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与陆文夫相遇白鹅课文苏州

网络整理 2017-03-08 本地信息
(原标题:与陆文夫相遇苏州)

[重庆]李晓

到了青苔斑驳的园林里,感觉里面有涵养百年的气息在缭绕,流光潺潺,花影婆娑。我瞬间感觉,陆文夫先生就是这园林里的老主人。

1998年春天,江南的五月,南京一家杂志社举办作者笔会,我受邀去苏州出席。

笔会第二天,在陆文夫先生开的老苏州茶酒楼,陆文夫先生已经坐在那里等我们了。他瘦骨峥嵘的脸上,一双眼睛清亮如山泉,又幽深似古潭。他微微欠身,双目炯炯朝我们每个人望了一眼,却没有笑容。难怪苏州的一个作家这样说,有时面对先生,他有不怒自威的气度,他的为人生,为写作,都有雄强、方正的内核,他有清淡如茶的一面,也有沉郁似酒的一面。这话确实很形象。我们围坐在先生周围,感觉他有着一种老苏州城庄重而古雅的气场。

起初的座谈,面对这个著名的文坛前辈,大伙儿神情都有些紧张。老先生招呼大家喝茶,是碧螺春茶。喝过茶,大家一齐望着他。老先生终于笑了,他笑吟吟地问道:“你们,这苏州的饭菜,还吃得惯么?”他的声音不大,还明显带着江南话语里的温软。

先生面颊有些彤红,他解释说,我刚送走了王蒙先生,中午与他相见甚欢,喝了不少黄酒。

话题从吃上开始了。陆文夫先生说,他创办的老苏州茶酒楼,就是要把苏州民间食物的味道,一一还原。外地人打开苏州城,这就是一扇门。那些年,陆文夫先生正编辑一本《苏州》杂志,他要把最原生态的苏州,一点一点雕刻到这本杂志中,而他把这家酒楼,也称为“可吃的苏州杂志”。

老先生一生扎根苏州,这棵大树的枝叶却是散开的,在天光中吸收着阳光雨露。《小巷深处》、《美食家》、《围墙》、《人之窝》、《小巷人物志》,这些经典的小说,他用纯正地道、智慧优雅的汉语,展示了市井人物的命运悲欢,他是以笔为犁,奋力挖掘到大地深处的作家。

我问:“先生,您为啥不离开苏州?”他微微沉吟片刻,说:“其实这个问题,好多人都问过我,苏童也是在苏州长大的,他在南京也劝我去那里住,还有我的女儿,在北京安了家,也邀我去北京长住。我的确是去住过一段时间,但我就是一个苏州人,一棵苏州的树,为啥要把我移植呢?”

老先生问起了我们每个人的写作,得知我们都是举办笔会这家杂志的作者,他说:“你们还年轻,从事文学,不要着急,想突然写一个大东西出来,要把自己放到生活里去,慢慢地泡,就泡出味道来了。”说完这话,他喝了一口茶。我看到了先生滚动的喉结。

两个多小时的交流,就这样在透过窗户的春日阳光中溜走了。随后,老先生要带我们去看对面的一家园林。

那一年,老先生已70岁了,身子骨依然硬朗,他走在前面。到了青苔斑驳的园林里,感觉里面有涵养百年的气息在缭绕,流光潺潺,花影婆娑。我瞬间感觉,陆文夫先生就是这园林里的老主人。先生把苏州,把吴文化,写到了它的骨血深

处。这样的园林,还有苏州的老宅,都应该感谢这个用文字照亮它们的人。

我们一直呆到夕阳西下,目送着陆文夫老先生一个人消失在苏州城的老街,消失在苏州城的老巷中。而今,他已离开苏州城12年了,他犹如一座古老城市线装书的封面,浮现在我眼前。

(原标题:与陆文夫相遇苏州)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