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秦一统六国后,未及时修改此政策,陈胜吴广因它而起,秦终亡于此

网络整理 2019-06-17 最新信息

独特分析视角,不一样的历史解读。欢迎来到圆桌历史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但仅仅持续二世,存世15年。究其灭亡的原因,史学早有定论,其一是徭役的多杂,其二是税赋的繁重。在秦朝,税赋分为田租与户赋(口赋)两种,田租中又包含了禾租与刍稿税,徭役的种类更多,有更卒、材官骑士、卫卒、戍卒、兵役等徭役名目。其中对秦朝百姓压迫最重的就是戍卒与户赋两种,两者中尤以戍卒最严重。

秦朝的右宰相冯去疾就曾说过,秦朝百姓最苦于五大徭役中的戍卒。众所周知的“陈胜吴广起义”就发生在征发戍卒的路途中。

本篇文章,我们就重点分享,秦朝的戍卒徭役政策对百姓的造成了多大的负担,陈胜吴广因它而起,秦朝又灭亡于此。

秦一统六国后,未及时修改此政策,陈胜吴广因它而起,秦终亡于此

秦始皇 剧照


戍卒的起源与发展

  • 戍卒的起源

首先戍卒的含义可以依照它的字面意思来理解,主要功能就是防御边境,其次是修筑防御工事,如城池等。戍卒发展于远古时期。在战国,战争的方式主要是车陈之战,考量一个国家的实力,主要看战车的数量,所以我们经常用“千乘之国”来形容一个国家的强盛。

但是车陈之战因机动性不足、成本高昂等原因,逐步被骑兵与步兵战所代替。其中秦国因为紧邻西戎等游牧民族,长期与游牧民族的骑兵作战,所以秦国的战法逐渐抛弃了传统的车陈之战,采用了机动性更强的步骑之战。步骑之战极高的机动性对各个国家的边境防御带来极大的压力。所以各个国家对边防的防备逐渐重视,以此便衍生出了戍卒。

秦一统六国后,未及时修改此政策,陈胜吴广因它而起,秦终亡于此

秦皇陵出土的战车

  • 远古时期戍卒的政策

西周及春秋时期的各个诸侯领土较小,戍卒无需长途跋涉就可以达到边境,所以一般是轮流戍边,时间期限也只有三天。根据《周礼·地官·均人》记载:

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无年,则公旬用一日焉。

西周时,丰收的年节,每年征用三天;如果收成一般,则征用两天;如果收成很差,就只征用一天。不过戍卒来回的费用全部要自费,包括吃、穿、武器等。不过因为时间短,路途也不是太遥远,所以对百姓的压力不是很大。(“旬”字根据康熙字典解释,有“10天”与“均”的含义,这里面作者采用的是“均”的含义,也就是每年。如果采用“10天”的含义,征用频率过高,不太合理。)


秦朝戍卒的演变

到了秦朝之后,随者秦国一统六国的变动,秦国的领土也逐步扩大,戍边所需要的戍卒也逐渐增加。根据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 ·戍律》中的记载可知,秦朝的戍卒不仅要防御边疆,还需要修补或者建造城池、城墙等防御工事,所以戍卒的工程量与数量都急剧增加,秦朝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后期将戍卒的征兆范围扩大至罪犯,增加了“以戍赎刑”、“以戍偿债”。同时,将戍卒的戍边时间从原来的三天改为了一年,特殊情况下也会增加至两年的时间。

既然增加了戍边的时间,而且戍卒往返边境与家庭之间的路途也更加遥远(秦国的领土逐年扩张),那么百姓往返的费用以及戍边时的出穿用度是自费还是由国家支付呢?这个问题,受限于历史资料的匮乏,没有记载。作者根据一些现有的资料进行推断得出,戍卒极有可能是自己承担大部分费用。其中往来的路费应该是百姓全部承担,戍边一年期间的吃穿用度,则是由戍卒的家庭运送所需的粮食或者给钱。1975年出土的《云梦睡虎地黑夫木牍家书 》,是战国晚期秦国士兵的一封家书,第一封信是秦军攻打楚国淮阳时写的,前线的黑夫与惊两兄弟,写给他们的母亲与哥哥衷:

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衷,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会矣。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母操夏衣来。今书节(即)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襌裙襦者,母必为之,令与钱偕来。其丝布贵,徒〔以〕钱来,黑夫自以布此。
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智(知)也,愿母遗黑夫用勿少。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闻王得苟得…(转背面)毋恙也?辞相家爵不也?书衣之南军毋……不也?.......

