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重刑犯高墙里写下“感恩最终的阿玛格顿信”发往天堂

网络整理 2017-07-31 本地信息
(原标题:重刑犯高墙里写下“感恩信”发往天堂)

“张阿姨,您的目光,是爱的诗行,写满深情,写满大爱,写满生命延续的曙光……”7月30日下午,“有爱有希望路在脚下”感恩教育会,在省镇江监狱七监区举行。服刑人员陈强(化名)声情并茂地朗读着一封自己写的信,流动的真情充斥全场,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服刑人员。

写信者是监狱的在押犯,收信者是驾鹤西去的“爱心使者”。3年多的时间,阴阳两隔,而篇篇鸿雁,寄托的是失足浪子感恩悔改,不断自新的心路历程。

通讯员解西辉扬子晚报记者万凌云

“爱心使者”结对服刑犯犹如亲人

信中所提的“张阿姨”,名叫张琪萍,是“格桑花”义工、镇江“黄丝带”义工、镇江市优秀志愿者。不幸的是,2014年1月27日,离马年春节还有短短3天,她带着对生活的无限眷恋,溘然长逝。

在弥留之际,她还没忘了给自己的帮教对象陈强留下一句话:“好好改造,早日新生。”

从此,陈强用这句临终叮嘱,时时鞭策自己,加速悔改自新的步伐。每年他都会写信,向遥远天堂里的张阿姨,汇报自己的心路历程。

狱方介绍,“爱心使者”张琪萍与服刑犯陈强的故事,最早要从2012年7月说起。那时镇江市肿瘤防治与康复协会的6位“抗癌明星”,与6名服刑人员结成帮教对子,张琪萍和小陈便是其中一对。

陈强告诉记者,那一年,张阿姨53岁,他25岁。在以后1年多的日子里,张阿姨不断写信鼓励,每逢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更像亲人般如期而至,面对面地谈心。

2014年春节前,志愿者们又一次来到监狱帮教,但这一次,张琪萍没来,更让小陈想不到的是,他的张阿姨永远也来不了。

临终遗言要服刑犯“好好改造,早日新生”

在感恩信中,陈强回忆着当时的情景:肿瘤防治与康复协会的胡玉留会长告诉他,张阿姨病情恶化,已经住院几个月了,连元旦都是在医院度过的,但她依然乐观,还约定1月17日一起到监狱参加帮教,那天早上张阿姨打电话给胡会长,说是为了要来参加帮教,坚持从病床上下来活动,可是从她气喘吁吁的话音中,胡会长不允许她来,由他转告小陈并代她完成这次探望。

“张阿姨当时讲了,她的身体状况有好转,一定会再来看望陈强,分享他弃旧图新的喜悦。”胡玉留转告陈强。

“然而,当人们沉浸在春节将至的气氛中时,我的张阿姨,带着她那一颗永恒的、无价的爱心,永远地离开了,而我再也不能为自己当初的无知、麻木说一声对不起,这将是我永远的悔与恨……”在30日的感恩教育会上,陈强双眼含泪。

而在张琪萍的不多遗言中,有一句话是专门给服刑犯陈强的:“好好改造,早日新生。”

母女志愿者接力,重刑犯褪去浮躁轻狂

感恩教育会现场,陈强还如实袒露了自己的心迹:他是四川人,作为一名贩卖和运输毒品的罪犯,早已不知情为何物。故此,对于参加监狱的结对帮教活动,也只是打发寂寞时光,应付应付而已。

然而,在张阿姨一次次教诲感化下,他逐渐褪去浮躁轻狂,“她的目光充满慈爱,犹如一根缝合心痕的线,时刻系在我的心上,那么明澈,让我无地自容。”

更令人感动的是,张琪萍病逝后,她在苏州工作的女儿王侃,依从母愿,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接力”给从未谋面的陈强写来一封信,而这使得他更多地了解到一位“爱心使者”的大爱情怀:

“妈妈和我说过,她参加这个帮教活动不是为了说教,只是真心希望和你做朋友,聊聊天、说说话,带一点温暖到这个大墙里。妈妈,她生活里有太多的沟沟坎坎,作为家里的老大,从小牺牲很多,为了父母放弃读大学的机会,为了我读书放弃了升职的机会,放弃了太多。命运也和她开玩笑,2008年得了癌症,接受手术、化疗,已经是半条命的人。虽然受了这么多苦,她总是很积极地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总是露出阳光的笑容,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只是希望充实自己的生活,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帮人一把,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就是她这样的。”

感恩教育会上,小陈读着这段话,语音哽咽,眼眶里噙满泪花,现场一时沉寂无声,其他服刑犯也纷纷触景落泪。

高墙电网并没有隔断人间真情,大爱大善融化着迷茫者内心深处的坚冰,“张阿姨的目光,是一抹心灯,慈爱的视线,即使在迷茫的黑夜,也会照亮前方!”行将结束时,陈强一再表示要心怀感恩,在先后3次减刑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一步一步走好脚下的路,不负张阿姨的期望。

(原标题:重刑犯高墙里写下“感恩信”发往天堂)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