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的问题,以及和对饮食文化的感受和认识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是什么
起源与发展: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最先进入有巢氏时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此时没有饮食文化。到了燧人氏时期,人们懂得钻木取火了,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到了伏羲氏时期,人们学会了网鱼,驯化动物,开始了“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到了神农氏时期,进入了“耕而陶"时代,农业开始发展,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人民学会了稼穑。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人造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
进入黄帝时期,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灶可以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蒸谷为饮,烹谷为粥"。这个时期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
有个部落发明了蒸锅,也叫甑,该部落的人也以“曾”为姓。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即盐母,被称为天津市唯一的地方神)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传说尧帝时期,有个叫钱铿的厨师,厨艺非常好,而且还擅长做养生汤,他做的养生汤还治好过尧帝的病,尧帝高兴之余,把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封给了他,于是人们称呼他为彭祖。彭祖成为养生界的始祖。
周秦时期是中国饮慎梁亩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
现代人们所说的“主食渣并”是指人们食用的各种各样的粮食,或者叫“五谷杂粮”;而“副食”指的是人们食用的各种各样的肉类,以及蔬菜和禽蛋、水果等。
古人认为:“五谷为养,五肉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文化特点
中国是文明古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将饮食文化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四季有别
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宽森。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讲究美感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五个阶段
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初始阶段。当时人们已学会种植谷子、水稻等农作物与饲养猪、犬、羊等家畜,这时便已奠定中国饮食的以农产品为主,肉类为辅的杂食胜饮食结构的基础。随后燧人氏教“砖木取火”,人类进入了石烹熟食的时代,把植物的种子放在石片上炒,把动物放在火上烧。神农氏发明耒耜,教人类稼穑。皇帝是最早的灶神,发明了蒸锅,使食物速熟。
2、夏商西周先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进入真正形成时期。经过夏商周的近两千年的发展,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已基本形成。在商周时期人们根据五行学说提出五昧,五味调和之说”成为后世烹调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经久不衰的原动力之一。
3、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畜牧业相当发达,不仅家畜野味共登盘餐,而且蔬果五谷俱列食谱。汉武帝之后,独尊儒术,儒家的饮食思想也备受推崇儒家的讲究营养.注重卫生,以饮食涵养人性.完善人性等饮食观开始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孔子的饮食简朴游厅而平凡,认为茶淡饭一样美味。
4、秦汉秦汉时期整个中华民族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张骞出使西域后引进了石榴、葡萄、西瓜、黄瓜、菠菜、胡萝卜等,丰富了饮食文化。豆腐也在此时被端上饭桌,据史料《本草纲目》记载是淮南王刘安首创。我现在常用的酱油、醋都是这个神野隐时期产生的。
5、唐宋唐初期,麦作为一种主粮是比较奢侈的。菜肴分高、中、低三个档次。高档为宫廷宴用菜。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孕育着莉的生产关系和市民社会,中国饮脊拿食文化出现新的发展势头,走向成熟。
