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龙湾?青岛龙湾景区

网络整理 2023-10-25 最新信息

很多朋友对于龙湾和青岛龙湾景区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中国龙湾在何处

龙湾区

龙湾区,浙江省温州市辖区,是温州市三大城区之一,位于温州市东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20°42′-120°51′和北纬27°54′-28°1′之间。东朝东海,南接瑞安市,西邻鹿城、瓯海二区,北濒瓯江,与永嘉县、乐清市隔江相望。

龙湾区1984年建区。区域陆地面积279平方公里,总人拆则口93.08万人(2010年),辖5个街道和5个镇。区人民政府旅拆棚驻永中街道。

龙湾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城堡永昌堡、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龙湾古炮台、御蚂距今四五千年历史的龙岗山遗址、建于唐朝的国安寺、建于宋朝的千佛塔、建于明代的玄真观。

二、温州龙湾区都有什么镇

截止2019年,温州龙湾区没有镇,龙湾区辖10个街道:永中街道、永兴街道、海滨街道、蒲州街道、海城街道、状元街道、瑶溪街道、沙城街道、天河街道、星海街高启道。

1、永中街道

永中街道位于温州市区东部瓯江下游南岸,是龙湾区政府所在地,紧靠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机场和龙湾万吨码头,机场大道、永强大道、瓯海大道拆银、温州大道等贯穿全境。

2、沙城街道

沙城街道是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下辖街道。沙城街道位于龙湾区中部,背靠大罗山,东濒东海。北连永兴,南接天河,交通极为便利,地处温州市城郊结合带。办事处驻驻永强大道。

3、天河街道

天河街道位于温州市龙湾区的南部,北与沙城镇接壤,南邻海城街道,东连星海街道。天河街道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民用电器生产基地。

4、状元街道

状元街道是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下辖街道,位于龙湾区西部,瓯江下游南岸。面积14.15平方千米,辖状元、龙腾、龙泽3个居民区(社区),状元桥、横街、御史桥、山西岙、三郎桥、西台、甘岙、大岙溪、响动岩、石坦10个行政村。

5、星海街道

星海街道成立于2011年4月,以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滨海园区边界范围和常住人口组建而成,东起滨海塘河中心线,南自纬十路戚御如南侧经三支路西侧、公园路南侧路(天河段)起,西至滨海大道西侧,北止滨海一路北侧、滨海三道东侧、滨海六路北侧,总面积14.9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湾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中街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沙城街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河街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状元街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星海街道

三、龙湾区的历史变迁

龙湾何以称为“龙湾”

龙湾位于瓯江下游,东海之滨,自古是温州地区的鱼米之乡。

龙湾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温州市龙湾区瑶溪镇上河滨村(现永胜村)“龙冈山遗址”出土的新石器遗物,说明瓯越人祖先已在这里生活、生产,并开创悠久的历史文化。

龙湾之名,缘于明代龙湾先贤王叔杲的《永昌堡地图说》。

其文如下:“温之龙自栝西驶,至海而尽,为永嘉场。

其支分于北为郡城,分于南为瑞安,永嘉场虽僻在海隅,实中出之干也。

北为瓯江,南为飞云江,两江夹龙东汇于海,而岛屿环列,来龙叠嶂,从而南降,势恶为石冈,散气铺阳而聚于二三都之间,又适当海之弓,故温之显士巨室多产兹土。

先是,居者狃于南向。

愚谓右山左海,上压下空,虽稍近内水,非正局也。

余既倡筑堡之议,乃宅中向东,坐山面海,天马在南,黄石在北,大海带环,内河四绕,虽蕞尔之区,而一郡山水总揽殆尽。”

王叔杲的《永昌堡地图说》把永嘉场地理形势作了很好的概括。

古代勘舆家认为:“温之龙(山势为龙),自括(括州,今丽水)西驶(来),至海而尽,为永嘉场。

……来龙叠嶂(形容山似来龙,此指括苍山连峰叠嶂,山势险峻),从西南降势,悉为石冈。

散气铺阳,而聚之二、三都(原永嘉县一二三四都设在永嘉场)之间,又适当海之弓(弯曲处,勘舆家强调地气,特别是阳气。

这里是说,兴旺的地气至永嘉场铺散开来,而聚集于二都、三都之间,同时正当海的弯曲处,即在四都,不易散失。

这是带有唯心主义的说法)。

故温之显仕巨室多产兹土。”据此可知,龙湾之名,是由坐橘谨落于“温之龙”尽处的“海之弓”地段而来,其含义便是“蟠龙般的海湾”。

后来,在永碧伍知嘉场这片土地上便有了一个叫“龙湾”的乡村,因其地处于瓯江下游南岸的北部岬角,突入瓯江170米,“适当海之弓”故称为龙湾,是旧时永嘉场海运咽喉之一。

