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提起“唐伯虎”这个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和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在明代中期并称为“江南四才子”。唐伯虎,本名唐寅,“伯虎”是唐寅的字,因唐寅是家中老大,古称老大为“伯”,他又是“寅年”所生,寅年为“虎”年,所以唐寅得字“伯虎”。
唐伯虎还是明代绘画史上著名的“吴门四家”“明四家”之一。影视作品中的唐伯虎,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甚至被表现为“美貌与智慧并重,英雄与侠义的化身”,但现实中唐伯虎的生活,却绝非富家公子般养尊处优。
尤其到了晚年,他的生活可以用潦倒来形容。尽管如此,个性狂傲、才气过人的唐伯虎,始终通过书画来追求内心的一份安宁。
唐寅的父亲虽然读书不多,却深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道理,他不赞成唐寅继承家业,走经商这条道,而是全力培养儿子“读通万卷书”,日后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在父亲有意识地栽培下,唐寅从小就在自家生意场上结识了不少文人墨客,这使天才早发的他在享乐于都市通俗文化的同时,在绘画诗文上获益匪浅
天津博物馆馆藏了一件唐伯虎的花鸟画作品《东篱归影图》,此画墨色浓淡相间,笔致清劲松秀。
据天津博物馆书画部副主任邢晋介绍:“这幅作品是唐寅在50岁左右时所作。”也就是说,这幅画是唐寅绘画巅峰时期的作品,对于研究唐寅晚年的书画风格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画中描绘的菊花与岩石题材,是历代文人比较喜爱的,表现出一种志向坚贞、淡泊名利的心境,这种心境被唐寅诠释得惟妙惟肖,也体现了他晚年时的内心状态。
唐寅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生于苏州,他才艺精湛,不仅精通诗文,在绘画方面,对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与影视作品中演绎的不同,唐寅并非出自书香门第或艺术世家,他的父亲只是一位普通的小业主,在姑苏吴趋坊皋桥经营着一家不大的酒肆,酒肆开门做生意,迎来送往热闹得很。酒肆的客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远道而来在此休憩的生意人,也有文人画士,还有附近的市井小贩,进进出出,好不热闹。
唐寅的父亲虽然读书不多,却深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道理,他不赞成唐寅继承家业,走经商这条道,而是全力培养儿子“读通万卷书”,日后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在父亲有意识地栽培下,唐寅从小就在自家生意场上结识了不少文人墨客,这使天才早发的他在享乐于都市通俗文化的同时,在绘画诗文上获益匪浅。
成年之后,唐寅和其他文人名士一样,把参加科举考试作为步入官场的“敲门砖”。他自信满满,自谓“明年当大比,吾试捐一年力为之。若弗售,一掷之耳”。凭借天资聪颖和后天勤奋,他在乡试中一举拔得头筹,中了“解元”。
本来仕途前景一片美好,不料竟遇上科考舞弊案,唐寅被同乡意外牵连入狱,在狱中受尽了折磨和屈辱。加上亲人接二连三地离世,一连串的打击让唐寅措手不及,悲恸之余心灰意冷。
之后,他终于领悟到科考成名对于他来说已成镜中花水中月,于是放弃了对功名利禄的追逐,致力于绘画艺术。
“仔细观察这件作品,会发现作品中的菊花造型非常准确,却只是用墨勾轮廓和留白的形式来表现。花叶也是如此,先用淡墨染叶,在淡墨还未干时,便用浓墨快速勾画叶的经脉,写意感十足”
“这幅《东篱归影图》有钤印南京解元,事实上唐寅的很多作品都使用了这方印章。当然,从舞弊案之后,他早已不是解元了,却依旧使用南京解元之印,体现了他一生对于出仕和入仕的纠结之情。入仕的无望,让唐寅一生都无法释怀,不得不以出仕的姿态游戏人间。”邢晋说。
可见,唐寅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异类”,是一个存在诸多矛盾的人。
唐寅的花鸟画,最初学习的是周臣的画风,继承了两宋花鸟画工细的风格,然而在他本人的绘画实践中,作品却更加具有写意性,这幅《东篱归影图》在技法上可以纳入“小写意”的范畴。
所谓写意,即不求工细形似,只求以精练之笔勾勒景物的神态,抒发作者的情趣。小写意,是相对于大写意而言的创作技法,从笔墨上看比大写意要收敛一些。
“仔细观察这件作品,会发现作品中的菊花造型非常准确,却只是用墨勾轮廓和留白的形式来表现。花叶也是如此,先用淡墨染叶,在淡墨还未干时,便用浓墨快速勾画叶的经脉,写意感十足。”邢晋说,之所以选择这种“小写意”风格的画法,事实上和画面所反映的归隐思想密切相关。
正如画面上所题诗中所说:“彭泽先生懒折腰,葛巾归去意萧萧。东篱多少南山影,挹取荷花入酒瓢。”它表现的是唐寅对归隐的向往,因此“小写意”的画风契合了画面潇洒飘逸的风格。
绘画中的题诗是一种美学境界,所谓“诗言志,画状物”,唐寅的花鸟画就是诗画的完美融合。
“在唐寅单纯描绘花的作品中,菊花极少,多为桃花、芍药等。”邢晋说。无论如何,一花一世界,在书赞花朵的同时,才子唐寅的世界浓缩于朵朵飞舞的落花,体现了作者是如此痛恨恶劣的环境和炎凉的世态
