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贝老泫然泪下中文歌词,世界有你

网络整理 2017-04-23 本地信息
(原标题:贝老,世界有你)

建筑是哲理诗,是凝固的音乐。伟大的建筑师,就是用自己的作品吟诗谱曲,在人们的吟唱中铸就不朽丰碑。

基于对伟大建筑师的敬仰和生日贺礼,2017年3月26日至5月3日,苏州美术馆、苏州市名人馆主办“贝聿铭文献展”。广场上的导旗、门口的广告,门票、导图以及整个展厅的布局,都蕴含了贝聿铭先生最喜欢的设计元素——直线线条与几何图形。文字介绍以第一人称讲述,简洁的口语,亲切如见面。通过图片、手稿、模型、视频展示了百岁贝聿铭“家源、治学、建树、荣誉、祖国、回家”的人生经历与设计成就。

1917年4月26日,贝聿铭出生于广州。早年在香港、上海、苏州生活。贝家是苏州旺族,曾坐拥苏州狮子林。“我儿时在香港,直至回到苏州后,才感受到我的根。苏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日常生活之首,我觉得这才是生活意义之所在,也逐渐感受并珍惜生活与建筑的关系。”正是这份珍惜,贝聿铭在60多年的建筑创作生涯中主持设计了大使馆、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教堂、住宅等多类建筑,项目遍及世界各地,获得建筑界、学术界社会荣誉40多项。

“1920年,我父亲从香港搬到上海担任中国银行总经理。祖父要求我夏天去苏州。我在那里住了几个夏天,还记得与堂兄弟们在狮子林玩耍的情景。假山中的石洞、石桥、池塘和瀑布都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幻想,它使我意识到人与自然共存的道理。苏州园林教会了我这一点。”透过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苏州的短暂生活和中国传统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

设计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时,预留的梯形场地狭小,总统就职活动路线与西馆新古典主义风格需要协调起来,这使得设计师感到非常棘手。贝聿铭通过一条对角线将梯形分为几个三角形与原场地相呼应,让新建筑完美融入整体环境中。

日本美秀美术馆位于国家自然保护区内,贝聿铭将80%的建筑藏到地下,建在山头的建筑只露出屋顶与群峰的曲线相连接,成为群山中律动一波,与自然保持了应有的和谐。

设计公共建筑,贝聿铭始终把方便群众放在第一位。在设计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时,他这样说明:“大型多功能博物馆,必须要为游客提供一主要出入口。那些有明确兴趣的艺术专家,大可事先选定进馆路线以避开不断增加的游客。但就普通游客而言,一个中心入口是必需的,但这不一定是唯一的入口。金字塔的主要意义在于为这一片相连却无重心的建筑群提供了一个中心入口点。”金字塔开工不久,受到反对派强烈责难,但贝聿铭以模拟实景向市民公开征求意见,获得一致好评。

“肯尼迪图书馆恐怕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工程委托。”竣工后,除馆名外,图书馆与肯尼迪总统没有任何关联,这里真正成为大众的公共场所,被公认为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为此,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

贝聿铭拥有自己的建筑公司后,在费城、芝加哥、纽约、克利夫兰等地设计了许多既有外观美感、又有实用内部的大众化公寓,尤其是费城社会公寓,深受工薪阶层欢迎。1963年,费城莱斯大学颁赠他“人民建筑师”光荣称号。

“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巴黎卢浮宫、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办公楼、德国历史博物馆、肯尼迪图书馆、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俄亥俄州克利夫兰摇滚音乐名人堂、澳门科学馆等建筑的主入口、中庭、走廊都留有高大宽敞的空间,阳光被金属构件、长短宽窄不一的栅隔、形状各异的天窗、漏窗所围合或分隔,在空间、墙壁、地面、陈设、绿植、流动的人群中形成神奇的变幻光影,或亮如瀑布、艳如彩霞、细如丝弦,真正体会到了“让过去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

若是在建筑外部的不同距离和角度观赏,四季的阴晴圆缺,春夏秋冬的射角变幻,朝暮晨昏的光影轮回,整个建筑总能呈现魔幻般的倒影、纹路、色块,美轮美奂。

然而,所有这些建筑光影的背后,都不难发现,它们与贝聿铭曾经度过快乐童年的狮子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也是贝聿铭始终遵循的。

贝聿铭主持设计的中银大厦,造型逐节向上收缩,传承并提升了中国古塔的文化理念。但香港市民普遍有相信风水的心理,官员们对图纸上巨型“”表示关注,并委婉地建议他慎重考虑。其实这正是贝聿铭工程设计中最得意的地方,这是为了撑起整座大楼。解释归解释,贝聿铭鉴于业主的担忧,还是把原本设计的“”隐藏起来,将露在外面的部分设计成一系列交叉的宝石,赋予“雨后春笋”的再生与希望意象。设计喷泉时,他在大楼两端设置回流水,让喷泉呈倾斜式,由风水上的出财转为纳财。

卡塔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是贝聿铭“曾经从事过的最困难的工作之一”。接受邀请后,他以91岁高龄认真研究伊比利亚、印度、中国、西班牙、叙利亚、埃及等地的伊斯兰建筑文化,确立了“庄重而简洁、阳光使形式复苏”主题,真正把握了设计精髓,建成后被视为新的国家标志。

展厅中,“回家”厅里的条案上摆着随手可取的明信片,参观者留言后可投进透明的玻璃箱,或祝福或致敬。最上面的一张写着:“贝老:世界有你!”这是观者的真心告白,也是贝聿铭建筑作品的写照。

纵观贝聿铭的事业生涯,他高度强调建筑整体本身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也十分注重细节处理;他注重保护传统,又不断进行创新;他张扬个性而不失谦和礼让,使新作品与古建筑相得益彰;把握大局,不忽视局部,于一草一木中,延续历史文脉;尊重城市肌理,呵护历史记忆;追求现代一流,又崇尚节俭,使建材本土化。他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更是成就了辉煌伟业,这些都成为启迪后人的精神财富。

(原标题:贝老,世界有你)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