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喜爱杭第一财经 素比伏州的N个理由

网络整理 2017-06-18 本地信息
(原标题:喜爱杭州的N个理由)

年满50,去过一些城市,到过一些国家,最喜欢的是杭州。

总共去过两回杭州,第一次是在大学念书时,第二次是今年的端午。第一次去就爱上了杭州,这次去让我后悔当初为什么不留在杭州工作。

西湖的美景我不敢描写,因为历代文豪留下很多描写西湖的名篇佳句。

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第二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夜泛西湖五绝》之四:“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均是描写西湖美景的扛鼎之作。

82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825年,离任,改任苏州刺史。

苏东坡曾两次到杭州任官。1071年,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自求外放,到杭州任通判,一直到1074年九月调离(36岁~39岁)。1089年,苏轼出任杭州知州,三年后召还为翰林学士承旨(54岁~56岁)。

白居易和苏轼两位文豪不仅为西湖写出了诸多名句,为官一任时,疏浚西湖,兴修水利,深受百姓爱戴。

说到感恩,我觉得杭州人最应感恩的一是南宋皇帝赵构,因为是他将国都定在临安(杭州),使杭州得以秀甲八方。第二个人是范成大。宋代田园诗人范成大在其晚年为家乡撰写的《吴郡志》中写道:“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后人将此话改为更易流传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使之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广告语,使杭州得以名闻天下。

以前只知道西湖美,这次去杭州西部的西溪湿地,方知杭州处处是天堂。西溪湿地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园区11.5平方公里,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水道如巷、河汊如网、鱼塘栉比如鳞、诸岛棋布,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坐小船在里面悠游,船似乎不摇自进,微风袭来,凉爽得很,惬意得很。

《水浒传》让大家知道了山东的水泊梁山,现在有人考证说,施耐庵是以西溪湿地为背景地写就的《水浒传》。

杭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4700年前即有人居住。有文字记载始自秦朝(会稽郡下设26县,其一为钱唐县)。隋文帝杨坚在公元589年把钱唐县改为杭州,这是杭州一名在历史上的第一次出现。杭州的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名人数不胜数。上百度搜索杭州历史名人,会跳出一长串,有古代名人,近代名人,当代名人。

喜欢杭州,怡人的气候也是一个原因。

念书时就听说南方学生不愿上北方工作,包括北京。主要的原因就是北方过于寒冷干噪,饮食上可能也觉得南方的好吧。以前不太理解他们,没太把气候当回事儿。现在想想,杭州年均17.8摄氏度的气温的确是蛮具诱惑力的。

事实上,怡人的气候不仅宜居,还美颜。我说过,苏州的美女多,但在大学时,几个漂亮的女生都是杭州的(我说的不是我们班,我们班没有杭州人)。

杭州话虽然属于吴语,但听起来没有上海话苏州话费劲,多少能听懂一些,这可能跟南宋王朝是从北方迁过来的有关。也许,这也是我喜欢杭州的原因之一。

喜欢杭州,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她的大度及文明。我不太了解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的情况。也许,杭州的西湖是唯一不收门票的景点。这种大气,很少有人做得来。看过《文汇报》一个整版的文章,介绍西湖景区为什么这么做。记得文章里说,不收门票,看似少了一笔巨额收入,但游人多了,他们通过提高景区内商业设施的租金,总体收入多于门票收入。你看看,杭州人这脑子!

对我这个北方人而言,杭州唯一的不足是她的吃。虽然比粤菜口味重一些,但我还是觉得稍显清淡,尽管西湖醋鱼很好吃。

还有一点,杭州人喜欢慢生活,不像北京、上海、深圳或是绝大多数的城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少些浮躁,多了点恬淡。杭州的景、杭州的菜、杭州的人,好像都这样。

(原标题:喜爱杭州的N个理由)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