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中新网4月10日电“任何一个城市的摄像头,每天产生的视频都要至少一百万天才能看完,但这些数据却从来没有被当作资源。”最早提出城市大脑的王坚在深圳再次呼吁,要把数据变成城市治理最重要的资源。
4月9日,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大大王坚受邀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分享对城市大脑项目的实践和思考,本次论坛在第五届电子信息博览会期间举行。
“我们喊了这么多年的智慧城市,忽然发现没有大脑,智慧无从谈起。”王坚介绍了城市大脑的缘起,“一个有数据大脑的城市,才能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2016年4月,王坚牵头13家本地企业,跟杭州市政府联合发起城市大脑项目,并在去年10月的云栖大会上正式发布。城市大脑的目标是用数据资源帮助城市决策思考,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最终把数据变成城市治理最重要的资源。解决交通拥堵,成为城市大脑迎接的第一个挑战。
去年9月,城市大脑交通模块在杭州市心路投入试点后,该路段车辆通行速度平均提升了3%至5%,在部分路段有11%的提升。目前,杭州已有超过5万个交通摄像头接入城市大脑。今年3月,苏州也加入了城市大脑的行列。
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城市数据的丰富性远超西方国家,这是王坚在中国探索城市大脑的信心所在,“中国的老百姓用手机买烤红薯,美国的老百姓还在用支票付水电费。你可以想象中国人对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信心有多大,城市沉淀的数据又有多么丰富。”
王坚同时强调,中国的城市发展今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自己解决问题。“城市大脑是中国为世界所做的重要探索,它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就像电网;而数据也将成为城市治理最重要的资源,超过土地。”
以下为王坚演讲全文
这几年我们谈了很多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还包括今天令人热血澎湃的人工智能,也有很多困惑。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面对的是怎么样的世界?从小到几千人的小镇,大到几千万人的城市,互联网正在给人类、给城市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我想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互联网变成一个渗透率超过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基础设施的基础设施,像电、水一样的基础设施渗透到过去到不了的地方。
过去人类生产、活动依靠的是大自然给提供的石油、煤、土地等资源。今天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数据正在变成人类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可能大家都没有意识到,今天一个城市所沉淀下来的数据远远超过大家想象。举一个例子,我最近看过一个材料,中国一个普通城市的摄像头,每天产生的视频都要至少一百万天才能看完,如此巨大的数据量,但没有人意识到这些数据可以被当作资源,来解决我们今天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交通问题、生活质量问题、城市的发展问题。这让我们想到一个城市发展到今天,除了电网、水、地道通道、地铁,是不是还需要一个特别的东西,就是城市大脑。
每一个城市都需要城市大脑,这蕴含三个意思。一是每一个城市需要把城市积累、沉淀下来的数据,当成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看待,就像土地资源、水资源等一样重要。
二是城市大脑的思考和运作需要有机制,才能把宝贵的数据用来改变和服务城市,让城市变得更美好。就像没有国家电网,电无法抵达每一个家庭,无法让人人、处处、时时都能用上电。今天我们的交通摄像头,可能罚了款,但是它没有优化城市交通,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机制让数据流动起来,来解决实际问题。我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南极到北极,而是一根杆子上装着摄像头它们之间是没有任何流动。
三是城市大脑是城市非常重要的“标配”,非常重要的探索,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有,但是城市大脑是城市的“标配”被认同也会需要很长的时间,就像大家认同一个城市需要建电网一样,它也经历了很长的时间。
城市大脑非常有意义,因为它可以给城市管理城市治理带来很大改变,比如交通,如果我们把各个维度的数据整合起来,比如交通视频监控,比如车辆行驶轨迹,比如高峰时段、非高峰时段的红绿灯数据等,用来管理交通,优化红绿灯就有可能减少城市拥堵。
如果我们让这些数据流动起来,对老百姓的生活就有可能带来改变。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时间资源,很多事情都可以改变,但是时间资源却是无法改变的。如果我们让城市数据流动起来,当老百姓需要排队、需要多次奔走排队所做的事情,一次排队就能做好就可以让老百姓可得到好处。浙江讲让老百姓办一件事情只要办一次,让数据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路,这是一个巨大的资源优化。
我为什么说城市大脑项目是中国在为世界探索,因为今天在世界范围里,还没有人也没有一个城市把建设城市大脑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就像欧洲人发明了电,但却是爱迪生首先在美国把电变成基础设施。今天我们需要利用城市大脑这样的项目推动,利用城市的数据资源来更好得管理和治理城市,把城市大脑变成每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这其实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因为这其中不仅有技术的挑战,还有法律的挑战等,中国做这样的尝试和推动,能够给世界做出探索。
为什么说中国有条件做这样的探索?
