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追忆吴清友:他本不笨,却宁玉仙缘快眼愿一手创设的书店亏损15年!

网络整理 2017-07-20 本地信息
(原标题:追忆吴清友:他本不笨,却宁愿一手创设的书店亏损15年!)

本文3042字,阅读完需要05分钟

人,生不由你,死不由你,但生死之间总得做点什么。

——吴清友

台湾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走了。据台湾媒体报道,吴清友于昨晚(7月18日)因心脏旧疾“安详辞世,享寿68岁”。

时至今日,气质独特的诚品,是一家书店,又远不只是一家书店。它是不可取代、难以复制的文化地标,让无数读书人心向往之。

悼吴清友的消息在朋友圈里刷屏。

吴清友1950年10月出生在台南一个贫穷渔村。其父吴寅卯当过小学老师、开过私塾,家境殷实后,因替他人担保破产,家境一落千丈,由此悟得“财物有时而尽,惟有一个诚字终生受用不尽”,并以此教诲儿女。吴清友幼时,父亲手书的“诚”字就贴在他卧室墙上、书桌上。

吴清友从台北工专(现台北科技大学)机械科毕业后,在高职当过老师,在皮包厂打过工,后进入专营餐旅厨房设备的诚建公司当过销售员。受父亲影响,他头脑灵活、踏实认真,备受老板赏识。1981年,公司老板赴香港定居,将诚建公司卖给31岁的吴清友。在他的管理下,诚建公司进军房地产和证券行业,吴清友在短短几年间拥有了巨额财富。

诚品书店的名字,来源于吴清友父亲对他的教诲。

1989年,吴清友创办诚品书店。此前一年,第一次开胸手术成为他生命的转折点。他在2014年的一次演讲分享中曾说,是先天性心血管疾病逼迫他思考生命的问题,经营书店让他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由于第一次开胸手术风险极大,38岁的吴清友开始思考,“假使我还能重见阳光,假使我还有未来,我可以有自由的选择吗?”那时,他回顾自己的人生,“30多年好像都白过了”,于是开始梳理生命中最在意的东西,认为人文关怀的爱、艺术的美和人类文明社会不断的精进和创意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他想把事业和生命合二为一,于是经营书店成为最佳选择。1989年,吴清友与雄狮美术艺术负责人廖美立,在台北敦化南路创设第一家诚品书店。“诚”是一份诚恳的心意,一份执着的关怀;“品”是一份专业的素养,一份严谨的选择。取名“诚品”寄托了书店老板他对美好社会的一种实践理想。

亏损15年的文化地标

诚品书店创设初期,专卖艺术与建筑类书籍。1999年诚品敦化南路店首开24小时营业,将书店与商场的经营模式结合,成功经营出特殊的诚品文化。如今,诚品书店已成台湾地区最著名的文化产业坐标之一。

因患病而重启了人生一段新旅程的吴清友。

因患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而逼迫自己思考生命的问题,吴清友重启了一段旅程。他生前坦承,诚品书店不是商学院的好案例。但经过诚品赔钱的15年,至少看到了自己对生命态度的诚恳。

诚品赔钱的15年,是我一生中最丰富的时间,因为这让我第二次看到了自己。第一次看到自己,是当我拥有的金钱超过生活所需之后,觉得钱不是那么重要。经过诚品赔钱的15年,我至少看到了自己对生命态度的诚恳,即便是执迷不悟,不知变通。其实,我不是一个笨人,但我不想做太容易的事情,而是要做自己认为是有兴趣、有意义,或者做一些从来没有人用这种方式做的事情。

吴清友在自己一手创办的诚品书店。

2014年,吴清友在一次演讲中提及,诚品曾走投无路。他也曾在香港、台湾经历过三次心脏手术,陷入困厄之时也会问“为什么是我?”但当他想“为什么不是我”时就会豁然开朗多了。他体悟到,生命当中没有那种理所当然的回报。你要做什么,你自己可以决定;你要得到什么?对不起,上天做主。

他认为,这些不太合乎商学院逻辑的东西,或正是人的心灵最需要的养分。

用诚品气质款待深圳

创设28年来,尽管诚品曾在商业经营上备受批判,但吴清友称自己至少信守当年的信诺,希望一本书、一句格言、一首名曲、一个新的思想剖面、一件艺术创作品、一栋感人的建筑与空间,都能产生一份灵动力,丰富大家的精神与心灵。

