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乾隆“第七次下江南”了,而且,这次“南巡”仅在杭州就待近百天。
你已经知道了,这是一场正在进行的重磅展览——
8月10日至11月10日,故宫博物院与浙博将在浙博(孤山馆区)西湖美术馆共同推出年度大展《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钱江晚报是本次展览的主办媒体。
展览共展出202件珍贵展品,不仅全方位呈现乾隆的生平与功绩,也以此深度解读乾隆与浙江的不解之缘。
乾隆在《御制南巡记》中总结自己的一生,“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一曰南巡”。南巡与西师(平定准噶尔)并列,可见,它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而是一次政治事件。六次南巡,依次是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二十二年(1757年)、二十七年(1762年)、三十年(1765年)、四十五年(1780年)、四十九年(1784年)——首尾相距33年,每次历时100余日,跨越直隶、山东、江苏、浙江4省,往返水陆行程约3000公里。
当然,乾隆给自己下江南找了一个说法,就是“法祖省乡”,意思是效法祖宗,巡查地方。其实,这只是表面,他下江南的真正目的,在学者赵云田《大清帝国的得与失:乾隆出巡记》中,可以读出乾隆下江南的五大原因:
一,江南经济发展,是清政府的粮仓;
二,江南地区的反清思潮在全国居于首位;
三,勘察水情、解决水患;
四,稳定江南,清除社会危机;
五,游山玩水。
从行程来说,浙江是南巡的最南一站,乾隆每次南巡,至苏州停留后向南,由水路自嘉兴进入浙江境内,在南湖勾留后到达杭州。乾隆南巡几大目的,在他于浙江的所作所为之上,可以清晰显现。
33年,六下江南
乾隆除了逛山水
还有其他四个更重要的目的
修缮钱塘江海塘,是乾隆来杭州的主要目的之一。
乾隆帝南巡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考察河工与海塘这两项关系国本民生的要务。他曾说“浙省以海塘为首务”,浙江作为国家最为富庶的经济区能偏安一隅,很大程度是依靠钱塘江海塘的守护。
本次展览中,有乾隆帝御笔《阅海塘记》卷,此卷《阅海塘记》书于乾隆第三次南巡途中,乾隆当时52岁了。卷中细细总结了从神禹到而今的治水理念及经验教训,并在实地考察杭州沿海塘坝一一履视测度的基础上,阐明柴塘与石塘对于治理海患的不同作用与利弊得失。
六到浙江,六巡海塘
清代塘工,始于康熙后期。当时,风潮频发,历代修筑的海塘塌陷甚多,临危修筑海塘的正是日后乾隆帝的师傅,时任浙江巡抚朱轼。但朱轼修建的石塘却由于继任者修理不善,在雍正十三年被风潮全部摧毁,这是乾隆即位时面临的情形。
乾隆即位后,将治水视为毕生奋斗之理想——不惜帑金,修筑鱼鳞石塘,实现“一劳永逸”。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在保和殿策试天下贡士时,他出的题目就有关钱塘江海塘。
“若夫陶庄之河,引溜北趋……海塘之筑,一劳永逸,要未尝非疏瀹与堤防并用。朕数十年临视图指,不惜数千万帑金,以为闾阎计,大都平成矣。”
除了广纳贤士,他在位时为钱塘江海塘耗资巨大。国库中记载的开支是惊人的:修筑海宁鱼鳞大石塘实销银1127112.9两;萧山老盐仓一带石塘工程1004140两;范公塘新工871264.7两,“不惜帑金”所言非虚。
来杭州,乾隆必然要视察钱塘江海塘。第一次南巡,他登上六和塔观看了钱塘大潮。第三次南巡时,乾隆帝开始亲自在海塘亲自监督工程,史料上记载“杭属塘工勘建、柴石料诸事宜,曾与封疆大吏目击手画”。