1962年公社化时期,永新、水心两管理区合并为龙湾人民公社,与状元人民公社于1982年4月同时划入温州市近郊区管辖。

1984年12月,经省人民***批准,划市近郊区的蒲州乡、状元乡、龙湾乡和瓯海县永中镇的黄石、黄山两村,建立龙湾区。

而这个区名即来自辖区内的龙湾乡,这是“龙湾”第一次作为区名出现,象征龙湾的发展像巨龙一样腾飞。

海禁内迁,永嘉场“荒芜”廿余载

2001年8月21日,温州市***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省调整温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批复》,将瓯海区的永中镇、天河镇、沙城镇、灵昆镇,瑞安市塘下镇的上涂、西一、中星、东门、埭头、石坦、屿门、邱宅、东溪、东成10个村和前冈、后冈2个居委会划入龙湾区。

龙湾区人民***驻地由状元镇迁至永中镇。

区划调整后的龙湾区境,原永强片占了较大的面积。

永强之名是由永嘉场延续而来,永嘉场又因永嘉盐场而名闻全国。

永嘉场产盐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唐高宗上元元年(674),朝廷在永嘉县设立盐场(产盐地点设在永强境内),是当时全国十大盐场之一,人们把永强盐场一带地方称为永嘉场,因“场”和“强”在温州方言中属同音,故后来人们也习惯把永嘉场称为永强。

那么,永嘉场包括哪些地方,其区域又有什么变迁呢?永嘉场在明清时属永嘉县华盖乡的一都至四都。

梅头(今海城街道)在明代前期归悔消瑞安县管辖,《乾隆温州府志》和《光绪永嘉县志》记载,清代的梅头曾属于永嘉县华盖乡一都,民国6年(1917)属永强区,至民国二十年(1931)属瑞安县第一区。

灵昆岛曾属于当时玉环厅南乡的二十都(清雍正六年(1728)设玉环厅),民国元年(1912)玉环厅改为县,灵昆岛于民国1936年划归永嘉县永强区(当时称第二区)管辖。

古时候,盐业属于***掌控的经济行业。

长期以来,永嘉场盐业的繁荣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永嘉场因此成为明代温州文化中心之一。

但是,在永嘉场几百年的辉煌历史中,曾出现长达二十多年田地荒芜、人去楼空的时期。

那么,当时究竟发生什么,使永嘉场遭遇“荒芜时期”?

清顺治十八年(1661),清廷为孤立郑成功活动,下“迁海界令”,从山东省到广东省,沿海所有居民内迁50里。

温州沿海居民被迫内迁,“乐清移治大荆,内徙三十里,弃玉环等岛屿,永嘉弃茅竹岭以东永嘉场地,瑞安离海五里为界,平阳内迁十里……”永嘉场居民内迁,致使“盐场弃之无存,盐民不能生产食盐,价昂数倍”。

