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大唐景龙三年,公元七百零九年,尚书左仆射、舒国公韦巨源经过大半生仕宦,终于走到其仕途的顶点,三月,韦巨源加官为尚书令,即宰相之职。
尚书令一职,在唐代时设时废,因为唐太宗李世民还是太子之时,担任过这个官职,后来的唐代皇帝为了表示对先人的尊敬,往往不设立尚书令,主要职责由尚书仆射来当担,对于已是掌握实权的韦巨源,尚书令这个职位意味着位极人臣的荣耀。
为此,韦巨源特地举行酒宴,极尽奢华之事——因为这一次宴请的贵客正是整个天下的主人,大唐天子李显。

韦巨源特地将这场宴会用到的美食珍味记录下来,这就是著名“韦巨源烧尾宴食单”,这一份食单流传后世,再现了豪门的穷奢极欲,也再现大唐美食的巅峰,韦巨源的政迹并不显赫,却因此一食单而名传千古。
所谓的烧尾宴,根据唐代人的记载,“士子初登、荣进及迁除,朋僚慰贺,必盛置酒馔音乐,以展欢宴,谓之烧尾。”士子登科、臣僚升官都要大摆宴席,而易经说“大人虎变,君子豹变”,但是变化之时总会留下一条尾巴未能褪去,只能用火烧掉,这就是“烧尾”的由来,后世也有人附会说鱼跃龙门的时候,会有天火烧掉鱼尾,鱼才能化龙飞去。

出身富贵的韦巨源拜相,当然算不上鱼跃龙门,他是名将韦孝宽的玄孙,而京兆韦氏在隋唐时期是作为关中地区士族领袖的关中四姓之一,在整个唐代韦氏家族当上宰相的人就有二十位,堪称势冠全唐,更有将近三十位成员与唐皇室通婚,当时的韦皇后,就出自京兆韦氏。三年前,他就曾奉命与韦后叙宗亲之宜,并因此成为韦后的党羽。
既有君臣之分,又有亲戚之宜,这一夜的烧尾宴自然是歌舞笙箫、长乐未央,不知动用了多少山肴海错、珍馐美馔,而残留至今的“韦巨源烧尾宴食单”,只留下五十八道“奇食”的零星记录,供世人追忆那舌尖上遥不可及的大唐风华。

金铃炙、玉露团、白龙腥、贵妃红、八仙盘、长生粥、缠花云梦肉、御黄王母饭……许许多多华丽的菜名,洋溢贵气与仙气,诱惑千年来的好事者不断揣测,即便是一道“生进二十四气馄饨”,名字看上去平平常常,却大有文章,用了二十四种不同的馅,包成二十四种不同形状、不同花色的馄饨。
赐绯含香粽子出现在烧尾宴食单之上,粽子本非山珍海味,赐绯却意义不凡,唐代四、五品官员穿绯红色官服,称之为赐绯,意味着进入中高级官僚阶层。

粽子在唐代是常见的风物,当时长安城的“庾家粽子,白莹如玉”,非常知名,元稹也在诗中描述过粽子的模样,“彩缕碧筠糭,香粳白玉团。”不过,“赐绯”冠名,不仅仅意味着粽子上了红色,更意味着它的滋味出类拔萃,拥有尊崇地位。
赐绯含香粽子不仅配有独特的香料,古人对其注解是“蜜淋”,意思是在吃粽子的时候,还要沾上或者淋上甜汁,当时的寻常人食甜,往往用以蔗糖汁为原料浓缩而成的“蔗浆”,而赐绯含香粽子浇上的却是当时堪称奢侈品的蜂蜜。

或许,赐绯含香粽子就像一个精致的隐喻,软糯香甜却被粽叶牢牢包裹,被麻绳紧紧束缚。权力的滋味同样甜蜜,人们为了尽享富贵荣华,不断攀求名利,然而这何尝不是一种束缚,人们被名利心与忙忙碌碌的生活捆得像粽子一样,让人付出失去本心、自由乃至生命的代价。
一年后,皇帝李显暴崩于太极宫的神龙殿,十八天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借口韦太后毒杀皇帝,发动政变,诛杀韦太后,当时韦巨源的家人劝他不要外出,韦巨源却拒绝了,他宣称“我是大臣,怎能不赴国难”——随后就在进宫途中遭遇乱兵,被害身亡。
至于唐中宗李显,据后人的研究,其暴毙并非“被韦太后毒杀”,他的症状更像是心脑血管疾病,而诱发他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很可能是风湿——李显暴崩于太极宫的神龙殿,太极宫本来是皇帝的居所,但是这里地处潮湿,上一代皇帝唐高宗就因住在这里患了“风痹”,因而移住凉爽干燥的大明宫——“风痹”就是风湿类风湿疾病,李显却五十多岁仍然住在太极宫,难免遭受风湿类风湿病痛的侵袭,而类风湿病最容易引起心脑血管损害。

今日芒种,明朝端午。梅雨即将到来,湿热交加,正是风湿类风湿等各种疾病给身体带来痛楚的高发时期,一刻艾为帮助世人克服骨关节疼痛顽疾,专程探访苗乡,寻觅千年苗寨古方,终于成功研制结合苗医苗药、古法艾灸与现代技术为一体的培元通络贴。