6、明清明清时期许多文人为逃避现实,乐于从事饮食,此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为了显示尊贵无比的地位,在饮食上也是标新立异。满汉全席是满清宫廷盛宴,喻义着满汉一家,既有宫廷菜的特征,也有地方菜的特色。汉全席则是中华菜系文化的最高境界。
中国的饮食文化共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有巢氏时期,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文化是茹毛饮血。
2、燧人氏时期,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
3、伏羲氏时期,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4、神农氏,"耕而陶",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
6、周秦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槐神物蔬菜为主食。
7、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西域食材,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
8、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过分讲究。
9、明清,饮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
扩展资料:
中国的饮食文化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普遍承认的有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和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中国八大菜系。
1、鲁菜:雍鲁菜讲究原料质地优良,以盐提鲜,以汤壮鲜,调味讲求咸鲜纯正,突出本味。容华贵、中正大气、平和养生咸鲜为主火候精湛精于制汤善烹海味注重礼仪。
2、川菜: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鱼香、麻辣、辣子、陈皮、椒麻、怪味、酸辣诸味
3、粤菜:选料精细,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擅长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还兼容许多西菜铅雀亏做法,讲究菜的气势、档次。
4、苏菜:用料以水鲜为主,刀工精细,注重火候,擅长烛、烟、熄、糯,追求本味,清鲜本和,咸甜醇正。
5、闽菜:由福州、闽南和闽西三路不同风味的地方菜组合而成。其特点是清爽、鲜嫩、淡雅、偏于酸甜。尤以"香"、"味"见长,其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
6、浙菜:制作精细,变化多,以爆、炒、烩、炸为主,宁波菜鲜咸合一,以蒸、烤、炖为见长,讲究鲜嫩软滑,注重保持原味;菜式小巧玲珑,清俊逸秀,脆软清爽擅长烹制河鲜,入口香酥绵糯,汤鲜味浓,富有乡土气息。
7、湘菜:以品种丰富,味感鲜明而富地方特色,自成一系而闻名于世。细如银发,形似梳齿,片同薄纸,刀法奇异形态逼真,巧夺天工。色泽上油重色浓,讲求实惠;香辣、香鲜、软嫩。
8、徽菜:向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擅长炖、烧,讲究火功。芡大油重,朴素实惠岁汪。善于保持原汁原味,色泽上油重色浓,香辣、香鲜、软嫩。重视原料互相搭配,滋味互相渗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民俗的发展演变过程
浅谈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变迁史
摘要: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中华各族人民几千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注重色、香、味、意、形的中国菜特点;在与外域的友好交流中不断丰富着自己的饮食文化,并深深影响着东亚地区的饮食文化。
关键字:饮食文化餐制主食
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在人们对吃的孜孜追求的几千年里,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码局食文化,中国也获得了“烹饪王国”的美誉,成为世界三大美食国之一。由于笔者对美食有着特别的喜好,所以想结合中国古代历史,谈谈我国饮食文化的演变。
一、先秦时期四大菜系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南北两地各自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差异渐显,北方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鲁菜;南方,占有“鱼米之乡”的楚人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再与南夷特色相结合,形成了苏菜的雏形。