直至22年后的康熙二十二年(1683)八月,郑成功去世,他的儿子郑克爽率部属降清。

十月,清廷开了海禁,诏沿海迁民回归故里。

随着居民的陆续迁回,永嘉场又开始繁盛起来。

从茅竹岭西望,有一片美丽的水乡

蒲州和状元在清代都是膺符乡,蒲州是五都至九都中的部分,状元则是五都部分和六都。

民国时期,蒲州、岠江、状元、祥庄四乡属永嘉县三区,后属梧埏区管辖。

1956年3月,岠江乡并入蒲州乡,元庄乡并入状元乡。

1956年10月,经国务院批示,将永嘉县梧埏区的状元、蒲州两乡划归温州近郊区管辖。

1958年12月改称蒲州、状元管理区。

1961年公社化时,两管理区合并为状元人民公社,1961年又划归梧埏区。

龙湾、瑶溪在清代是华盖乡的五都和膺符乡六都中的部分。

1945年调整为金岙、新河、环溪三乡,均归永嘉县二区即永强区管辖,1948年三乡合并为水心乡。

自古以来,状元、蒲州是永强一带百姓到温州城区的必经之路。

特别是位于状元与龙湾之间的茅竹岭,成为这条通道的咽喉之地。

由于山岭的阻隔,人们翻越茅竹岭,然后或坐船,或步行,去往温州城区,乃至更远的地方。

状元、蒲州一带水网密布、阡陌纵横,具有江南水乡的风貌。

每到春暖花开之际,油菜花开满田野,一望无际。

到了初夏,状元一带的大罗山山坡上,杨梅挂满枝头;秋高气爽时,温瑞塘河两岸的瓯柑林,结出金黄的“柑儿”(瓯柑),塘河里,人们忙着采摘菱角……

“海城”:曾经的抗倭前线

海城原名梅头。

在明代虽然抗倭的军事联系同永嘉场的华盖乡互相配合,但建置归属,从《弘治温州府志》和《万历温州府志》上记载,都是属瑞安县崇泰乡的五都。

清代的梅头,从《乾隆温州府志》和《光绪永嘉县志》上记载,都是属于永嘉县华盖乡的一都部分。

直至民国6年(1917)及以后仍属永强区,至民国二十年(1931),才正式属瑞安县的第一区,分为前岗乡、后岗乡、埭头乡三个乡。

民国廿四年(1935)三乡同海安所乡合并称海岗乡;民国三十二年(1943)从海岗乡中分出单独成立埭岗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又同海安乡合并为海岗乡至建国前夕。

1949年8月,从海岗乡中析置梅头乡9个村;1950年8月从梅头乡中析出埭头、东岙两村。

另从海安乡析出陈岙、西岙、后垟三村,埭头村分为前岸、后岸两村共6村组成埭头乡。

1956年2月梅头乡、埭头乡同场桥等合并为场桥大乡,同年夏复析置梅头乡;1958年称梅头管理区;1961年称梅头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乡村制称梅头乡;1986年称梅头镇,2000年8月并入塘下大镇,改梅头镇为梅头办事处。

2001年8月龙湾区扩区,改名为海城街道。

区划调整后,梅头的地名改为“海城”,人们不禁要问,这两地名背后有些什么故事呢?据民间流传的说法,梅头地名的来历和当地的“梅岗山”有关。

过去,梅岗山上开满梅花,梅头先民觉得这是个风水宝地,就选择梅岗山边的尽头,居住下来。

因为温州方言习惯把港口边、河边称为“大港头、埠头”,所以人们就把梅岗山的尽头称为“梅头”。

而海城的来历和明代在此设立巡检司有关。

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期,为抗击倭寇侵扰,朝廷在梅头建立巡检司,并建造城堡。

所以在龙湾区划调整时,考虑当地特殊的历史渊源,以及人们寄寓的美好愿望,把梅头改为海城。

永嘉场九个“甲”,为何独缺“六甲”

保甲的起源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他的变法改革中首先提出来的。

王安石的变法虽未在全国普遍施行,但龙湾区域内永强片却留存带“甲”编号的地名,成为龙湾地名的一大特色。

据史料记载,北宋时在永强滨海地区从南至北设置九个“甲”,其地名至今仍沿用的有二甲、三甲、四甲、五甲、七甲、八甲等。

一甲在现天河司南一带,九甲在现下垟街,唯独六甲消失了。

那么这个“六甲”是如何消失的呢?

清光绪八年版《永嘉县志》第一卷中有《永嘉场图》,在五甲与七甲间注有“此地旧是六甲”字样,说明其村在清中后期已经不在。

据永强一带年长者的说法是:在某一时代,六甲有个不孝之孙,虐待其祖母,被人告发后,县令即将该人判为忤逆,并勒令全村迁弃,以为不孝者戒。

这个传说虽无时间和当事人姓名,但因宋元时期人们十分崇尚孝道,对不孝者往往处以刑罚,故上述传说似或可信(以上据《瓯海地名志》)。

沙城孙氏族谱中收录了明代孙一秋(1544~1616年)的《乡井沿革》一文称:“沿海居民若麟次二十里,旧以甲名者九,盖古时编兵防守列于海濡,故。

至今尚称之。

惟一甲、六甲色目,则不复闻矣。”由此文可以推断,六甲在明代前已不存在。

龙湾区区境变迁主要由三部分地区组成,即先期由温州市近郊区划析而来的蒲州、状元和龙湾、瑶溪、龙水片,后来划入的瓯海区永强片,以及瑞安市梅头片。

龙湾区辖境在明清时分属温州府永嘉县华盖乡的一都至四都,膺符乡的五都至九都,瑞安县崇泰乡的五都,玉环厅南乡的二十都。

民国时,龙湾区境分别隶属永嘉县的永强区、梧埏区和瑞安县的塘下区。

目前,龙湾区陆地面积279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在北纬27°48′~28°1′、东经120°43′~120°55′,东临东海,北濒瓯江,与洞头县、乐清市、永嘉县隔海、隔江相望,西与鹿城、瓯海相邻,西南同瑞安市的场桥、海安等乡镇接壤。

