夫妇家中。照片里,两人并肩而立,稍显拘谨,笑容却异常灿烂。

  那一年,学校工会组织春游。年长袁晚禾两届的吴治华已经毕业,留在复旦任教,袁晚禾则在外文系学俄语。“结婚时真想不到,会一起走过50年、60年。”满足感在吴治华心间油然而生。

  而一套在复旦编纂的辞典,则承载了周德庆和徐士菊的学术情缘。

  1964年新婚后,周德庆在复旦生物系微生物学教研室工作,徐士菊则被分配到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工作。异地分居14年,两人通过书信互诉衷肠,熬过了动荡的岁月。1978年,徐士菊被调回到了复旦大学生物系工作,夫妇俩终于团聚。1983年,徐士菊调到了新成立不久的复旦大学出版社工作。

周德庆和徐士菊夫妇14年间的两地书。 本文图片均由复旦大学提供

Tags:王磊   复旦   金婚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