和这幅《东篱归影图》所表现的一样,“恃才傲物、自视极高”是唐寅留给世人的印象,以至于他的后辈冯梦龙因之附会出一段“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才子偷香,流传至今,仍在影视作品中翻演而不绝,也因之造就了唐寅数百年来在中国民间的巨大知名度。
尽管这是一个误会,然而自有其道理所在。普通人对唐寅的喜爱,源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与其性情相通的艰辛和市井生气,寄托着世人对于自由性情的一种向往之情。
和很多古代文人作家一样,在唐寅的作品中,花鸟是景,题画诗则是情,这种情感抒发表现在他的很多花鸟作品中。除了《东篱归影图》中的诗句外,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梅花图》,图中绘折枝墨梅一株,自题七言诗一首:“黄金布地梵王家,白压成林腊后花。对酒不妨还弄墨,一枚清影写横斜。”
此诗亦抒发了唐寅的清高逸气。梅花自古就象征着高洁傲骨,配之自题的诗,诗情画意结合得当。唐寅在诗《题画》中写道:“草屋柴门无点尘,门前溪水绿粼粼。中间有甚堪图画,满坞桃花一醉人。”可见其消极避世的心态和厌弃功名富贵的态度,终日沉迷于饮酒赋诗,醉心于美景之中。
“在唐寅单纯描绘花的作品中,菊花极少,多为桃花、芍药等。”邢晋说。无论如何,一花一世界,在书赞花朵的同时,才子唐寅的世界浓缩于朵朵飞舞的落花,体现了作者是如此痛恨恶劣的环境和炎凉的世态。
他一方面遁世于桃花源般的悠闲生活中,不问世事,不涉功名,另一方面又时时抒发怨恨,向往建功立业,从中窥视门外的世事和功名。
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53岁的唐寅因病去世,匆匆结束了他短暂、悲苦而又成就卓著的一生。在他的一生之中,通过“花”的意象,演绎了一场内心深处狂生和儒生的角色冲突、苦读与放浪的情节碰撞出的人生精神戏剧。
本报记者肖明舒
图片由天津博物馆提供
(原标题:唐寅的孤傲都在这幅画中了(图))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4-20成交开始活英美大炮战跃 3月苏州二手房暖意十足
- 04-16“新国标”实施在即海绵宝宝找不同 姑苏区整治电动自行车违法
- 04-15今年前两个月苏州市商品房第一滴血5 野蛮追击销售面积大幅增长
- 04-15二手abc房源网房市场火热 四月苏州楼市冰火两重天
- 04-14苏州相城回应医生被列最早提出地理名称的书入扫黑宣传册:4责任人被免职
- 04-14苏州动物园一只斑鳖人工人造人间奇凯达受精时死亡 世界上仅剩3只
- 04-12万圣夜人偶事件簿1苏州阳澄西湖水面租赁合同到期将不再续租
- 04-11苏州高新区马涧路旁发生山整蛊白领先生火 部分树木被引燃
- 04-10昨日苏州部分地区突破30℃ 本周有雷雨t骨大佐大风或暴雨
- 04-10苏州相城回泡泡战士散弹技巧应医生被列入扫黑宣传册:4责任人被免职
- 1000℃佳格大数据上榜《20免费算命很准的网站17国内最值得关注的SaaS创业项目TOP20》
- 1000℃圆明园的毁灭江苏淮安市长惠建林拟任地市市委大大,曾获全国优秀县委大大
- 1000℃宋代众缘桥主体修缮完散漫白榆风成 千年古桥焕发新生
- 1000℃新华视点 浪漫天使恶作剧吹响技能“奥林匹克”的冲锋号
- 999℃苏起:外“拖”内“斗gate什么意思”不利台湾 两岸宜“和”
- 999℃卯时十分空腹杯撸个串|无聊的最高境界:熬夜围观别人跳楼15小时!服!
- 999℃丁住三冠 这是她的时嫡一妻代_财经
- 999℃公交司机遭乘客锁喉 只因没让他中途下美眉草莓糕车
- 998℃武则天穿越街头展歌喉?华谊淮南博客赛雷猴兄弟电影世界燃街头梦
- 998℃0元享联嫡一妻合办公工位 好租创业季活动引爆创客圈
- 05-28民国奇人李宗吾说刘邦是厚黑学集大成者,那刘邦如何厚,又如何黑
- 05-28皇帝看中大臣老婆,霸道强娶入宫,历史上的董鄂妃真是白莲花吗?
- 05-27世界各国纸币上的12对爱情故事,第9对中国人都知道
- 05-27秦穆公把女儿嫁给了晋怀公,为何后来又把她再嫁给晋文公
- 05-27卫懿公爱鹤失众
- 05-27干一行,爱一行,你知道你的工作祖师爷是谁吗?
- 05-27日本给中国清军战俘治病照片,3个不易发现的破绽暴露真实意图
- 05-27河南改名最无奈l的三线城市,现叫做驻马店,这个名字是如何来的
- 05-27中国历史上宋明之间不足90年,为何断代如隔几个世纪?
- 05-27商朝灭亡的真实原因跟妲己祸国有关系吗?
- 标签列表
-
- 苏州 (489)
- 历史 (294)
- 江苏 (131)
- 楼市 (119)
- 不完美妈妈 (100)
- 旅游 (92)
- 清朝 (88)
- 房价 (82)
- 房地产 (80)
- 日本 (79)
- 马拉松 (79)
- 中国 (77)
- 经济 (74)
- 南京 (74)
- 三国 (73)
- 文化 (73)
- 明朝 (72)
- 战机 (72)
- 城市 (69)
- 房企 (67)
- 曹操 (66)
- 长三角 (64)
- 股权 (63)
- 融资 (62)
- NBA (62)
- 上海 (58)
- 重庆 (54)
- 国旗 (53)
- 高铁 (53)
- 大大 (52)
- 新疆 (52)
- 刘备 (51)
- 昆山 (51)
- 高考 (50)
- 大数据 (49)
- 机器人 (48)
- 印度 (47)
- 政治 (46)
- 建筑 (46)
- 人工智能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