解放初期,“分分合合”的区乡调整

解放前夕的1949年3月,中国***在永嘉县城区外围大片农村建立县政权,以瓯江为界,置江北片为双溪县,江南片为永嘉县。

双溪县下辖:罗浮、永临、沙头、溪口、枫林、碧莲等六个区(即现在永嘉县的行政区域);永嘉县下辖:永强、梧埏、泽西、泽临四个区。

解放初期,泽临区更名为藤桥区;泽西区更名为三溪区,并成立藤桥、三溪、永强、梧埏区人民***。

1949年7月,合并原天河十二保的西门村成立新的梅头乡,下辖埭头、上涂、社门、石坦、邱宅、东门、中村、西门、东溪九村,乡***驻在西门村,至1950年11月未变。

为了搞好城市的经济恢复与建设工作,1950年5月20日,温州专署勘定界线,将江北双溪县和江南永嘉县合并为永嘉县,归属温州专员公署管辖,同时建立温州市近郊区。

1950年11月,永嘉县又将藤桥区划分为藤桥、西岸两个区。

划并后的江南片各区、乡建制情况如下:

1、永强区、乡建制:天河、天乐、联甲、永康、永乐、七甲、滨江、共和、环山、沙前、宁村、灵南、灵北、永昌、联山等十五个乡和一个县属永中镇,区驻地在永中镇;区划调整后,梅头的地名改为“海城”,人们不禁要问,这两地名背后有些什么故事呢?据民间流传的说法,梅头地名的来历和当地的“梅岗山”有关。

过去,梅岗山上开满梅花,梅头先民觉得这是个风水宝地,就选择梅岗山边的尽头,居住下来。

因为温州方言习惯把港口边、河边称为“大港头、埠头”,所以人们就把梅岗山的尽头称为“梅头”。

而海城的来历和明代在此设立巡检司有关。

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期,为抗击倭寇侵扰,朝廷在梅头建立巡检司,并建造城堡。

所以在龙湾区划调整时,考虑当地特殊的历史渊源,以及人们寄寓的美好愿望,把梅头改为海城。

永嘉场九个“甲”,为何独缺“六甲”

保甲的起源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他的变法改革中首先提出来的。

王安石的变法虽未在全国普遍施行,但龙湾区域内永强片却留存带“甲”编号的地名,成为龙湾地名的一大特色。

据史料记载,北宋时在永强滨海地区从南至北设置九个“甲”,其地名至今仍沿用的有二甲、三甲、四甲、五甲、七甲、八甲等。

一甲在现天河司南一带,九甲在现下垟街,唯独六甲消失了。

那么这个“六甲”是如何消失的呢?

清光绪八年版《永嘉县志》第一卷中有《永嘉场图》,在五甲与七甲间注有“此地旧是六甲”字样,说明其村在清中后期已经不在。

据永强一带年长者的说法是:在某一时代,六甲有个不孝之孙,虐待其祖母,被人告发后,县令即将该人判为忤逆,并勒令全村迁弃,以为不孝者戒。

这个传说虽无时间和当事人姓名,但因宋元时期人们十分崇尚孝道,对不孝者往往处以刑罚,故上述传说似或可信(以上据《瓯海地名志》)。

沙城孙氏族谱中收录了明代孙一秋(1544~1616年)的《乡井沿革》一文称:“沿海居民若麟次二十里,旧以甲名者九,盖古时编兵防守列于海濡,故。

至今尚称之。

惟一甲、六甲色目,则不复闻矣。”由此文可以推断,六甲在明代前已不存在。

龙湾区区境变迁主要由三部分地区组成,即先期由温州市近郊区划析而来的蒲州、状元和龙湾、瑶溪、龙水片,后来划入的瓯海区永强片,以及瑞安市梅头片。

龙湾区辖境在明清时分属温州府永嘉县华盖乡的一都至四都,膺符乡的五都至九都,瑞安县崇泰乡的五都,玉环厅南乡的二十都。

民国时,龙湾区境分别隶属永嘉县的永强区、梧埏区和瑞安县的塘下区。

目前,龙湾区陆地面积279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在北纬27°48′~28°1′、东经120°43′~120°55′,东临东海,北濒瓯江,与洞头县、乐清市、永嘉县隔海、隔江相望,西与鹿城、瓯海相邻,西南同瑞安市的场桥、海安等乡镇接壤。

解放初期,“分分合合”的区乡调整

解放前夕的1949年3月,中国***在永嘉县城区外围大片农村建立县政权,以瓯江为界,置江北片为双溪县,江南片为永嘉县。

双溪县下辖:罗浮、永临、沙头、溪口、枫林、碧莲等六个区(即现在永嘉县的行政区域);永嘉县下辖:永强、梧埏、泽西、泽临四个区。

解放初期,泽临区更名为藤桥区;泽西区更名为三溪区,并成立藤桥、三溪、永强、梧埏区人民***。

1949年7月,合并原天河十二保的西门村成立新的梅头乡,下辖埭头、上涂、社门、石坦、邱宅、东门、中村、西门、东溪九村,乡***驻在西门村,至1950年11月未变。

