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墓地30万元一块 不要墓地行不teddy是什么意思行

网络整理 2017-04-02 本地信息
(原标题:墓地30万元一块不要墓地行不行)

    原标题:墓地30万元一块,不要墓地行不行

    清明前夕,早在2014年8月就已经出台的《苏州市公墓管理联合督查办法》的相关规定再次被热炒为新闻,其中“经营性公墓不得跨区域推销墓穴”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上海市民把其解读为“苏州墓地把上海人挡在门外”。

    上海市民为什么特别关注苏州墓地的限购政策呢?因为苏州的墓地相对于上海来说便宜很多。目前苏州的墓地均价每平方米3万元,最高价12万元,仅是上海的二分之一。上海的墓地目前均价每平方米超过6万元,高端墓地高达30万元一块。再加上殡葬的费用,料理一位亲属的后事,成为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

    上海墓地还不仅仅是贵的问题,还有稀缺的问题。由于土地资源紧缺,墓地的供应已经后续难继。按照现在的消耗速度测算,上海现有的可用墓地资源预计会在10到15年后消耗殆尽。如果没有新增公墓用地,到那时候墓地就不是贵的问题,而是无处求购的问题了。

    在价格昂贵和资源紧缺的双重倒逼下,很多人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不要墓地行不行?

    近几年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大力倡导、推广生态葬。一些生态葬使用可降解材料制造的骨灰盒安放骨灰,再将之埋葬于树林中。既没有硬化的墓园,也没有墓碑或者其他标识。埋葬一段时间之后,骨灰盒和骨灰都将化为泥土。还有更彻底的生态葬——海葬,把骨灰直接撒进大海里。

    生态葬很好地解决了墓地价格昂贵和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但起码从现在来看,生态葬还不是丧葬形式的主流,它的推广也面临不小的困难。因为社会的传统习俗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很难在朝夕之间实现转变。

    逝者入土为安,这是长期以来沿习的传统观念。生者也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之物,来寄托对于逝者的情感哀思。此外,丧葬还具有社会性的功能。子女后辈如何料理父母长辈的后事,把逝者的骨灰安葬于何处,都会成为周围人议论和评价的内容,偏离主流的做法常常要承受舆论压力。还有一些人把丧葬当成炫耀攀比的事项,为了面子和名声,不惜重金购买高端墓地、豪华墓地。

    移风易俗并不容易。对于传统习俗,也不宜采用强制性的手段。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推行殡葬改革中强制火化、强制平坟,结果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可见,有些政策措施虽然初衷良好,而且也具有合法正当性,但是如果没有被管理者的认同和配合,强行推进的效果不一定理想。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习俗和观念常常带来社会治理难题,但它们往往也具备正面的社会功能。所以在移风易俗的同时,对于传统习俗和思想观念改变之后可能导致的影响和后果,也要有充分的预估预判,并做好相关的应对准备。长期以来,人们都秉持着“逝者入土为安”的观念,都习惯于把逝者骨灰安葬于地下,并建墓立碑,时时扫墓祭拜。在环境资源的倒逼之下,将来会有更多的人要采取生态葬。比方说,如果海葬成为普遍的丧葬方式,那么根深蒂固的“入土为安”观念,以及清明扫墓、追思先人的习俗被改变之后,在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方面将会产生何种影响?这些问题都应该未雨绸缪,有所应对。

    思想观念和传统习俗的改变虽然缓慢,但并不令人悲观。现在不少农村地区仍然保留着土葬的习俗,一些农民对火葬充满了恐惧。但在城市地区,火葬早就已经普及,那些对于火葬的恐惧,在城市人看来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政府部门出台法规政策,学校和大众媒体进行教育宣传,企业机构提供健全完善的服务,再加上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倒逼,多重力量叠加之下,移风易俗就有可能最终实现。厚养薄葬、实施生态葬的倡议已经提出了多年,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当下,应该让这些理念倡议尽快形成社会共识,成为市民群众的主动选择。当生态葬蔚然成风的时候,墓地昂贵、墓地稀缺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缓解,甚至彻底解决了。

(原标题:墓地30万元一块不要墓地行不行)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