这封家书中,黑夫出了问候自己母亲与哥哥之外,另一重点就是请求自己的母亲多邮寄一些钱和夏天的衣服给自己与弟弟,并且连续提到了两次,而且黑夫请求母亲多邮寄一些钱。这封信可以说明,秦朝的士兵在外戍边或战争时,衣服肯定是自备的,黑夫要钱的目的应该就是为了买吃的,所以吃的也是自备。

在第二封惊的家书中,也可以佐证此点:

惊敢大心问衷,母得毋恙也?家室外内同……以衷,母力毋恙也?与从军,与黑夫居,皆毋恙也。……钱衣,愿母幸遣钱五、六百,布谨善者毋下二丈五尺。……用垣柏钱矣,室弗遗,即死矣。急急急。

这是惊写的第二封家书的部分内容,最后一句是“用垣柏钱矣,室弗遗,即死矣。急急急”。意思是我借的垣柏钱也已经花完了,如果家里再不给我邮寄钱过来,我就活不下去了。急急急!

作为秦国的士兵“家里不给钱,就活不下去”,这就说明部队不是免费提供食物的,不然惊也不会以死相逼的让家里寄钱,何其悲惨。

秦一统六国后,未及时修改此政策,陈胜吴广因它而起,秦终亡于此

云梦睡虎地黑夫木牍家书

黑夫与惊都是在前线打仗的正卒,按照历史记载,正卒的待遇是要好于戍卒的。由此可见,戍卒肯定需要自备生活所需的食物与衣服。所以在秦朝,戍卒不仅增加了服役的时间,而且这么长时间内还需要自备食物与衣服,这给底层的百姓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陈胜吴广起义的真实原因

在《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根据《史记》记载,陈胜吴广被发配到渔阳戍边,也就是我们本篇说的戍卒。按照《史记》的说法,陈胜吴广是因为大雨延误了路程,预计将迟于要求到达的日期,而迟到就会被斩首,所以才有“失期,当斩”的说法。

秦一统六国后,未及时修改此政策,陈胜吴广因它而起,秦终亡于此

陈胜吴广起义插图

实际上从出土的《秦律·徭律》记载,如果迟到三天至五天,只是口头责骂,如果迟到六天至十天,只是罚款,如果迟到拆过十天以上,也是罚款,金额会多一些,远没有到被斩首的地步。所以《史记》记载有误或者说陈胜吴广为了煽动情绪,故意夸大了惩罚。

正常来说,戍卒应该都是知道具体的惩罚措施,那为什么还会跟随陈胜吴广起义呢?作者分析,首先是艰苦的戍边环境。在晁错《论守边备塞疏》中记载了秦朝戍卒悲惨的境遇:

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于边,输者偾于道,秦民见行,如往弃市。

作者翻译如下:秦兵戍边后,在当地水土不服。戍边的士兵死在边境上,输送食物与衣服的百姓死在路途中,秦国的百姓把戍边看作上死刑场一样。同样,在陈胜在煽动戍卒的情绪时也提到: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意思就是,就算是我们延期到达没有被杀,那也会有60%—70%的人死在戍边的过程中。他们可能是战死,也可能是建造防御工事时累死。甚至于像上文中的惊一样,如果家里没有寄钱,最后只能活活饿死。

其次是戍边的路途太遥远,而且需要自费。下图是陈胜吴广的跋涉距离。从地图中可以看出,从大泽乡到渔阳(北京密云),直线距离长达900多公里。陈胜吴广等900多人肯定是步行,所以理想状态下,在途中预计要用去一个月的时间,而这一个月是不算在一年的戍边时间之内的。所以,实际上这批戍卒的服役时间最少是一年2个月。陈胜吴广们在长途跋涉中,很可能会饿死或者累死。

秦一统六国后,未及时修改此政策,陈胜吴广因它而起,秦终亡于此

总的来说,反叛是最优解。否则要么死在路途中,要么牺牲在戍边过程中。而且这段时间他们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吃穿都需要自费,还不如放手一搏。


结语

秦朝在统一六国之后,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戍卒的徭役政策,仍然让戍卒自备粮草与衣服,而且让百姓远途跋涉的戍守边疆。这给底层的百姓造成了极大的身体及财务负担。陈胜吴广由此起义,秦朝也最终亡于如此繁重的徭役。

到了西汉,汉朝吸取了秦朝戍卒政策的教训,发明了屯田制度。戍边的士兵有战事时打仗,无战事时耕种。如此一来,戍卒不再依靠家庭财产的支持,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免除了生存之忧。同时,戍卒政策也更加人性化,不愿戍卒的百姓,可以缴纳一定的税费,政府用缴纳的税费雇佣愿意戍卒的百姓,这就避免了百姓长途跋涉的辛劳,也可以兼顾农业生产。在经过秦朝的苛政后,西汉百姓的生活环境,相对宽松。

本文作者:圆桌历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2935117427376653/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秦朝   历史   西周   春节家书   春秋战国   秦始皇   淮阳   不完美妈妈   春秋时期   周礼   中国历史   服装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