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邹英姿:十年,她用“滴滴绣芳菲遍满花源” 演绎了苏绣的别样之美

网络整理 2017-05-07 本地信息
(原标题:邹英姿:十年,她用“滴滴绣”演绎了苏绣的别样之美)

  邹英姿  《缠绕系列》104cm185cm(大英博物馆收藏)2009年乱针绣  苏绣《司母戊鼎》  《红言》2013年乱针绣  《翠江南》乱针绣  《咏柳》2016年

文/房卫

十年,光阴在五彩的丝线中溜走。当邹英姿从刺绣绷架边起身,一幅幅以全新技法创作的刺绣作品已然完成。《眼睛》《司母戊鼎》《敦煌观音像》《楼兰残片》《永乐宫壁画》《鸣沙山》《我的家.团团圆圆》《冬至》《姑苏人家》……透过镜框,佛窟里的菩萨在向她微笑,鸣沙山的风吹过了千年,江南早春,万物悄然勃发……

近日,“禅心绣悦”邹英姿刺绣艺术展在南京举办,其100多件令人耳目一新、风格独特的代表刺绣作品,令人们眼界大开——

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意

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

那些作品中密集的独特针脚如同水滴一般,浸润过观者的心房。邹英姿把它叫做“滴滴绣”,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意,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

邹英姿出生于苏州镇湖,在这个“家家架绣绷、人人飞针巧”的刺绣之乡,女孩子都是要从小学刺绣的,“不会刺绣,就嫁不出去。”邹英姿六岁起,就拿起绣花针,随母亲学习刺绣技艺,并研修画理,打下了坚实的传统苏绣技艺底子。但邹英姿不满足于仅继承传统工艺,总想用自己的想法去表现。当她试着把母亲纳鞋底的针法应用到刺绣上,竟绣制出了另一种视觉效果的绣品。因为针脚短,丝线本身的折光度大大减弱,敛光的效果更适宜表现敦煌壁画等苍古、沉雄的题材,这种针法拥有了区别于现有技法的全新的质地美,“邹氏滴滴绣”针法获得了首个刺绣针法国家发明专利。

从初创到如今,“邹氏滴滴绣”针法已走过了十年。透过这些“带着温度”的绣品,我们能看到一个绣娘的成长之路。虽然已拥有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等诸多头衔,但邹英姿却依旧像一个邻家女孩,保持着对刺绣艺术的初心。

古青铜器楼兰书法

刺绣拓展苍古沉雄的表现题材

在展览“银光波影”部分,《眼睛》这件素描题材的绣作,记录了邹英姿突破传统的第一串脚印。其所启用的滴滴绣针法与素描画一旦牵手,便立刻获得了新生。该绣法突破了苏绣“平齐细密和光顺匀”的传统规则,既表现出了素描的光影效果,也使画面具有了碳粉的质感,在针法试用成功的同时,也拓展了苏绣的表现题材。

“吴丝汉韵”这一部分,展现的是邹英姿以刺绣语言对古代姊妹工艺经典作品的全新演绎,狞厉肃穆的青铜器、古拙奔放的汉画像砖石以及晋韵流淌的楼兰书法相继与苏绣在时空的穿越中相逢,传统与个性化刺绣语言促使了它们成功的结合,使苏绣得以进入更广阔的时空,也使姊妹工艺具有了别样的韵味。

在《孔子六艺》《长乐未央》《车马出行图》等作品里,邹英姿以单纯的色线、精妙的针法将画像的刀凿痕迹、浅浮雕的形式、砖石的肌理以及沧桑古朴的厚重历史刻画得十分到位。在《拓片》系列作品中,她从汉画砖里提炼元素,用滴滴绣针法再现汉时代的文化元素,所选的素材是汉字的最初形式,“万”字纹样和“乐”字纹样。在创作的过程中,滴滴绣针法体现了汉代画砖上的神韵。在楼兰书法的工艺转换里,作者以传统针法打底,以滴滴绣针法绣绘字体本身,使破旧的绢素、灵动的笔意、浓淡枯润的墨迹得到如实的表现。笔墨在绢素上游走的痕迹精确而逼真,尤其是飞白与枯墨之处,更是凸显了滴滴绣独擅的精彩。

