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让无数野心家为湖南矮寨大桥之疯狂的大鼎什么来历?_财经

网络整理 2017-04-08 本地信息
(原标题:让无数野心家为之疯狂的大鼎什么来历?)

大盂鼎

19世纪中叶,在黄土高坡上出土了一个三千年前的大鼎,在全球范围内立即引起了巨大轰动。那么,这个大鼎究竟是什么来历,为什么让无数野心家为之疯狂?在其上面所铭刻的那些神秘字符又在向今人诉说着什么?

刚躲过了日军的搜查,却又遇到了自家的黑手

一般来说,但凡久埋地下的古董重见天日,起因大多是一个农民在犁地时,锄头碰到了一件硬物,然后挖出来一看:哇,不得了,是一件古董呀。大盂鼎的发现走的也是这样一个流程,简直如出一辙。

清道光二十九年,即公元1849年,陕西岐山县连降三天大雨。天晴后,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民下地干活儿。当然,他告别老婆孩子走出家门的时候,绝不会意识到就在今天他会发现一件近三千年前的宝物。

后来的事就很俗套了,他在地里正干着活儿,然后犁头撞上了一件硬物,疑惑之际挖出来一看:哇,不得了,莫不是一件古董?是古董,但不是一般的古董,这是一个生满绿铜锈的大铜鼎。大铜鼎面世以后,辗转人手,可谓是命途多舛。

先是让当地一个叫宋金鉴的财主给买走了。经过仔细鉴定,宋金鉴先生发现自己买的竟是周代宝鼎大盂鼎。宋先生非常快乐,每天笑得合不拢嘴。

不过宋金鉴先生的欢笑并没有太过持久,因为当地的父母官听到了他藏有周代青铜器这一消息。这位父母官认为,普县之下莫非我土,于是施压夺走了这一宝物。

后来,这件大盂鼎辗转落入潘祖荫的手里。这个人可以说是大有来头,他本人就是一位非常有名的金石收藏大家,而且位高权重,不过他有一个学生更加有名——晚清重臣左宗棠。

潘祖荫得到大盂鼎后,可谓如获至宝,从不愿示人。不过,对大盂鼎这等宝物存有觊觎之心的人大有人在。

潘祖荫去世以后,他弟弟潘祖年秘密赴京,将大盂鼎运回了苏州老家,存放在潘家老宅中。现在潘家已经失势,很多人便想趁火打劫,夺走大盂鼎。其中势力最大的莫过于清朝末年的两江总督端方。

端方兄的人品虽然低劣,但却是一个金石大家,他对潘家珍藏的青铜器垂涎已久,尤其是这一件大盂鼎。端方兄说只是借来看看,请潘兄弟不要那么小气。潘祖年岂是好忽悠的?他知道一旦借出,就再也收不回来了。端方既是两江总督,岂肯乖乖罢手,于是想尽办法施加压力。就在潘家疲于应付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这时候辛亥革命爆发,两江总督端方成了矛头所向。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端方最终被起义军所杀,解了潘家之围。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军侵入苏州,大盂鼎再次面临危机。日军贪婪成性,中国有什么,日军就掠夺什么,自然不肯轻易放过大盂鼎这件稀世珍宝。潘家要逃难了,但大盂鼎怎么办呢?毕竟这件宝物实在不方便随身携带。很快,潘家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将大盂鼎深埋土下,等局势平稳以后再将其取出来。

日军对潘家老宅进行了全面搜查,一无所获,最后只好失望地撤离了。谁料大盂鼎刚刚躲过了日军的搜查,却又遇到了内部的黑手。这个内部的黑手是潘家的看门人,他曾参与埋大盂鼎的工作,因此知道埋宝地点。这个家贼三番五次进入老屋中偷取珍藏,不过他也只能偷取一些小件的文物,像大盂鼎这么笨重的东西是不好搬出来的。累死他也搬不出来,搬出来也运不走。

新中国成立以后,潘家人经过商议,认为国宝应该由国家珍藏,于是便将珍藏数十年的大盂鼎连同其他一些宝物一起捐献给了国家。1951年,大盂鼎终于落户在上海博物馆,后来又辗转到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留存至今。

举世闻名的大盂鼎上铭文记录了什么?

当年,潘祖荫得到大盂鼎以后,曾经与好友王懿荣、张之洞等人切磋与研究,并拓文注释。后世许多学者对大盂鼎铭文也多有释读研究。

著名史学家陈梦家曾考证出大盂鼎的时代。随着研究的深入,大盂鼎铭文向我们揭示了越来越多的西周社会状况。

大盂鼎因为由西周贵族“盂”所做而得名。

大盂鼎的内壁有铭文291个字,所讲述的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周王告盂殷代因酗酒而亡国,要盂一定要好好地辅助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二是记载给盂的赏赐。

其中第一部分记载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康王在宗周对器主人盂的谆谆告诫。康王先是追述了文王接受天命,武王继承父业,最终代商自立的业绩,认为先祖们就是专心理政,不沉迷喝酒,更不会因为喝酒而闹事,所以才受到上天的眷顾,从而取得了统治地位;而殷商的情形恰恰相反,大小官员沉湎于酒,以至于丧失民心,根基动摇,这正是殷商灭亡的原因。

周王的论调虽然带有一定的程式化,却反映出西周统治者对过度饮酒的反对态度,正好与《尚书·酒诰》中的记叙相对应。然后,周王又告诫盂要认真做事,效法他的祖先南公,管理好军队,辅佐君主治理天下,做一名合格的、流芳百世的好臣子。

第二部分则主要介绍了康王对盂的赏赐,这些赏赐包括祭神的香酒,祭祀用的礼服以及车马,四名官员以及大量的平民、奴隶,还有盂嫡祖南公用的旗帜。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西周康王是一个很有抱负的君主,他希望在大臣的忠心辅佐下,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彪炳千秋。西周康王励精图治,对自己的臣子也抱有殷切的期望,既对盂谆谆告诫,又赐予他大量的赏赐。

作为臣子,盂心怀感激,为了纪念西周康王的恩德与赏赐,便制作了祭祀嫡祖南公的宝鼎,是为大盂鼎。

大盂鼎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西周最大的青铜器,而大盂鼎铭文真实地反映了西周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史家研究周代分封制以及周王与臣属关系的重要史料,一向为史学家所重视。为此,大盂鼎上的铭文与大盂鼎一起享誉中华史册。

《考古发现全档案》

作者:胡杨

定价:39.80元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9月

(原标题:让无数野心家为之疯狂的大鼎什么来历?)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