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艺宿家我的富婆女友ii杨波:找寻城市原力

网络整理 2017-04-13 本地信息
(原标题:艺宿家杨波:找寻城市原力)

杨波走过很多城市,看的越多,有一个问题在杨波心中就越是疑惑——什么才是中国城市?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杨波是艺宿家的创始人,而艺宿家是姑苏城民宿文化社区的缔造者。

在我国漫长的古代史之中,其实都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更多的是都城,都城与城市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我国开始出现城市雏形的时期是明清,最原始的城市核心是民宿。”杨波解释说,“而近现代以来出现的城市,都是现代化的城市,更加接近西方城市,而非中国城市。”

按照如上观点,艺宿家也就有了代表“中国城市”的地基和屋架——艺宿家扎根于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古城(古姑苏城);艺宿家的力量源头在于民宿和民间;民宿和民间才是中国文化的堆积地点。

地点,古姑苏城。构成,民宿建筑。工具,中华文化。理想,复兴一座古城。

(艺宿家接待处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路272号,目前的民宿数量可围绕整个平江路景区。)

艺宿家:没有标签的城市

在这个标签化的时代,人人、处处都被贴上了标签。但是,作为艺宿家创始人的杨波,却并不愿意给艺宿家贴上任何一种标签。

而实际上,我们也很难从艺宿家身上看到一个准确定义的标签。

说它是古城吧,它的确是。地处姑苏城平江路一线,清一色的江南民宿建筑,古香古色,内部修旧如旧,多个民宿建筑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具有了一个城市的雏形。但是,它又不是传统功能的古城,除过居住功能之外,艺宿家也是创业新地、文创高地、传统文化传播主阵地。“它不是如宫殿景点、影视古城一样的死城,它是一座活的古城,各种业态融合发展,传统文化自行传播。”杨波解释说。

说它是苏州旅游新品,它确实是。艺宿家为游客提供最舒适和雅致的住宿体验,艺宿家为游客提供最贴心和极致的住宿服务。它是高标准的旅店和值得一看的苏州景点。但是它又不是一般的景点。艺宿家是深度的和鲜活的。在艺宿家,你会不由自主想要伏案写一张字,你会渴望在院落树下读一本书,你会自发接触和触摸传统的中国文化,包括但是不限于书法、国学、佛学、茶道、文玩。另外,在艺宿家,客人是可以和主人、店家进行互动的,这种交流互动不是基于商业利益,纯粹是因为兴趣和热爱。“这就是我理想中的社区概念。”杨波说。

深入了解杨波之后,与其说艺宿家是杨波的创意,不如说,艺宿家是杨波的“化身”。

(艺宿家创始人·杨波)

杨波:不做规划的人生

艺宿家没有十分精准的标签,杨波身上也没有。

杨波大学期间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是却并不是死宅,涉猎十分广泛。对地理和国学有系统深入的研究,爱好旅游和设计,艺宿家的部分民宿的改造最初就是他自己动手设计的,从出图纸到施工管理,一力承担。计算机专业生爱好国学、半资深驴友还是设计高手,这种毫无关联的跨度,在杨波那里,似乎没有任何障碍和门槛。另外,在妻子的影响下,杨波对佛学也有涉猎,每年都会参加共修和禅修。

以一个人力资源师的角度审视杨波的履历,老师、公司职员、创业者、投资人、创业导师、总裁班学员,都是杨波履历表的内容。他的职业和人生选择似乎从来都不是按照规划来执行的,更多是兴趣和随性。

(2016年,在苏州市评选的十佳创业项目中,“艺宿家”成为十佳创业项目之一出现在大众视野。)

不过,杨波却坦言,艺宿家是自己的第四次创业项目,也将会是自己的一个“终老之所”。“择一城,择一事而终老。”杨波说,“之前所做的所有事情,很多都不是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艺宿家是我真正所需要的,符合我的内心。”

或许也是因为如此,杨波对艺宿家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且不说在艺宿家初创阶段,不少民宿的修复是杨波自己设计和动手的,为了让艺宿家更为“开放”,杨波不惜成本从台湾、日本邀请设计师,设计民宿修复和改造方案;为了让艺宿家更为“内涵”,杨波多次登门拜访北京、上海的艺术家、工艺师、音乐人,邀请其入驻艺宿家,为其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对于一些不能入驻的,杨波也力邀其到艺宿家进行参观和指导。

佛家有云:灭度一切众生而存无一众生得灭度之心者,则名如来。对艺宿家,杨波虽然诚心诚意、尽心尽力,但是杨波却并不言及获利,追问之下,杨波为其设立了十年之久的期限。

(艺宿家室内陈设)

有缘人和艺宿家:找寻原力

商家对应客人,但是在杨波口中,来艺宿家的都是有缘人。

在一群入驻艺宿家的游客之中,杨波发现多人的名字与自己的学生同名,一见面,真是自己十几年前的学生。俗语有云,千里姻缘一线牵,十几年缘分也是一线牵,这条线,就是艺宿家。

有一位成都的琴女,从成都飞到苏州,古琴无法托运,只能快递,来到艺宿家,就只为了在自己钟情的一所民宿内,弹奏一曲古调,拍摄两张靓影。只因缘在微博上看到了艺宿家的一张设计图。

(客人入住苏州艺宿家·橘园分享心得)

更多的设计师、网络作家、画家、文化工作者、编剧,或是偶然误打误撞,或是经人介绍,来到艺宿家,有的短宿,有的长居,有的甚至成为艺宿家的合伙人、投资人和共事员工,杨波都将其归结为缘。

有缘来聚,但是聚此并非寻缘,而是寻源。

在杨波看来,无论是有缘人还是艺宿家,都在寻找自己的源头。有缘人在艺宿家,在找寻他们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一家园是深邃深沉和清净清明的,可以为有缘人提供前行之力,不再是迷茫和无明。艺宿家也在找寻源头——一个城市、一代人前进的原力,原力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依靠传统文化来复兴、更新一座城市和人,让城市和人有持续前行的动能。

能够找到这一原力的城市,持续发展;能够找到这一原力的人,知行合一。

如杨波所言,艺宿家的原型,早在十年之前,就应该在自己脑海中成型,那时候是自己的一个乌托邦。十年之后,艺宿家成为众多有缘人的乌托邦;再十年,杨波希望艺宿家成为更多人的乌托邦,更希望国内能够多一些如艺宿家的乌托邦。

“届时,艺宿家刚好三十而立。”杨波说。

(原标题:艺宿家杨波:找寻城市原力)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