1784年乾隆最后一次南巡,浙江海塘盐仓一代鱼鳞石塘已完工,但章家庵以西,只是藉范公土堤一道卫护,不足以捍御海潮。乾隆皇帝下命令拨给督抚部库银500万两,再加上以前发给的各项帑银等,限5年之内,按轻重缓急,依次一律接建石工。当年底,便修筑海塘2900多丈。
接筑石塘的工程竣工后,浙江海塘工程也最后完成。它全长800余里,和从金山到常熟的江南海塘相连接,捍卫着长江三角洲一带全国最繁富的经济区域。
为什么要笼络江南读书人
乾隆初巡杭州,即登观潮楼阅兵,第二次南巡亦在钱塘江边检阅水师操演。
杭州在清代建有满城的军事重地,常年驻守着八旗军队,乾隆帝共三次在杭州阅八旗兵,务令其“技艺精强,以复满洲旧习”。至今,我们仍能看到一套八旗绵甲,这是乾隆帝为训练及校阅军队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所制,由江南杭州织造局承造。
他对浙江的民风、人文印象甚佳,六次南巡,发掘了不少人才。南巡期间,乾隆对“培养士类”做了大量工作。既增加生员名额,也从敬献诗赋的士子中选纳贤才。
六次南巡,大约增加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生员名额5664名,培养了一批饱学之士,他们之中的一部分,有的成为政界能臣,有的学界泰斗,有的诗文书画大家。
例如画家徐扬,乾隆十六年(1751年)南巡,徐扬恭献图册,得到乾隆的赏识并因此入宫供奉。展览中有他的《乾隆帝玉带桥诗意图》卷,徐扬用简淡的笔调将本应是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皇家苑囿,描绘成长堤卧波,水光潋滟之景,显示了乾隆皇帝的文人情怀,是一件诗情画意之作。
王右曾,曾任礼部主事。王右曾是浙江秀水人,是乾隆十六年南巡途中召试的。他的诗文尤其出名,著有《丁辛老屋集》,《清史列传》行于世。
沈初是清朝大臣、也是出名的藏书家,他出生浙江平湖,年少时就被称为异才,他先后历充四库全书馆、实录馆、三通馆副总裁,续编《石渠宝笈》、《秘殿珠林》,校勘太学《石经》。
乾隆一朝值得特书的浙籍官员,还有梁诗正,他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雍正八年探花,官至东阁大学士,自乾隆皇子时期即深受信赖,在乾隆早期书法水平尚未成熟时,他是乾隆的代笔。本次展览中的《西湖志纂》即是他编纂的。
乾隆南巡使得一批有才华的读书人以文获选,同时对一批在家乡和政府中有潜在影响力的乡绅,优礼有加。这促进了当时中央和地方的稳定。
一张书单,了解全方位的乾隆皇帝
乾隆时代养活了数量空前的人口,奠定了今天的版图。但是,这仅仅是他统治的时代呈现的一个方面,“盛世”的斑斓之后,清朝国力已由盛转衰。一个皇帝的过往,在百姓的认知中,或仅仅就是影视剧以及教科书里的样子,历史本身如何?读几本书,也就有了自己的判断。
《饥饿的盛世》
张宏杰:重庆出版社
表面的繁荣昌盛背后,是巨大的危机。张宏杰在对乾隆时代的深刻解构中,揭示了近代中国失落的秘密。
《大清帝国的得与失:乾隆出巡记》
赵云田:江西人民出版社
乾隆出巡在民间有广泛影响,至今仍有各种传说,本书梳理了乾隆的巡游之路,让读者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思考并发现大清帝国从盛到衰的历史谜因。
《乾隆帝及其时代》
戴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乾隆帝八十多年的生命之旅切入,展示了诸多生动历史场景,再现当时的天朝心态及其致命伤,进而反思当时中国的封闭格局。
《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英]马戛尔尼:天津人民出版社