吴清友和女儿吴旻洁(右)的感情很好。

如今,诚品书店早已跳出台湾开到香港,2015年在苏州开设中国大陆第一家旗舰店后,继而是上海,如今计划在深圳开大陆第三家分店。

台北诚品信义旗舰店。

24小时不打烊的诚品台北敦南店。

苏州诚品是大陆第一家诚品书店。

吴清友曾表示,诚品是服务业,“当你把顾客看成消费者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他的钱,而没有注意到他是一个人。服务的终极目标是精进自己、分享他人。”

南都记者了解到,十几年前,为了看一眼当时位于罗湖区的深圳书城,吴清友特意从香港搭车过来,那是他第一次踏足深圳。十几年后,吴清友与华润合作,将诚品的种子带到深圳的土壤,试图在这里开办起继上海、苏州之后的又一家扎根大陆的诚品书店。

两年前,吴清友在与前南都记者的一次访谈对话中,详细阐述了诚品书店落户深圳的三大理由。在他看来,深圳是重要的标杆。深圳作为从小渔村发展而来的大城市,也能为以后新兴国家和城市的发展提供范本和参考。吴清友也看中深圳的包容性和创造力。“这是一个很创新,很多元,很有包容力的城市,等五十年后再来看这座城市创造出来的文化底蕴,一定是和大陆别的城市不同的”。另外,深圳年轻人居多、“不倒翁”型的人口结构也吸引了他的目光,他认为这种人口结构最具生产力和消费力,多元文化也容易在这样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有人曾说,“深圳没有台湾那样明显的文化特征,也没有那么温情脉脉的人”。吴清友对此持反对意见,他认为“不是深圳的人没有温情,而是深圳还没有类似像诚品这样一个场所,能够让人的温情展现出来”。

对于深圳,吴清友曾表示自己一直抱着学习和观察的态度,希望能用不同的空间场所、气温气质来款待深圳的市民,“我们希望诚品能够关心到大家心情的品质,心灵的气质,生活的素质,生命的价值。我们希望能共同创造城市的香格里拉”。

据称,吴清友原定今天(7月20日)发布新书《诚品时光》,邀请作家龙应台出席。吴清友去世的消息发布后,龙应台在社交媒体发文:

今晚我为他流下眼泪。有些人飞扬跋扈,其实贡献很薄。有些人默不作声,做的却是静水流深的事。书店可以只是卖书卖纸卖文具的商店,他却把它做成生活的美学、文化的指标、对心灵境界的坚持。我感佩他对台湾的付出,尊敬他对华人世界的贡献,但更心疼他白了头发的辛酸……

访谈

许知远:他重新想象了书店的角色

吴清友病逝,南都记者采访了作家、出版人许知远。

南都:你和吴清友先生有交往吗?对诚品书店有什么印象?

许知远:我第一次去诚品书店是2008年。去了以后非常震惊,一家书店可以这么地舒适,这么地时髦,有很多年轻的男男女女半夜在诚品书店门口聊天、喝东西、看书,它变成了城市一个很重要的社交场合。完全颠覆了我对书店的想法。我以前读过他们出的杂志《诚品好书》,但进入其中,还是被它们的氛围所吸引。很快地,它变成我在台北生活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好多夜晚都是在诚品书店度过的。半夜失眠的时候都会去那里逛一逛,给我一份安慰和启发。诚品书店在全台湾有超过50多家,很深刻地嵌入到台湾的城市生活当中,给台湾社会带来一种日常生活的美感和日常生活的思考。

后来有一批书店,像方所、言几又、西西弗,它们可能更受到诚品书店模式的影响。我觉得诚品对我来说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影响。我没见过吴清友先生,但我觉得他真的是一个很伟大的人,在这么长的时间和耐心,有这么大的想象力。他重新想象了书店的角色,这在全世界是没有的。

南都:诚品后来被诟病过度商业化,怎么评价这一点?

许知远:所有的成功事物都会遭受批评。诚品已经是城市的基础建设的一部分了,它会给城市带来一个整体的调性。当然了,后来诚品本来也就不再是单纯的书店,而是非常成功的“生意”。如果没有“生意”这一部分,诚品是不可能维持到现在的。它必须借助更大的商业力量,这是诚品的特色,别人很难做到和模仿。我确实非常尊敬吴先生,他重新想象了书店和社会、和文化生态的关系。他已经是而且还会继续是一代书店人内心的精神标杆。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南都人物新闻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黄茜何双美(部分文字据公开资料和报道整理)

(原标题:追忆吴清友:他本不笨,却宁愿一手创设的书店亏损15年!)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