而在西部,李冰治水后的“天府之国”吸引了大量移民,与古蜀国的饮食习俗相结合,形成了川菜的雏形。相比之下,粤菜的出现相对较晚,汉高祖被册封为越南王时,利用珠江三角洲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可供食用的动植物品种繁多,水陆交通四通八达的优势,建立了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饮食比较发达,使“飞、潜、动、植”皆为佳肴,并流传至今,形兼收并蓄的饮食风尚,产生了粤菜。
二、秦汉的饮食文化——中华饮食文化形成时期
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期,整个中华民族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态势,此间我们与外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引进了繁多的食物品种。张骞出使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引进了石榴、葡萄、胡桃、西瓜等水果,黄瓜、菠菜、胡萝卜、芹菜、扁豆、大葱等蔬菜,丰富了我们的饮食文化。
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豆腐也在此时被端上饭桌,据史料《本草纲目》的记载是刘姓嫡亲淮南王刘安首创。另外,我现在常用的酱油、豉、醋等都是这个时期产生的,东汉的豆豉应经开始大量产生,人工酿造的食醋也是在汉代产生的,当时称为“酢”。酱油则称之为清酱。
餐饮礼仪也随之建立起来了,比如如果有客人在调和菜汤,主人就要道歉,说是烹调得不好;如果客人喝到酱类的食品,主人也要道歉,说是备办的食物不够。吃饭完毕,客人应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行瞻债物的碟子交给旁边伺侯的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品尝美食是很享受的一件事,所以很多繁文缛节在当今社会已经不讲究了。
三、饮食文化的高峰——唐宋
作为中国人最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饮食文化在发达繁荣,兼容并包的唐宋自然也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而发展起来,达到一个高峰。
唐代,麦、稻的地位逐渐上升。唐初期,迅好麦作为一种主粮是比较奢侈的,且被认为是“杂种”。唐代中期以后,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饼食的普及,对麦作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唐德宗建中元年实行的“两税法”已明确将麦作为征收的对象,麦取得了与粟并驾齐驱的地位。宋代的主粮跟唐代大同小异,只是稻子变得越发重要,最终取得了现代作为中国主要谷物的地位。
过分讲究饮食的现象也尤唐为甚,菜肴分高、中、低三个档次。高档为宫廷宴用菜,最有名的要数烧尾宴了,烧尾宴是指士人刚做官或做官得到亩模铅升迁,为应付亲朋同僚祝贺,必须请一顿饭。尚书令左仆射韦巨源在家设“烧尾”宴请唐中宗,肴馔丰美,世所罕见;宴会上的58道菜可以说是唐代市场上高档菜的代表。李公羹是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创制的保健食品,用珍玉、宝珠、雄黄、朱砂、海贝煎汁,每杯羹费钱三万!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
1、燧人氏时期
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
2、伏羲氏时期
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3、神农氏时期
“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歼凯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4、黄帝时期
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美味
5、周秦时期
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稷(最重要)是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黄梁。黍是大黄粘米仅次于稷,又称粟,是脱粒的黍。麦,大麦。菽,是豆类,当时主要是黄豆,黑豆。麻,即麻子。菽和麻都是百姓穷人吃的,麻又叫苴。
南方还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后中原才开始引种稻子,属细粮,较珍贵。菰米,是一种水生植物茭白的种子,黑色,叫雕胡饭,特别香滑,和碎瓷片一起放在皮袋里揉来脱粒。
6、汉代
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贺弊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1960年河南密县发现的汉墓中的大画像石上就有豆腐作坊的石刻。
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奈实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