1793年,英帝国派遣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代表团,以给乾隆祝寿的名义出使中国。英国的目的是为了通商贸易,而清政府一开始却以为是弱国的进贡与朝拜,这就造成了历史进程中的矛盾与冲突。
(原标题:乾隆除了逛山水还有其他四个更重要的目的)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4-20成交开始活英美大炮战跃 3月苏州二手房暖意十足
- 04-16“新国标”实施在即海绵宝宝找不同 姑苏区整治电动自行车违法
- 04-15今年前两个月苏州市商品房第一滴血5 野蛮追击销售面积大幅增长
- 04-15二手abc房源网房市场火热 四月苏州楼市冰火两重天
- 04-14苏州相城回应医生被列最早提出地理名称的书入扫黑宣传册:4责任人被免职
- 04-14苏州动物园一只斑鳖人工人造人间奇凯达受精时死亡 世界上仅剩3只
- 04-12万圣夜人偶事件簿1苏州阳澄西湖水面租赁合同到期将不再续租
- 04-11苏州高新区马涧路旁发生山整蛊白领先生火 部分树木被引燃
- 04-10昨日苏州部分地区突破30℃ 本周有雷雨t骨大佐大风或暴雨
- 04-10苏州相城回泡泡战士散弹技巧应医生被列入扫黑宣传册:4责任人被免职
- 1000℃佳格大数据上榜《20免费算命很准的网站17国内最值得关注的SaaS创业项目TOP20》
- 1000℃圆明园的毁灭江苏淮安市长惠建林拟任地市市委大大,曾获全国优秀县委大大
- 1000℃宋代众缘桥主体修缮完散漫白榆风成 千年古桥焕发新生
- 1000℃新华视点 浪漫天使恶作剧吹响技能“奥林匹克”的冲锋号
- 999℃苏起:外“拖”内“斗gate什么意思”不利台湾 两岸宜“和”
- 999℃卯时十分空腹杯撸个串|无聊的最高境界:熬夜围观别人跳楼15小时!服!
- 999℃丁住三冠 这是她的时嫡一妻代_财经
- 999℃公交司机遭乘客锁喉 只因没让他中途下美眉草莓糕车
- 998℃武则天穿越街头展歌喉?华谊淮南博客赛雷猴兄弟电影世界燃街头梦
- 998℃0元享联嫡一妻合办公工位 好租创业季活动引爆创客圈
- 05-28民国奇人李宗吾说刘邦是厚黑学集大成者,那刘邦如何厚,又如何黑
- 05-28皇帝看中大臣老婆,霸道强娶入宫,历史上的董鄂妃真是白莲花吗?
- 05-27世界各国纸币上的12对爱情故事,第9对中国人都知道
- 05-27秦穆公把女儿嫁给了晋怀公,为何后来又把她再嫁给晋文公
- 05-27卫懿公爱鹤失众
- 05-27干一行,爱一行,你知道你的工作祖师爷是谁吗?
- 05-27日本给中国清军战俘治病照片,3个不易发现的破绽暴露真实意图
- 05-27河南改名最无奈l的三线城市,现叫做驻马店,这个名字是如何来的
- 05-27中国历史上宋明之间不足90年,为何断代如隔几个世纪?
- 05-27商朝灭亡的真实原因跟妲己祸国有关系吗?
- 标签列表
-
- 苏州 (489)
- 历史 (294)
- 江苏 (131)
- 楼市 (119)
- 不完美妈妈 (100)
- 旅游 (92)
- 清朝 (88)
- 房价 (82)
- 房地产 (80)
- 日本 (79)
- 马拉松 (79)
- 中国 (77)
- 经济 (74)
- 南京 (74)
- 三国 (73)
- 文化 (73)
- 明朝 (72)
- 战机 (72)
- 城市 (69)
- 房企 (67)
- 曹操 (66)
- 长三角 (64)
- 股权 (63)
- 融资 (62)
- NBA (62)
- 上海 (58)
- 重庆 (54)
- 国旗 (53)
- 高铁 (53)
- 大大 (52)
- 新疆 (52)
- 刘备 (51)
- 昆山 (51)
- 高考 (50)
- 大数据 (49)
- 机器人 (48)
- 印度 (47)
- 政治 (46)
- 建筑 (46)
- 人工智能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