一刻艾·培元通络贴以现代技术改良古方,精选野生苗药,能促进患部血液循环,对颈部、腰部、肩部、骨关节等部位的疼痛及不适,具有舒缓和康复保健的作用,对于长期开车、整天伏案工作或因为其它不良姿势导致肩颈腰膝等关节疼痛的人,带来巨大作用。
如此,放下名利对心的束缚,解开痛疼对身的束缚,在芒种之际,让自由的生命锋芒毕露。
节气灸丨养心助阳
大部分地区的人们开始体验到夏天的炎热,空气湿度大,闷热难耐,我们应该预防中暑、空调病和急性肠胃炎。尤其是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天气异常湿热,暑令湿胜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在芒种节气要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
▌节气灸(九)丨芒种养生穴位小结:
大椎、心俞、神门、太白,涌泉
温和灸,每日1次,每次每穴艾灸15-20分钟,6月6-8日 连灸三天。
* 节气灸是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行艾灸,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人体经络之气,温通气血,调整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早知道
✓ 艾灸时要做好保暖,避免施灸部位着凉;
✓ 艾灸前后要喝一杯温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 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2小时内不要洗澡;
✓ 灸后不要吃寒凉饮料、水果和海鲜;
✓ 饭后1小时不宜艾灸;女性经期不宜艾灸;
✓ 过饥、过饱、醉酒、大恐、大怒、大渴状态下不宜艾灸;
✓ 灸后若有余艾,要用熄灭筒彻底熄灭或放入罐中盖严熄灭;
✓ 灸后若出现极大不适或病情加重,请前往医院辨证施治。
© 视觉丨No.523 文案丨范一
花期暖宫贴,培元通络贴

本文作者:一刻艾(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1605050537476616/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 搜索
-
- 06-13盘点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国军十大主力:滇军和川军部队上榜
- 06-13芒种24节气,一刻艾节气灸养生你知道吗?
- 06-13他迎娶皇后近60岁乳母为妻,是太平公主心腹,租后被唐玄宗干掉
- 06-13古代“上打昏君,下打馋臣”四大神兵,你知道几种?
- 06-13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朱元璋赐其铁劵免死2次,子1次,为何最终被诛
- 06-13可怜人必有可恨处,纳粹骷髅师投降为何80%还被一一处死?
- 06-12严世蕃畏之如虎,最终成为严嵩父子掘墓人的铁面御史
- 06-12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为何在太平洋上日本最终还是败给美国?
- 06-12一代国民女神,三次为人妻,两次怀孕,却都被残忍抛弃
- 06-12清朝末年的太原府,城门楼巍峨矗立,不繁华的街市行人不少
- 1000℃上海铁路东站力争四季度开建|东站弃妃恨嫁|上海|铁路
- 1000℃火爆“周边游”助力长三角坏蝶王别乱采野花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火爆
- 1000℃《流氓兔不想骗自己英文》将拍大电影 真人实景结合电脑动画|流氓兔|大电影|真人
- 1000℃皓皓楼前月初白又美又苏!陈伟霆刘诗诗《醉玲珑》片花亮点超多|刘诗诗|陈伟霆|吴奇隆_娱乐
- 1000℃南大天颖教授晒“高考记忆” 凭英文专长才过年龄坎|南大|高考|专长_教育
- 1000℃加入宝马联盟并不排他: 德尔福要北京女教师王铮做汽车大脑和神经-汽车
- 1000℃Mis小鬼地球捍卫战s直播玩《魔兽争霸》 时隔9年手速依旧让人惊叹 _玩家资讯_游戏
- 1000℃《和风吹过苏州》 老电影《特高课在行动》插曲|娱乐鸨母弗莱丝|苏州|电影|新四军|潜伏|李谷一_视频
- 1000℃【提醒】恐怖!就挤了一下,美女差点丢命!男子头上生出50条虫…|痘痘家传方略|三角区|蛆虫
- 1000℃暑期亲子客群占主嫡一妻流 二孩房型预订涨八成_广东
- 06-11项羽为何会败给刘邦?韩信:这四个字是他致命的弱点,注定失败
- 06-11三国18位冷门人物,知道五个以上你就是资深迷
- 06-11秦始皇陵地宫为什么不敢挖,专家探测发现墓内有一物,无人敢踏足
- 06-11隋末忠臣,虽被瓦岗军所擒,却宁死不降,因怒骂翟让而被乱刀斩杀
- 06-11她是乾隆皇帝的贵妃,去世二十多年后被封为皇贵妃,她做了什么
- 06-11女生可以穿裤子,为啥男生不可以穿裙子?
- 06-11为何有些地方夫妻新婚,用两个瓢当礼物?源于周公礼法推广的教具
- 06-11「文化档案」永昌白话报
- 06-10真正能把大隐于市看透做到的也只有他了,明朝兵部尚书王琼
- 06-10蒋建刚:古村上畔塘四兄弟生平简介
- 标签列表
-
- 苏州 (489)
- 历史 (369)
- 江苏 (135)
- 不完美妈妈 (120)
- 楼市 (119)
- 清朝 (114)
- 明朝 (105)
- 旅游 (92)
- 三国 (91)
- 经济 (91)
- 日本 (90)
- 文化 (89)
- 房价 (82)
- 房地产 (80)
- 南京 (80)
- 马拉松 (79)
- 曹操 (77)
- 中国 (77)
- 战机 (72)
- 城市 (69)
- 房企 (67)
- 刘备 (64)
- 长三角 (64)
- 股权 (63)
- 融资 (62)
- NBA (62)
- 唐朝 (61)
- 上海 (61)
- 政治 (60)
- 中国历史 (57)
- 朱元璋 (55)
- 新疆 (55)
- 重庆 (54)
- 国旗 (53)
- 高铁 (53)
- 大大 (52)
- 高考 (51)
- 昆山 (51)
- 印度 (51)
- 诸葛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