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丰都:树叶锦添 流白人镇三口井村村民眼里的“三蝶变”|黄蜀葵|三口|树人

网络整理 2018-07-20 最新信息

    华龙网7月20日10时讯(通讯员 何韵婷)“路修好了,新房多起来了,村里还成立了柠檬、黄蜀葵等专业合作社,现在不仅村子美了,村民致富路也宽了,我们是越来越有盼头了…”近日,丰都县树人镇三口井村村民高廷福谈及村里显著的“三蝶变”兴奋不已地对笔者说。

    蝶变一:“路通了运输便捷了”

    树人镇三口井村位于长江北岸,树人镇的东部,距离县城45公里。幅员面积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35亩,林地面积1213亩,村内海拔在218米至470米之间。全村共有三个村民小组,738户2204人。三口井村原属市级贫困村,此前由于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项目少等多种因素,长期积贫积弱,阻碍着该村的经济发展。

    “如村上基础设施不到位,就无法形成规模化的产业,没有规模化产业,就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更别谈脱贫了。”该村村主任江娇霞说,加之村里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只剩老弱妇孺留守,村民增收门路少,因此必须加大基础设施推进力度,推进村里产业发展。

    “整治山坪塘、新修水池、硬化村道路,新修机耕路、便民路… ”高廷福说,近年来,该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项项工程齐头并进,逐渐改变着村子的面貌:平坦宽敞的水泥硬化路直通农户家门口,一辆辆运输车行驶在宽敞洁净的村公路上,清澈的山坪塘滋润农田,百亩柠檬树遍布山间,让村民看到了村里的变化真是一天一个样儿。

    “以前道路不通,种出的蔬菜、玉米等农作物常常烂在地里,现在路通了,我们能及时将农作物运出到场镇上售卖,方便又省时。”高廷福说,没通路前车子上不去,现在不仅是三轮车能开到家门口,小货车也能自如来往运货,道路通了为不少村民创业创造了条件。

    据了解,近年来,三口井村整合各类资金1323.5万元,用于产业配套新建机耕道路4公里、人行便道7.5公里,新建道路2.62公里,硬化道路9.42公里,硬化人行便道11.88公里,改扩建灌溉管网4.5公里,新建集中垃圾站3个,加上山坪塘整治等,补齐了三口井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短板,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大大提升群众满意度。

    蝶变二:“危房改造真是暖了人心”

    “现在贫困群众都有自己的新家,现在的村民们是住得安全、住得舒心,危房改造真是暖了人心。”高廷福不停称赞。

    据了解,树人镇三口井村3组村民张龙顺,是该村的五保户,他家原来的房屋属于土墙房,房屋破旧不堪,墙体破裂,遇上下雨天气,家中漏雨不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情况,当地党委政府把他纳入了D级危房改造项目的享受范围。目前,他家的新房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现已进入修建厕所、厨房打灶阶段,预计在下个月将全面完工。

    “以前我们一家人挤在烂房子里,现在我们即将住进新房,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张龙顺高兴地说。

    据了解,在深化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过程中,该镇继续把农村危旧房改造作为一项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民生工程来抓,努力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截至目前,该村已完成C级危房改造18户,完成D级危房改造18户,搬迁避让17户,全面消除农户住房安全隐患。

    蝶变三:“产业发展让村民有盼头”

    “村里柠檬、榨菜、黄蜀葵等产业齐头并进,让村民看到了致富希望,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高廷福说,去年初,该村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吸引外地老板向仁辉等人到该村的二、三组以合作社的形式发展了三千亩柠檬,并采取农户土地入股和返聘务工方式参与利益链接,其中覆盖78户贫困户,带领贫困群众一同增收致富。

    于此同时,三口井村三组村民江俊东,看到村里发展黄蜀葵,他也种植了三四亩地,并到外地学会了黄蜀葵的加工技术,然后利用金融扶贫政策贷款购回机械设备,承揽了全村黄蜀葵的收购和加工事宜,并以订单售卖的形式销往江苏、苏州等地。由于他精明能干,抓住了机遇,在短短的三四个月里,他赚取的黄蜀葵加工费约3万元,加上种植黄蜀葵8000元左右的收入,早已超过了脱贫标准线。

    江俊明以前在外务工,近年来,他看准农业产业发展行情回暖,便在驻村工作队的建议下回家发展产业。搞起了养殖业和种植业,养殖生猪、肉牛,种植榨菜、黄蜀葵等,收入呈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态势,从贫穷奔向了小康。

    据了解,近年来,三口井村根据海拔、土质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规划了三个产业项目,首先是新建柠檬3000亩,采取农户土地入股和返聘务工方式参与利益链接。其次是扩大原有传统产业,增加榨菜1000亩。再次是把特色产业扩大到黄蜀葵,发展300亩,采取发放种子、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的方式进行利益链接,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Tags:黄蜀葵   三口   树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