敦煌壁画经典佛道形象

成了苏绣独特的述说样式

宗教在传统苏绣里是难得一见的题材,而邹英姿是在寻常的游历之间促成了宗教与苏绣的结缘,于是,佛道形象就有了苏绣语言的述说样式。

细细密密针线所塑造出的释迦牟尼和阿难等佛像,依然庄严肃穆、形象高大,传统针法绣出的背景与滴滴绣针法创造的人体相貌形成互衬与对比,丝线的柔和特质所带来的视觉感受,较之于泥塑石雕更能凸显佛门慈爱温和与悲悯博大的内心情怀。滴滴绣针法在对斑驳肌理的刻画上有着很强的表现力,使得泥塑的岁月沧桑与经风历雨的雕饰意味呼之欲出。《麦积山壁画》系列是邹英姿以刺绣语言对石窟题材的二度创作,不同于佛像的立体形象和壁画的平面形式,其古拙的画法、强烈的色彩、满壁风蚀的沧桑,在滴滴绣针法里获得了细致准确的呈现。

在《鸣沙山》系列作品里,邹英姿采用近乎写意的手法,在色彩简单的丝线组合中营造出远近的沙丘。用滴滴绣针法创作的细碎沙粒,起伏的荒漠,空旷的原野,给人以亘古的安宁和寂静感。明月照见的弥漫沙尘,给人扑面而来的风沙效果,沙粒相撞,如嘶如鸣。

姑苏风情梦里故乡

用刺绣记录下身边的点点滴滴

苏州镇湖是邹英姿从小生长的地方,这块土地承载着她无法割舍的情感。邹英姿尝试着用刺绣记录下身边的点点滴滴,留住她心中的乡情,用其无羁的绣针走进故土、走向更深刻的意念层面。这里呈现的作品创作时都没有现成的图案可资参考,它们都源于邹英姿个人的创意,在邹英姿突破陈规、不泥俗套的勇气之下,一批佳作涌现出来。

《缠绕》系列作品的题材来自于作者的摄影作品,作者绣制了一片枝干交错、藤蔓丛生的荒芜丛林,大刀阔斧的乱针技法应和了主题的需要,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统一。从“缠绕”里似乎能读出难解的思虑、百般的坚持和事物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乱针游走之间能听出顿挫的节律。“缠绕”纵是难解,但总是新生的前奏,画面蕴含唯美意象,预示了通向美好的必然性,颇具象征意味。

《我的家》系列以极具苏州特色的砖雕、瓦当、老墙等元素表现出作者对家园的追忆与挚爱,邹英姿以刺绣语言表现姑苏风物,融以传统的吉祥图案,物象至简而苏味极浓。

江南,有着让人神往的粉墙黛瓦,看不够的小桥流水、枕河人家,江南船儿悠悠,细雨绵绵。邹英姿说:“虽然生在苏州,小时候却很少有机会进城。那时,我见到的故乡,是无边的太湖和流经村里的清澈小河,那些诗歌中的小桥流水和粉墙黛瓦像一个远方的梦。”《雨后》系列是以滴滴绣针法为主创作的具有水墨写意风格的作品,画面没有具象的实物,单一的黑色,浓浓淡淡、黏黏糊糊,令观者于丝线里生泥泞感,雨后万象宛如近在眼前。

《冬至》是邹英姿近年来的一件大尺幅的代表作品。邹英姿回忆创作时的情景说:“冬至是年的序曲。在苏州,冬至如大年,随着冬至的到来,漂泊在外的游子们该有回家过年的心思了!院里院外的大树上已被瑞雪披上了盛装,门楼和瓦当也是沾满了白雪温柔的召唤,斑驳的粉墙露出了江南独有的古韵,那只调皮的小猫花妞儿顺着大树爬上了高高的围墙,找麻雀玩耍去了……画面里的一进进门扇全都开着,进门即是家,冬酿酒的芬芳溢满整个家园……妈妈在家做好了拿手好菜,等待着孩子们回家。”

(原标题:邹英姿:十年,她用“滴滴绣”演绎了苏绣的别样之美)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