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多年坚持管理 苏州这个动迁社区哈尔滨信息网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钉子户|社区|居民

网络整理 2018-06-27 最新信息

  扬子晚报网6月27日讯(记者 薛马义 实习生 许玲)安全重于泰山!眼下,在苏州工业园区,“431”整治火灾隐患百日专项行动正如火如荼。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在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有一社区,在此次专项行动中,竟然没有查出一户厨房、卫生间或阳台违规隔断出租的群租房,也没有查出一家“三合一”场所。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很多居民曾习惯性地把物品堆放在楼道里

  昨天,记者来到娄葑街道新苏社区,在社区里走了一圈,发现这里的电瓶车停放都井然有序,排放在社区设置的停车处,楼道内部干净整洁,看不到电瓶车和杂物。另外,在社区里,安全逃生指示牌,也被安置在醒目处。

  “在最近的检查中,我们社区确实没有一户居民将卫生间或者阳台隔离出来出租给租户,也没有查出一家‘三合一’场所。”新苏社区党总支大大朱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据朱林介绍,新苏社区管辖两个共有一千多住户、五千多名动迁居民的动迁小区,房屋出租现象并不少见,房租也是部分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来源之一。“动迁小区的管理和一般的城市社区确实有着很大的不同。而这个不同主要就是居民的生活习惯。”比如从2010年社区建成,动迁居民入住之后,很多居民,特别是一些老年居民,习惯性地把很多生活物品堆放在楼道里。

“斗争”近3年,让“钉子户”收手“罢战”

  正是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从2010年居民搬进社区开始,新苏社区就做足了预防的工作。而预防就是要让居民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社区除了平时的安全宣传和演练外,还加强了日常管理的执行力度。

  “其实在工作中,绝大多数居民是很配合的。但也存在个别‘钉子户’。”对这些钉子户,社区则发扬“螺丝钉”的精神,进行长效管理,上演了一幕幕的拉锯战。“堆了,我们就限期搬离。不搬,我们到期后就组织搬离处理,绝不手软。”朱林告诉记者,时间最长的一户,他们持续和对方“斗争”了将近3年,对方才收手“罢战”。

  朱林表示,在最近整理楼道乱停电瓶车的行动中,他们也是如此。经过近10天的反复折腾,现在社区居民们慢慢养成了不把电瓶车停在楼道里的习惯。“对群租户和三合一场所,我们也是如此。从一开始,我们就反复做工作,让这些违规行为胎死腹中,让居民养成好的习惯。”

打造“新苏e家人”,党员干部居民齐上阵

  据了解,新苏社区在2017年就举行了近10场安全知识讲座,5次大型安全主题活动,并开展了2次大规模消防演练,同年8月,社区组织了上百位居民参加高层火灾逃生演习。对安全软硬件建设,新苏社区也舍得投入。过去5年,累计在这方面的投入超过了100万元。当然,如何让居民理解和支持社区工作,则是另一项重要工作。

  据朱林介绍,在新苏社区,社工中有一半就是本社区居民。这些社工和社区居民很多都是亲戚或邻里关系,平时很有感情,也比较信任。“让这些社工去做居民的工作,只要道理说得过去,居民们往往都比较配合。”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新苏社区从2015年就开始打造“新苏e家人”的这一党建品牌。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串联社区各种力量。同时,将“家”的主题贯穿其中,推动形成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经过多年的“默默耕耘”,新苏社区开始收获。2013年被评为 “江苏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017年又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成为娄葑街道首个获得该荣誉的社区。 编辑:王育昕

Tags:钉子户   社区   居民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