为了搞好城市的经济恢复与建设工作,1950年5月20日,温州专署勘定界线,将江北双溪县和江南永嘉县合并为永嘉县,归属温州专员公署管辖,同时建立温州市近郊区。

1950年11月,永嘉县又将藤桥区划分为藤桥、西岸两个区。

划并后的江南片各区、乡建制情况如下:

1、永强区、乡建制:天河、天乐、联甲、永康、永乐、七甲、滨江、共和、环山、沙前、宁村、灵南、灵北、永昌、联山等十五个乡和一个县属永中镇,区驻地在永中镇;2、梧埏区、乡建制:南田、蒲州、罗北、茶山、白象、慈湖、状元、元庄、三垟等九个乡和一个县属梧埏镇,区驻地在梧埏镇;

3、三溪区、乡建制:塘下、郭溪、潘桥、雄溪、马桥、安下、南山、干屿、老竹、大岙等十个乡和一个县属瞿溪镇。

区驻地在瞿溪镇;

4、藤桥区、乡建制:双岭、屿头、仰义、南雅、藤桥、支岙、竹桥、外垟、湖埠、岙底等十个乡、区驻地在藤桥乡;

5、西岸区、乡建制:陈岙、周岙、小源、古耸、包岙、黄坑、西岸、林垟、潘庄、泽雅等十个乡,区驻地在西岸乡。

1950年11月至1956年4月间,按照上级指示,将部分小乡合并(瑞安县梅头乡保持原状)。

永强区十五个乡合并为六个乡;梧埏区九个乡合并为五个乡;三溪区十个乡合并为五个乡;藤桥区十个乡合并为六个乡;西岸区十个乡合并为五个乡。

从“人民公社化”到“扩镇并乡”

为了促进农村合作化的巩固和发展,***永嘉县委和县人委研究决定,于1956年10月23日,将部分乡进行调整。

1956年10月间,经国务院批示,将永嘉县的蒲州、状元二乡划归温州市管辖,当时温州市近郊区原有7个乡,合并为3个乡,划入2个乡,共有5个乡。

1958年8月,永嘉县管辖的江南片永强、梧埏、藤桥、三溪等四区均改为人民公社委员会。

1961年10月又改为区公所,人民公社体制下放,管理区合并后的乡称为人民公社,村级称大队。

这一年蒲州、状元两乡合并为状元人民公社,又划回由梧埏区管辖;永强区公所下辖天河、海滨、白水、永中、龙湾、灵昆六个人民公社;瑞安县的梅头人民公社归塘下区公所管辖。

1982年4月,将梧埏区的状元公社,将永强区的龙湾公社划归温州市近郊区管辖,温州市近郊区下辖仰义、双屿、新桥、黎明、南郊、状元、龙湾七个公社。

1982年,原瑞安县梅头公社驻地,由西一村搬迁到上涂村新址所在地。

1984年3月,温州市公社改乡工作全面完成。

除了永中、白水、灵昆,近郊区管辖的龙湾,瑞安县塘下区管辖的梅头等四个公社改乡后范围不变外(其中永中在1980年即由公社改为镇),天河公社改建了三甲、庄泉、四甲、七甲四个乡;海滨公社改建了永兴、沙蟾、宁城三个乡、近郊区管辖的状元公社复分为状元和蒲州两乡。

1984年12月,龙湾区初建立,由温州市近郊区划入状元、蒲州、龙湾三个乡,由瓯海县永中镇划入黄山、黄石两个村,状元、蒲州两乡都改为建制镇;龙湾乡和黄山、黄石两村建立龙湾镇、瑶溪乡、龙水乡一镇两乡。

瑶溪乡和龙水乡1987年9月亦先后改为建制镇。

当时属瑞安县塘下区管辖的梅头乡在1986年亦改为建制镇。

归瓯海县管辖的永兴乡在1986年6月改为建制镇;沙蟾乡、白水乡、灵昆乡在1987年9月改为建制镇,沙蟾改名海滨镇,白水乡改名为永昌镇;三甲乡和七甲乡在1989年8月改为建制镇,三甲乡改名天河镇,七甲乡改名沙城镇。

1992年,开始施行撤区扩镇并乡。

这一年非县级区全部撤销,如梧埏区、永强区、近郊区等非县级区机构撤销,分别由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原县后称区)等县级直管乡镇级。

