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和时间赛跑野矿黑妻,采集幸存者口述资料

网络整理 2017-07-08 本地信息
(原标题:和时间赛跑,采集幸存者口述资料)

今年4月开始,南京晓庄学院商学院的16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了《南京大屠杀300户家庭受害研究》。昨天,志愿者们对3个月以来的调查工作进行总结交流。

去年,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领衔的微观史视角下的南京大屠杀研究课题,列入了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项目。该项目其中一个子课题是《南京大屠杀300户家庭受害研究》,于去年年底启动入户调查。与过去口述史调查注重宏观,采集的是幸存者特定的一段历史不同的是,这次调查不仅关注受害者本人当时的受害情况,更注重受害者及其家庭在生活上、身心上遭受的旷日持久的影响,其面更宽、线更长。

课题组聘请了南京晓庄学院商学院在校大学生参加调查工作。目前他们已走访48户家庭,整理调查材料48篇共计74476字,拍摄照片374张,撰写采访日记48篇共计44364字。

前几天,志愿者涂慧和张轩瑞一起去走访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付兆增。涂慧说,付爷爷1936年出生,南京大屠杀发生时,他才1岁。日军进城当天,付爷爷的妈妈抱着他,和他二姑外出,遇上了日军,他二姑当场被枪打死。付爷爷的大腿被子弹擦过受伤,侥幸生存下来。

“付爷爷给我们看了他大腿的伤疤。”涂慧说,当时她没忍住落泪了,才一岁的孩子就要遭受这种苦难,他当时该多疼啊。后来,日军搜捕到他家门外,他们一家人躲在家里不敢出去。他要哭,他妈妈怕哭声引来日军,就给他喂奶,但他不肯吃,还要哭。他妈妈就用乳头捂住他的嘴,捂得脸都发紫了,差点窒息。

调查结束后,付兆增一直送他们到公交站台。“付爷爷对我们说,你们做的调查很好,很有意义。”涂慧说,她很感动,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生命周期对历史记忆的吞噬是无情的。作为那场人间惨剧的见证者,如今,幸存者们平均年龄已超过85岁,他们正在一个个离去。前几天,志愿者朱延驰联系幸存者梅秀英老人时,她的女儿伤心地告诉她,老人两天前刚刚去世。“我觉得特别难过,也特别遗憾。”朱延驰说,活着的幸存者就是活证据,他们的口述资料非常珍贵。“我们正在和时间赛跑。”

据悉,此次调查开展以来,课题组先后收到来自本市及苏州、淮安等地的数十条信息,有部分遇难者和受害者是首次发现。希望更多的受害家庭与课题组联系,联系电话:17714531946;联系人:王女士、徐女士。本报记者许琴

(原标题:和时间赛跑,采集幸存者口述资料)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