7、唐宋
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
8、明清
饮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菰米已被彻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改用榨油,豆料也不再做主食,成为菜肴,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幅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禅改族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1、选料精良
每种菜肴美食所取的原料,包括主料、配料、辅料、调料等,都有很多讲究和一定之规。概而言之,则是“精”、“细”二字,所谓孔子所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也。所谓“精”,指所选取的原料,要考虑其品种、产地、季节、生长期等特点,以新鲜肥嫩、质料优良为佳。
汉唐时代,习惯于将美味佳肴称作“八珍”。大约从宋代开始,八珍具体指称八种珍贵的烹饪原料。到了清代,各种系列的“八珍”不胜枚举,主要指的是八种珍稀原料组合的宴席。
2、刀工细巧
我国早在古代就重视刀法的运用,经过历代厨师的反复实践,创造了丰富的刀法,如直刀法、片刀法、斜刀法、剞刀法(在原料上划上刀纹而不切断)和雕刻刀法等,把原料加工成片、条、丝、块、丁、粒、茸、泥等多种形态和丸、球、麦穗花、荔子花、蓑衣花、兰花、菊花等多样花色,还可镂空成美丽的图案花纹,雕刻成“喜”、“寿”、“福”、“禄”字样,增添喜庆筵席的欢乐气氛。
特别是刀技和拼摆手法相结合,把熟料和可食生料拼成艺术性强、形象逼真的鸟、兽、虫、鱼、花、草等花式拼盘,如“龙凤呈祥”、“孔雀开屏”、“喜鹊登梅”、“荷花仙鹤”、“花篮双凤”等。例如“孔雀开屏”,是用鸭肉、火腿、猪舌、鹌鹑蛋、蟹蚶肉、黄瓜等十五种原料,经过二十二道精细刀技和拼摆工序才完成。
不仅仅文学家将精艺的刀工当做完美的艺术欣赏,普通的百姓也往往是一睹为快。为了开开眼界,古代有人专门组织过刀工表演,引起了轰动。南宋曾三异的《同话录》说,有一年泰山举办绝活表演,“天下之精艺毕集”,自然也包括精于厨艺者。“有一庖人,令一人裸背俯伏于地,以其背为几,取肉一斤许,运刀细缕之。撤肉而试,兵背无丝毫之伤。”以人背为砧板,缕切肉丝而背不伤破,这一招不能不令人称绝。
3、火候独到
中国厨师能精确鉴别旺火、中火、微火等不同火力,熟悉了解各种原料的耐热程度,熟练控制用火时间,善于掌握传热物体(油、水、气)的性能,还能根据原料的老嫩程度、水分多少、形态大小、整碎厚薄等,确定下锅的次序,加以灵活运用,使烹制出来的菜肴,要嫩就嫩,要酥就酥,要烂就烂。早在古代,中国厨师就对火候有过专门研究,并阐明火候变化规律及掌握要点:“五味三材,九沸九变,必以其胜,无失其理。”
(《吕氏春秋》)北宋大诗人苏轼不仅是位美食家,而且还是一位烹调家,创造出著名的“东坡肉”菜肴,这和他善于运用火候有密切关系,他还把这些经验写入炖肉诗中:“慢着火,少着水,火候到时自然美。”后人运用他的经验,采用密封微火焖熟法,烧出的肉原汁原味,油润鲜红,烂而不碎,糯而不腻,酥软犹如豆腐,适口而风味突出。
4、技法各异
常用的技法有:炒、爆、炸、烹、溜、煎、贴、烩、扒、烧、炖、焖、氽、煮、酱、卤、蒸、烤、拌、炝、熏,以及甜菜的拔丝、蜜汁、挂霜等。不同技法具有不同的风味特色。每种技法都有几种乃至几十种名菜。著名“叫化鸡”,以泥烤技法,扬名四海。相传古代江苏常熟有一乞丐偷得一只鸡,因无炊具,把鸡宰杀后除去内脏,放入葱盐,加以缝合,糊以黄泥,架火烤烧,泥干鸡熟,敲土食之,肉质鲜嫩,香气四溢。
后经厨师改进,配以多种调料,加以烤制,味道更美,遂成名菜。云南“过桥米线”,是氽的技法杰作。相传古代有位书生在书房中攻读,其妻为使他能吃上热汤热饭,便创造了这一氽法:将母鸡熬成沸热的鸡汤,配以切成细薄的鸡片、鱼片、虾片和米线,因面上浮油能起保温作用,并能氽熟上述食品,而且过桥后尚能保持热而鲜嫩,从而创造了氽这一重要烹调技法。
5、五味调和
调味的方法也变化多样,主要有基本调味、定型调味和辅助调味三种,以定型调味方法运用最多。所谓定型调味,指原料加热过程中的调味,是为了确定菜肴的口味。基本调味在加热前进行,属预加工处理的调味。辅助调味则在加热后进行,或在进食时调味。
这么说来,所谓“五味调和”中的五味,是一种概略的指称。我们所享用的菜肴,一般都是具备两种以上滋味的复合味型,而且是多变的味型。《黄帝内经》云:“五味之美,不可胜极”;《文子》则说:“五味之美,不可胜尝也”,说的都是五味调和可以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
总之,调味得恰到好处与否,除了调料品种齐全、质地优良等物质条件以外,关键在于厨师调配得是否恰到好处。对调料的使用比例、下料次序、调料时间(烹前调、烹中调、烹后调),都有严格的要求。只要做到一丝不苟,才能使菜肴美食达到预定要求的风味。
6、情调优雅
中国饮食文化情调优雅,氛围艺术化,主要表现在美器、夸名、佳境三个方面。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引用过一句“古人云”的古语,云“美食不如美器”,是说食美器也美,美食要配美器,求美上加美的效果。