当时属瓯海区管辖的庄泉乡归并入天河镇,四甲乡归并入沙城镇;宁城乡归并入海滨镇。

2001年1月,永兴镇、海滨镇、永昌镇三镇并入永中镇成为永中(大)镇。

当时属瑞安市管辖的梅头镇在2000年8月归并入塘下(大)镇,改梅头镇为梅头办事处。

新世纪,龙湾的“崭新亮相”

2001年8月21日,温州市***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省调整温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01]84号)和《浙江省人民***关于调整温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通知》(浙政发[2001]51号)文件,发出《关于调整温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通知》,将瑞安市塘下镇的上涂、西一、中星、东门、埭头、石坦、屿门、邱宅、东溪、东成10个村和前冈、后冈2个居委会,瓯海区的永中镇、天河镇、沙城镇、灵昆镇划入龙湾区。

原龙湾区蒲州镇蒲州、上蒲2个村划鹿城区管辖。

龙湾区人民***驻地由状元镇迁至永中镇。

区划调整后的龙湾区,陆地面积由原来的61平方公里增加到27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由原来的9.44万增加到29.77万。

区划调整后的龙湾区即进行建置内部调整,将永中镇拆分为永中、海滨、永兴三个街道办事处。

将龙湾镇及龙水镇朱宅村归并入瑶溪镇,将蒲州镇(扩区时划出蒲州上蒲两村归鹿城区管辖)改为蒲州街道办事处,将梅头办事处改称为海城街道办事处。

这样全区共有永中、蒲州、海滨、永兴、海城5个街道和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5个镇。

区划调整后的龙湾区区位优势较为明显。

新龙湾区位于温州城市东部,是温州的东大门,东临大海,通过温州半岛工程与洞头联成一片;北依瓯江,经温州大桥与乐清、永嘉相邻;西靠鹿城,与新的市***所在地隔路相望。

龙湾区交通便捷,区内有温州永强机场、温州港万吨级码头、金温铁路货运终点站等,甬台温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沿海高速公路纵贯其中,日益凸显浙南闽北的海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地位。

龙湾依山傍海,河网纵横,物产富饶,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是全国著名的“中国文蛤之乡”、“中国杨梅之乡”。

龙湾人文资源丰富,拥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瑶溪,唐朝的国安寺、宋朝的千佛塔、清朝的古炮台等一批文物古迹,国家级文保单位——永昌堡也坐落在龙湾。

龙湾区划调整后,资源整合和优势重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龙湾区作为温州市“工业强区”和城市副城区的重要地位已日益显现。

全区现有温州民科基地、温州工业园区、温州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等省级综合性工业园区和区中心工业区、滨海园区龙湾工业基地、蓝田标准厂房基地、海城水暖洁具生产基地、沙城食品机械生产基地、天河民用电器生产基地等八大特色工业基地。

特别是龙湾拥有丰富的可围垦造地滩涂资源,给龙湾区带来诱人的发展前景。

随着城市向东拓展、瓯江口区域整体开发步伐日益加快,龙湾将成为温州大都市建设的主战场、城市的副中心和未来城市的中心。

不久的将来,在温州大都市的东部,将崛起一座现代化的滨海新城,成为东海之滨的一颗靓丽的明珠。

四、龙湾区属于哪个市

龙湾区隶属浙江省温州市,位于瓯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与洞头区隔海相望,通过瓯江南口大桥首灶、灵昆大桥与洞头区相连。南接瑞安市,西靠瓯海区、鹿城区。北临瓯江,与乐清市、永嘉县隔江相望。总面积228平方千米猛蔽。

2022年6月,入选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名单(改革探索类试点)。

风景名胜:

1、永昌堡

永昌堡,位于龙湾区永中街道,是浙江省现存唯一座由民间自发兴建的私家抗倭城堡。始建于1558年,南北长778米,东西长445米,城高8米,周长2866米,堡内有11座形态各异的明代石拱桥,状元府、都堂。

2、国安寺塔

国安寺塔,者知扮在瑶溪皇吞村国安寺前。楼阁式青石仿木结构,平面呈六边形,九层实心,高18.6米。台基用长方形条石铺就,周边雕刻“九山八海”纹,须弥座上下枭刻仰覆莲,束腰各面浮雕形态各异的狮兽,底层偏高,置木构副阶。

五、龙湾区详细资料大全

龙湾区,浙江省温州市辖区,是温州市四大主城区之一,位于温州市东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20°42′-120°51′和北纬27°54′-28°1′之间。东朝东海,南接瑞安市,西邻鹿城、瓯海二区,北濒瓯江,与永嘉县、乐清市隔江相望。

