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故宫景点介绍?去故宫10大忌讳

网络整理 2023-10-13 最新信息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故宫景点介绍,以及去故宫10大忌讳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一、故宫博物院景点介绍

故宫景点介绍: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北京故宫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

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

名称考义:

故宫又称紫禁城。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用天上的星辰与都城规划相对应,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宫,而人间皇帝自诩为受命于天的“天子”,其居所应象征紫微宫以与天帝对应,《后汉书》载“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

王者立宫,象而为之”。紫微、紫垣、紫宫等便成了帝王宫殿的代称。由于封建皇宫在古代属于禁地,常人不能进入,故称为“紫禁”。明朝初期同外禁垣一起统称“皇城”,大约明朝中晚期,与外禁垣区分开来,即宫城叫“紫禁城”,外禁垣为“皇城”。

二、北京故宫介绍

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内,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典范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历经明、清两代500多年的建设和修缮。

故宫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由外朝和内廷两部分组成,共有大约9000多个房间,其中包括宫殿、花园、庙宇、库房等建筑。故宫建筑以黄色琉璃瓦、红色墙壁、青色琉璃瓦、白色大理石为主要材料,结构严谨,雕刻精美,色彩鲜艳,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

故宫现在是一个博物馆,收藏有大量明清两代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陶瓷、玉器、书画、钟表、器物、金银器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故宫也是北京市的著名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前来观赏和参观。

三、北京故宫景点和特点

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位于北京市市中心的故宫区域内。以下是北京故宫的景点和特点:

景点:

1.午门:故宫的正门,也是旧时皇帝出入宫殿的地方。始建于明朝,整座门楼高达三层,气势磅礴。

2.太和殿:故宫的中心建筑,也是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在明清两代,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要典礼和政务会议的地方。

3.乾清宫:故宫的最大建筑之一,是昔日的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现在乾清宫展示着清代御膳房的陈列。

4.景山公园:是故宫区域内的一个公园,提供故宫的全景视角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特点:

1.建筑精美:故宫的建筑大多数建于明朝开始,多用红墙黄瓦,形式古朴、庄严,在建筑、技术、艺术等方面都有典型的中国特色。

2.艺术珍品:故宫内藏有海量的艺术珍品,包括绘画、雕塑、钟表、玉器、银器等,其中许多物品是中国历史上最珍贵的文物。

3.历史文化:故宫是中国典型的宫廷建筑群,也是中国丰富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故宫不仅记录着中国古代皇帝的生活,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精髓。

4.旅游热点:故宫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中国和国际游客到来参观,探索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四、故宫博物院著名景点介绍

故宫博物院著名景点介绍如下:

1、养心殿

养心殿一直是皇帝的寝宫,先后有八位皇帝在此居住。经过乾隆时期的修缮和建设,这里有很多功能,如召见官员、处理政务、读书学习等。寺内设有皇帝的宝座、佛堂、慈禧和慈安的挂帘、供乾隆皇帝读书的三希堂,以及供嫔妃等人临时居住的房间。养心殿现按宫廷原状陈列。

2、咸若馆

咸若馆院子的结构特别漂亮,中间有一个悬空的亭子,以前是用来养水和养鱼的。甘帝在这里为王母娘娘修建了佛堂和佛塔。院子里有银杏树和松树,非常漂亮。

3、太和门

太和门是明代"御门听政"的地方。清朝初年,皇帝曾在太和门听政并设宴,后来,"御门听政"改为甘青门。顺治元年九月,满清统治者决定在北京定居后的第一个皇帝福临在太和门发布大赦令。

4、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改称故宫。清顺治二年改今名。它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自建成以来,它曾多次被烧毁和重建。今天我们看到的是清朝康熙34年重建后的模样。

五、北京故宫特色景点介绍

北京故宫特色景点介绍

北京故宫特色景点有一、神武门;二、东华门;三、太和殿。

神武门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

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初名奉天殿,明嘉靖时改名皇极殿,清顺治时始称太和殿。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建。殿高35.05m,为重檐庑殿式,面积2,377㎡,55间,72根大柱,其中六根是缠龙金柱,是宫中最高大的建筑。

太和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场所。皇帝的登极、大婚、册立皇后和每年的春节、冬至节、皇帝生日以及公布进士黄榜、派将出征、宴会等大的庆典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每逢大典之日,从太和殿至天安门外,设有庞大的仪仗,太和殿前檐下设中和韶乐,太和门内设丹陛大乐,王公立于丹陛之上,一品至九品文武百官齐集于丹墀内陈设“品极山”的御道两旁。皇帝出宫御太和殿,午门钟鼓齐鸣,殿廷乐队相继演奏,殿内外香烟缭绕,气氛庄严肃穆,以显示封建帝王的专贵和威严。

金銮殿”正脊上的装饰物,名叫“鸱吻”,是用13块中空的黄彩琉璃瓦件拼成的(古建上称“十三拼”)它是传说中“龙生九子”的一位“龙子”,关于这一龙子,自古有种种传说。一说是由于这一龙子能喷浪成雨故将它装饰在屋顶的正脊两端,取镇火之意;二说屋脊两端的兽俗名为“吞脊兽”,其模样似龙非龙,面朝里,张着大嘴,好像要把整个殿脊吞下去。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