其一是因为中国的老百姓对互联网的使用是非常特别也是普及和领先于全世界其他地方的。开玩笑说,今天中国的老百姓是拿着手机在地摊上买烤红薯,但是在美国,老百姓还是拿支票付水电费。这个例子体现的差别或者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用手机买烤红薯的百姓对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信心非常大,大家可以想象这样的中国城市沉淀了多少老百姓活动的数据,这是用支票支付水电费的美国所不及的。因为过去这十几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拥更多的数据资源。
其二中国面临问题和挑战比别人要大得多也要多得多。我和一个交通专家聊天的时候,他说中国的道路复杂度比任何一个国家要大得多,因为中国的路口不是四岔路口而是“十二叉路口”,因为路上跑车、人、自行车、牲畜等等。中国交通的状况非常复杂,挑战非常大,我们不可能指望别人来替我们交这个学费,来探索,然后让我们享受他们探索完的成果。
最后,我想强调两点,一是当我们谈了这么多年大数据,但都把数据当作IT而不是资源。政府应该成立的,不是大数据局,而是数据资源局,像重视国土资源重视数据资源。
二是我们过去这么多年谈论智慧城市,但“没有大脑”的城市,智慧无从谈起。一个有数据大脑的城市,才能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今天中国正在发生很多事情,中国值得为世界去做这么一次探索,让我们交的学费帮助世界其它的城市变的更智慧、更美好。
(原标题:阿里巴巴王坚:打造城市大脑,为世界做探索)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4-20成交开始活英美大炮战跃 3月苏州二手房暖意十足
- 04-16“新国标”实施在即海绵宝宝找不同 姑苏区整治电动自行车违法
- 04-15今年前两个月苏州市商品房第一滴血5 野蛮追击销售面积大幅增长
- 04-15二手abc房源网房市场火热 四月苏州楼市冰火两重天
- 04-14苏州相城回应医生被列最早提出地理名称的书入扫黑宣传册:4责任人被免职
- 04-14苏州动物园一只斑鳖人工人造人间奇凯达受精时死亡 世界上仅剩3只
- 04-12万圣夜人偶事件簿1苏州阳澄西湖水面租赁合同到期将不再续租
- 04-11苏州高新区马涧路旁发生山整蛊白领先生火 部分树木被引燃
- 04-10昨日苏州部分地区突破30℃ 本周有雷雨t骨大佐大风或暴雨
- 04-10苏州相城回泡泡战士散弹技巧应医生被列入扫黑宣传册:4责任人被免职
- 1000℃佳格大数据上榜《20免费算命很准的网站17国内最值得关注的SaaS创业项目TOP20》
- 1000℃圆明园的毁灭江苏淮安市长惠建林拟任地市市委大大,曾获全国优秀县委大大
- 1000℃宋代众缘桥主体修缮完散漫白榆风成 千年古桥焕发新生
- 1000℃新华视点 浪漫天使恶作剧吹响技能“奥林匹克”的冲锋号
- 999℃苏起:外“拖”内“斗gate什么意思”不利台湾 两岸宜“和”
- 999℃卯时十分空腹杯撸个串|无聊的最高境界:熬夜围观别人跳楼15小时!服!
- 999℃丁住三冠 这是她的时嫡一妻代_财经
- 999℃公交司机遭乘客锁喉 只因没让他中途下美眉草莓糕车
- 998℃武则天穿越街头展歌喉?华谊淮南博客赛雷猴兄弟电影世界燃街头梦
- 998℃0元享联嫡一妻合办公工位 好租创业季活动引爆创客圈
- 05-28民国奇人李宗吾说刘邦是厚黑学集大成者,那刘邦如何厚,又如何黑
- 05-28皇帝看中大臣老婆,霸道强娶入宫,历史上的董鄂妃真是白莲花吗?
- 05-27世界各国纸币上的12对爱情故事,第9对中国人都知道
- 05-27秦穆公把女儿嫁给了晋怀公,为何后来又把她再嫁给晋文公
- 05-27卫懿公爱鹤失众
- 05-27干一行,爱一行,你知道你的工作祖师爷是谁吗?
- 05-27日本给中国清军战俘治病照片,3个不易发现的破绽暴露真实意图
- 05-27河南改名最无奈l的三线城市,现叫做驻马店,这个名字是如何来的
- 05-27中国历史上宋明之间不足90年,为何断代如隔几个世纪?
- 05-27商朝灭亡的真实原因跟妲己祸国有关系吗?
- 标签列表
-
- 苏州 (489)
- 历史 (294)
- 江苏 (131)
- 楼市 (119)
- 不完美妈妈 (100)
- 旅游 (92)
- 清朝 (88)
- 房价 (82)
- 房地产 (80)
- 日本 (79)
- 马拉松 (79)
- 中国 (77)
- 经济 (74)
- 南京 (74)
- 三国 (73)
- 文化 (73)
- 明朝 (72)
- 战机 (72)
- 城市 (69)
- 房企 (67)
- 曹操 (66)
- 长三角 (64)
- 股权 (63)
- 融资 (62)
- NBA (62)
- 上海 (58)
- 重庆 (54)
- 国旗 (53)
- 高铁 (53)
- 大大 (52)
- 新疆 (52)
- 刘备 (51)
- 昆山 (51)
- 高考 (50)
- 大数据 (49)
- 机器人 (48)
- 印度 (47)
- 政治 (46)
- 建筑 (46)
- 人工智能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