龙湾区1984年建区。区域陆地面积227.65平方千米,总人口90万人(2015年),辖10个街道。李庆区人民***驻永中街道。

龙湾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城堡永昌堡、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龙湾古炮台、距今四五千年历史的龙岗山遗址、建于唐朝的国安寺、建于宋朝的千佛塔、建于明代的玄真观。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龙湾区外文名称:Longwan District行政区类别:市辖区所属地区:中国华东下辖地区:永中街道、状元街道等10个街道***驻地:永中街道电话区号:0577邮政区码:325024地理位置:浙江省温州市东部面积:227.65平方千米人口:71.97万人(2016年常住人口)方言:吴语-瓯江片-温州话,闽语,畲语等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著名景点:瑶溪风景区、张阁老祠堂、天柱寺等机场:温州龙湾国际机场火车站:温州站车牌代码:浙C行政代码:330303历史名人:张阁老、王瓒建制沿革,行政区划,地理环境,位置,气候,地形地貌,水文,人口,经济概况,风土人情,交通概况,旅游资源,建制沿革龙湾历史悠久,古属瓯越、东瓯。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先民居住,过著渔猎和原始的农业生活。春秋战国时期,龙湾成为越国辖地。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北方处于战乱之中,这一带却比较平静安定。唐宋以来,龙湾作为温州城的东部城郊,经济文化不断发展。民国时期属永嘉县。 1961年分属状元、龙湾公社。 1984年12月,由国务院批准建立龙湾区,是温州市三大城区之一。1997年,龙湾区面积61.4平方千米,人口8.5万人。辖5个镇。 200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温州市辖区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原属瓯海区的永中镇、沙城镇、天河镇、海滨镇、灵昆镇和瑞安市的瑞安市塘下镇的上涂、西一、中星、东门、埭头、石坦、屿门、邱宅、东溪、东成10个村委会和前冈、后冈2个居委会划归龙湾区管辖。龙湾区人民***驻地由侍态状元镇迁至永中镇。龙湾区面积从61平方千米增到279.02平方千米,人口从8.93增到29.77万。 2002年1月,经省、市人民***批准,龙湾区内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调整后龙湾区辖永中、蒲州、海滨、永兴、海城5个街道和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5个镇。 2011年4月,经省、市人民***批准,调整后龙湾区辖永中、蒲州、海滨、永兴、海城、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星海11个街道。 2012年,根据***温州市委办公室档案要求,将沙城街道、天河街道、海城街道、星海街道委托经济开发区管理,灵昆街道委托瓯江口新区开发建设管理。 2015年,灵昆街道哪谈握划归新成立的洞头区管辖。灵昆街道面积51.3平方千米,人口2.12万人(2008年末)。龙湾区陆地面积减至227.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90万人(2015年)行政区划龙湾区辖10个街道:永中街道、永兴街道、海滨街道、蒲州街道、海城街道、状元街道、瑶溪街道、沙城街道、天河街道、星海街道。地理环境位置龙湾地处瓯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原与洞头县隔海相望,通过灵霓大堤与洞头县相连;南接瑞安市;西靠瓯海、鹿城二区;北临瓯江,与乐清市、永嘉县隔江相望。气候龙湾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湿润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多年平均风速为2.1m/s,瞬时最大风速37m/s;多年平均气温为 17.9℃,最高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27.3℃;最低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7.3℃;历年间极端最高气温39.3℃(出现在2003年7月15日14时),极端最低气温-4.5℃(出现在2005年1月1日);年日平均气温0℃以上持续期364天,5℃以上持续期348天。年平均降水量1717.7mm,极端最大降雨量2358.7mm,日最大降水量288.5mm,小时最大降水量75.9mm,最长连续降水日数19天;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310mm,平均相对湿度81%,月最大相对湿度92%;最大积雪深度120mm,内陆最高洪水位6.48m(吴淞高程);年无霜期258天,年均日照时数1789.9h。地形地貌龙湾区的东部地形是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的滨海平原,西部是以岩体***为特征的大罗山,大罗山以西为温瑞平原。滨海平原:西起大罗山,东到海岸,北靠瓯江,南至瑞安市的莘塍平原,面积约有150平方千米。平原南北长,东西窄,永强塘河于平原西部纵贯南北。大罗山:大罗山位于温州市区东南,东近东海,北达瓯江口,南连瑞安市,西接瓯海区,山体面积114平方千米。大罗山,因其峰峦状似罗伞,又形如大箩,故名大罗山。大罗山顶海拔704米,位于龙湾、瓯海交界。大罗山岩石结构大多为花岗岩,山体由于风化、侵蚀作用,岩体大多***。水文龙湾区河流纵横交错,河网密布。龙湾区有主要河道267条,总长度为416千米,总面积为837万平方米。其中属温瑞塘河水系(蒲州、状元、海城)有42条河道,总长度为69千米,面积为173万平方米;永强塘河(永中、瑶溪、永兴、海滨、沙城、天河)有225条河道,长度为347千米,面积为664万平方米。轮船河、上横河、中横河、瑶溪河等为主要河流(道)。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时,龙湾区的登记人口为93.08万人,户籍人口为34.39万人(其中户口待定为1.06万人),常住人口为74.93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户籍人口30.33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4.06万人,增长13.39%,年平均增长1.26%。龙湾区户籍人口中,男性为17.81万人,占总人口的51.79%;女性为16.58万人,占总人口的48.21%。