中国饮食器具之美,美在质,美在形,美在装饰、美在与馔品的谐合。中国古代食具之美,主要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金银器、玉器、漆器、玻璃器几个大的类别。彩陶的粗犷之美,瓷器的清雅之美,铜器的庄重之美,漆器的透逸之美,金银器的辉煌之美,玻璃器的亮丽之美,都曾给使用它的人以美好的享受,而且是美食之外的又一种美的享受。
美器之美还不仅限于器物本身的质、形、饰,而且表现在它的组合之美,它与菜肴的匹配之美。
周代的列鼎,汉代的套杯,孔府的满汉全席银餐具,都体现一种组合美。孔府专为举行高级筵宴的满汉全席银餐具,一套总数为404件,可上菜196道。这套餐具部分为仿古器皿,部分为仿食料形状的器皿。器皿的装饰也极考究,嵌镶有玉石、翡翠、玛瑙、珊瑚等,刻有各种花卉图案,有的还镌有诗词和吉言文字,更显高雅不凡。
孔府的满汉全席餐具,按照四四制格局设置,分小餐具、水餐具、火餐具、点心盒几个部分。美器与美食的谐合,是饮食美学的最高境界。杜甫《丽人行》中“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犀筯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的诗句,同时吟咏了美食美器,烘托出食美器美的高雅境界。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没有无名的菜肴。一个美妙的菜肴命名,既是菜品生动的广告词,也是菜肴自身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菜名给人也有美的享受,它通过听觉或视觉的感知传达给大脑,会产生一连串的心理效应,发挥出菜肴的色、形、味所发挥不出的作用。
好了,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和对饮食文化的感受和认识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 上一篇:中国各地名小吃 全国小吃大全500种
- 下一篇:中考食谱?中考三天的三餐食谱推荐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9-12中考食谱?中考三天的三餐食谱推荐
- 09-12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对饮食文化的感受和认识
- 09-12中国各地名小吃 全国小吃大全500种
- 09-12中医养生食谱 养生食谱一日三餐
- 09-12东阿阿胶的做法?家庭熬阿胶的正确方法
- 09-12东北,东北三省
- 09-12世界上有多少个星座,88个星座的名字和图片
- 09-12下厨房 下厨房有多恶心
- 09-12上海海底捞?上海海底捞所有店地址列表
- 09-12三阳开泰指什么生肖?三阳开泰正确答案的动物
- 1000℃上海铁路东站力争四季度开建|东站弃妃恨嫁|上海|铁路
- 1000℃火爆“周边游”助力长三角坏蝶王别乱采野花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火爆
- 1000℃《流氓兔不想骗自己英文》将拍大电影 真人实景结合电脑动画|流氓兔|大电影|真人
- 1000℃皓皓楼前月初白又美又苏!陈伟霆刘诗诗《醉玲珑》片花亮点超多|刘诗诗|陈伟霆|吴奇隆_娱乐
- 1000℃南大天颖教授晒“高考记忆” 凭英文专长才过年龄坎|南大|高考|专长_教育
- 1000℃加入宝马联盟并不排他: 德尔福要北京女教师王铮做汽车大脑和神经-汽车
- 1000℃Mis小鬼地球捍卫战s直播玩《魔兽争霸》 时隔9年手速依旧让人惊叹 _玩家资讯_游戏
- 1000℃《和风吹过苏州》 老电影《特高课在行动》插曲|娱乐鸨母弗莱丝|苏州|电影|新四军|潜伏|李谷一_视频
- 1000℃【提醒】恐怖!就挤了一下,美女差点丢命!男子头上生出50条虫…|痘痘家传方略|三角区|蛆虫
- 1000℃暑期亲子客群占主嫡一妻流 二孩房型预订涨八成_广东
- 09-117-eleven,7eleven加盟费多少钱
- 09-112岁宝宝食谱大全及做法(1岁半宝宝1日3餐食谱表)
- 09-112015立春,2017年立春是几月几号
- 09-1110斤糖醋蒜的比例(10斤蒜几斤醋几斤糖)
- 06-08龙泉宝剑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 06-08黑龙江玉米行情(了解黑龙江地区玉米价格趋势)
- 06-08黑胡椒粉和白胡椒粉的区别与用途详解
- 06-08黑山红的全面介绍(从产地到制作,这些你都需要知道)
- 06-08黄连阿胶汤的功效与食用方法(让你的身体健康又美丽)
- 06-08黄花也有好处探秘黄花的营养价值和美容功效
- 标签列表
-
- 苏州 (491)
- 历史 (420)
- 不完美妈妈 (146)
- 清朝 (143)
- 江苏 (143)
- 明朝 (133)
- 经济 (122)
- 楼市 (119)
- 文化 (118)
- 三国 (110)
- 日本 (105)
- 旅游 (92)
- 中国 (87)
- 曹操 (86)
- 南京 (86)
- 房价 (82)
- 政治 (80)
- 房地产 (80)
- 刘备 (79)
- 唐朝 (79)
- 马拉松 (79)
- 中国历史 (78)
- 股权 (78)
- 股份 (77)
- 朱元璋 (72)
- 战机 (72)
- 上海 (70)
- 城市 (70)
- 融资 (67)
- 房企 (67)
- 诸葛亮 (65)
- 宋朝 (64)
- 乾隆 (64)
- 长三角 (64)
- NBA (62)
- 康熙 (58)
- 汉朝 (56)
- 建筑 (56)
- 秦始皇 (55)
- 新疆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