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建设美丽宜居特色小家传方略镇

网络整理 2017-05-21 本地信息
(原标题:建设美丽宜居特色小镇)

■本报记者冯珉

5月18日,第十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特色小镇投资建设论坛”在合肥召开。论坛以“产业支柱、美丽宜居、机制创新”为主旨,解读特色小镇培育的相关政策,交流探讨中外小镇发展现状前景和成功经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司司长张学勤表示,当前小城镇建设面临诸多新机遇,也存在一些问题,推进小城镇发展应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等基本原则,坚持用新发展理念统筹协调指导全国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工作。

小镇建设特色鲜明、风格多样

“高铁、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手机、电脑和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极大地缩短了小城镇与外界的时空距离,这些都给小城镇带来新的经济活力。”张学勤表示,许多偏僻的乡镇成为具有良好区位优势的地区,土地、人力、自然和历史文化等要素被激活,涌现出一批“乡村旅游”“互联网+物流”等新业态。

会上发布的《特色小镇培育建设调研报告》分析,从各地特色小镇发展来看,不少依托原有的产业优势、历史人文积累和独特资源禀赋,已经形成各自的发展模式。一是发展“互联网+高端产业”,如杭州的梦想小镇、云栖小镇。二是通过搭建制造业升级平台牵引,如镇江航空创享小镇、吴兴美妆小镇,立足当地优势产业,引入研发、设计等高附加值的产业环节,改变原有块状经济重生产轻设计、重数量轻品质、重代工轻品牌的现状。三是挖掘传统经典产业或独特山水风景,如苏州刺绣小镇、绍兴黄酒小镇,以传统村落格局和优美自然山水为本底,以经典文化和产业为特色,融入现代的体验、溯源、参观等多方位元素,让历史经典产业和自然山水风光在新时期重塑辉煌。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宋直刚介绍,我省积极打造一批体现徽风皖韵、凸显“专、精、美、活”的生态美好、宜居宜业的特色小城镇,计划到2020年省级重点培育80个特色小城镇,2016年首批明确了省级20个特色小城镇,其中黟县宏村镇等5个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配套须跟上,警惕“面子”好看“里子”不足

张学勤表示,部分小城镇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承载能力不足,我国城镇人口中仅有25%居住在小城镇,远低于发达国家;生活设施建设滞后,约有78%的镇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将近50%的镇垃圾未得到妥善处理,医疗、教育、商业等服务设施也相对落后;大部分小城镇缺乏特色,千镇一面问题突出等。

报告指出,当前一些“特色小镇”从内涵到外延都在发生偏离:部分特色小镇“面子”好看,但基础设施配套、服务配套等“里子”不足;有的地方政府举债建设特色小镇,风险较大;不注重挖掘本地资源,忽略文化、产业支点等。受访专家表示:“特色小镇的发展一旦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就会拉高土地成本,特色产业发展将难以为继,最后演变为房地产一业独大,带来大量新库存。”

此外,一些地方多元化融资机制尚未形成,政府举债建设特色小镇,容易导致地区政府性债务率高企,风险较大。市场主体和政府实现共同受益、共同成长的机制还有待创新。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

针对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张学勤提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产镇融合、突出特色以及因地制宜五个基本原则。如积极引导小城镇要素资源与市场信息对接,扶持一批骨干企业、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对一些具备一定条件的小城镇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小城镇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要依托当地资源和特点,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局面。

融资方面,业内专家表示,股权投资基金、专项基金、民间资本、银行信贷等可以成为建设特色小镇的“金库”,如通过财政基金引导吸引民间资金进入小城镇建设,利用各种基金、债券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等。目前来看,地方政府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推进PPP模式成为重要突破口。

(原标题:建设美丽宜居特色小镇)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