户籍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7.45,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25基本持平。龙湾区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总出生人口为10591人,性别比为131.50(含外来人口)。龙湾区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死亡人口为1698人。龙湾区户籍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29万人,占18.30%;15-59岁人口为23.88万人,占69.43%;60岁及以上人口为4.22万人,占12.2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84万人,占8.25%(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12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0.84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29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16个百分点。经济概况 2013年,龙湾区实现生产总值482亿元,同比增长9.4%;财政总收入55.8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7亿元,分别增长3.7%、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7亿元,增长10%;出口总额28.6亿美元,增长5.5%。其中区本级实现生产总值306.9亿元,同比增长9.2%;财政总收入37.6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1亿元,分别增长7.4%、10.5%;出口总额18.9亿美元,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1亿元,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8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717元,分别增长9.1%、9.8%;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1.97%、6.17%、4.56%和6.4%,节能降耗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2013年,龙湾区使用***应急转贷资金4.1亿元,发放中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2.25亿元,处置银行不良贷款15.37亿元。全年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16.17亿元,增长24.3%,其中限上工业投资39.37亿元,增长68.9%。全市首家农村商业银行、首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正式开业,创成省专利权质押融资试点区,引进银行1家,新增贷款36.39亿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清理转而未供4684亩、供而未用3834亩,垦造耕地2415亩,收储土地613亩,出让工业用地1015亩、商服住宅用地407亩。 2013年,空港新区贝普科技等38个项目开工,康德莱器械等6个项目投产,温州市物联网产业园一期投用,海洋科技创业园完成主体工程。新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5件,通过省级智慧财产权示范区验收,获批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区。荣获“中国建筑电器产业基地”国字号金名片,新增省著名商标4枚、省名牌产品2个。实现三产增加值100.6亿元,增长10.3%,服务业占三次产业比重达32.8%。温州金属现代物流中心、温州国际机电城、奥玛尔国际购物中心等项目实现开工,建设总部大楼完成主体工程,温州金属大厦投入使用。温州科技城、源大创业园获评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风土人情瓯剧,是流行于浙江南部,以温州为中心的地方戏。瓯剧是在民间土壤上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明末清初,高腔、昆腔流行于浙南,乾嘉时,乱弹班开始盛行,班社均兼唱高腔、昆腔、乱弹腔。后又兼唱部分传自安徽的“徽调”,滩黄,时调。因为它是一个以唱乱弹腔为主的剧种,故又叫“温州乱弹”。1959年改称“瓯剧”。瓯剧演出的基地是农村的庙台和草台子。浙南农村,每地都有大小庙宇。庙中均有一定的庙产,每年都有固定的酬社活动,短则几天,长则几十天。交通概况龙湾区是温州市区的东大门,机场大道、温州大道、瓯海大道横穿龙湾区,将龙湾区中心与温州市中心紧密联系起来。龙湾区又是浙南闽北的海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区内有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温州港万吨级码头、金温铁路货运终点站等,甬台温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沿海高速公路纵贯其中。旅游资源瑶溪景区位于大罗山东麓,1992年3月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达11.04平方公里,内分钟秀园、瑶溪泷、金钟瀑、龙岗山、千佛塔等5大景区,共有100多个景点。瑶溪泷风景名胜区在地貌上属浙东南火山岩低山丘陵区,其山体由花岗岩、凝灰岩等火山岩系构成。丘陵区,其山体由花岗岩、凝灰岩等火山岩系构成。瑶溪景区永昌堡坐落在永中街道境内,是温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永昌城堡南北长778米,东西长445米,城高8米,周长2866米,堡内有11座形态各异的明代石拱桥,状元府、都堂。第、王绍志故居等18幢明清年代古民居,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江南水乡集市图。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柱景区地处永中街道境内,总面积9.55平方公里,因有晋代的古刹天柱寺而闻名。双岙景区位于永中街道双岙村,是大罗山中人文景观、名胜古迹比较集中丰富的一个景区。主要景点有滴玉泉、峰门摩崖石刻、坦头尖、仙人尿、安仁寺、石胜观、古佛岩、蒙泉等景点。中国杨梅之乡

好了,关于龙湾和青岛龙湾景区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