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气象台报万圣夜人偶事件簿434℃,外面怎么感觉像43℃?“生态热度值”了解一下!|体感|热度|生态

网络整理 2018-07-30 最新信息

  扬子晚报网7月30日讯(记者 于丹丹)已经到了7月的尾巴,@江苏气象统计了全省7月以来的高温天数,发现前几名几乎被徐州和苏南地区“承包”了,这是一场西北角和东南角对角线的决斗。截至29日,全省高温日(达到或超过35℃)数最多的丰县9天,江阴、徐州、沛县和常州均为8天。而南京国家基准站截至30日,7月的高温日数只有4天。

  这么看,今年“火炉”南京的高温好像也不“来斯”吗?这似乎和小伙伴们的感受不一致,“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外面明明感觉有40℃,怎么你跟我说还没有35℃?”

  观测站“百叶窗”测得的气温,总和大家体感不一致。记者了解到,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近期推出了生态热度值监测产品。该中心专家介绍,生态热度值是利用卫星数据,应用专业技术和模型估算近地面温度,这种温度是一定区域的下垫面平均温度状况,反映了水域、农田、草地、裸地和城市等不同下垫面的影响。

  比如,7月15日当天下午15点,全省75%地区的的生态热度超过35℃,苏锡常等苏南地区火力最旺,局部地区超过了50℃,而全省生态热度最高值57.5℃,出现在徐州境内。而29日,江苏多地出现雷阵雨,所以“炎值”大跌,生态热度值监测产品显示,长三角地区生态热度35℃以上的地区占34%,范围与同比有所下降,13%地区超40℃。

  根据对7月中旬生态热度旬均值的统计,苏南还是最热的地方,无锡以39.6℃领跑全省,苏州、常州、镇江紧随其后,也都超过了38℃。而淮北地区“炎值”相对略低,宿迁、淮安、徐州、盐城都在37℃以下,其中,宿迁生态热度35.9℃,是全省七月中旬生态热度最低的地方。

  “生态热度值”显示的温度和大家户外体感的气温已经比较接近了,但是省气象服务中心专家表示,生态热度与体感温度也不同。体感温度因人而异,受温度、湿度、风、太阳辐射的影响,而且与衣服厚度、颜色甚至个人身体状况有关,比较主观。生态热度则是倾向于对人群所处外界生态环境的冷热程度的整体的、平均的反映,比较客观。

  众所周知,植被对近地面温度具有较大调节作用,生态绿度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地区植被的多少。生态绿度也称植被覆盖度,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描述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也是区域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

  据卫星遥感监测显示,2018年7月中旬江苏省植被覆盖面积约61607.5平方公里,总植被覆盖度(含水体)约60%。镇江、徐州、淮安、南通、宿迁五市生态绿度排全省前五。其中,镇江、徐州生态绿度最髙,均为69.5%。整体而言,苏北地区生态绿度相对较高,而苏南地区相对偏低。 编辑:王育昕

Tags:体感   热度   生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