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校 / 正文
大家好,关于为什么都不建议上中国药科大学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985中唯一的医科大学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经验分享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经验分享
首先,药学这门学科是多学科交叉的,单是在大学本科的积累实际上是不能胜任在药企中的研发任务的。
其次,药学整体的就业对于学历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可以说读到硕士才是真正进入门槛。再者,我认为需要给自己提供一个相对来说更大的平台。这样无论是在将来就业还是说做其他事情,都会更有余力。选择中国药科大学的原因是因为首先药大的学科评估是A+,仅次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在整体的专业实力上是全国顶尖的。
再者,药大有非常**的药学人才培养体系,和非常好的业界口碑,这些是我选择到药大读研的原因。
专业的选择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如果在初期没有合适的选择情况下,又不准备跨考,那么首先应该咨询你信得过的专业课老师,再其次是看你所在学科的学科评估全国排名。结合地理,院校**难度等综合考虑。以药学举例,学科评估比较好的学校除开三所专业的药科大学以外,基本上都有非常好的医学院,这是选择的关键之处,再者,对于学校在整个领域的地位也要有所了解。最后再是看看这个学校有没有在本领域非常出名的学者。研招网、知乎这些地方都可以搜集到非常多的资料,对于前期**院校的选择是很有帮助的。
药大的学硕很多专业均是考710药学综合,分为有机、分析、生理、生化四门。
有机化学,我是从1月份就开始学,用的教材是药大规定的王积涛第三版。当时我是一章节一章节的学,学完以后,自己再对其中的反应式进行梳理,归类。对于课后的习题,我当时是只选择了一部分来做,因为很多题型并不是药大**的题型。这个阶段完了之后,就是分章节的做芦金荣的第三部分反应式,注意这个阶段我们只做第三部分,刚开始肯定会错很多,不要灰心,这是正常的。但是一定要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对错题进行归类整理。我当时整理了一个错题集,事实证明对后面的复习很有帮助。反应式有时间间隔的刷三遍,到第三遍的时候其实错误率就非常低了,并不是说你记住了答案。而是对于这个类型的题,你已经摸清了套路。之后再是进行合成题的专项训练。直接做芦金荣,刷两遍,后期再加上真题的合成题,都搞懂不会有太大问题。之后再是其他命名题、选择题、推断题的训练。都不难,按部就班的刷题总结,就一定会有提高。
分析化学,我个人认为是四科里面最难的一门,他是一门学起来不难,但是后期非常容易丢分的学科。因为他的知识点非常的多而且复杂。前期以理解性的知识点为主,看一章书,做一章严拯宇习题集上的习题。
这里不用做书上的习题,太难而且比较浪费时间。到暑假就要开始背诵有关的知识点、名词解释简答之类的。yi定要提前背,背到考前。
生物化学,以书为主,我是在5月份开始看的生物化学,看一章以后自己画一下这章的思维导图。对于这个章节的理解会更深刻,然后再做一下药大教研室出的蓝皮的习题集。这样一遍下来以后,再对照思维导图进行背诵,背诵一定不能停,一直背到考前。
生理学,我只用了药大的人体解剖生理学讲义,还有一份之前学长整理的资料,大概9月份开始不断的背诵,背到考前,**的背了大概5遍。后期是不断的反复重复不会的,一定要坚持。
有机化学的话,刚开始学的时候会有些吃力,这是正常的,但是药大的有机化学套路化比较重,每年都考那些知识点,只要前期把基础打牢,后面有机化学反而是比较简单的。
分析化学需要花大功夫,特别是要对于书上讲到的实验部分烂熟于心,今年考了非常多的大题,对于解谱题一定要熟练,但是不会很难,这上面最好不要丢分。计算题有些年份会比较难,建议是多刷题,每种计算题型都练习下,确保万无yi失。
生化和生理的背诵一定要有条理,而且一定要趁早背。越熟练越好,不要等到上考场才发现,这个地方看到过,但是想不起来的尴尬情况。
1.《分析化学》(上、下册)孙毓庆、胡育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四版。
2.《分析化学习题集》孙毓庆、胡育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三版.
1.《有机化学》王积涛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2.《有机化学》陆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3.《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陆涛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
1.《人体解剖生理学》郭青龙、李卫东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三版, 2019年12月。
2.《生理学》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1.《生物化学》姚文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张玉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
3.《生物化学原理》杨荣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我是从七月中旬才陆续开始的,**不需要太早复习,暑假开始即可。我从七月份开始就直接买了肖秀荣的《知识点精讲精练》,这本书知识点包含的十分详细,我搭配徐涛的****强化班**来学习****基础部分,当然也可搭配徐涛的《核心考案》,通常都是倍速一边看完**一边在书上划出重点并做好相应笔记。差不多我陆续在九月中旬结束了基础阶段得复习。接下来就是刷肖秀荣的《1000题》来巩固知识点和强化选择多选训练,注意此时重点应在选择多选上,切勿花太多时间在背诵大题上。刷1000题最好去网上下载专门的刷题本,刷完一章就对答案,对于错的题回到精讲精练复习相关知识点,不行就直接记下来。到了十月中旬的时候1000题一刷已完成,这时候除了对于其中的错题进行二刷之外,也需要开始陆陆续续做市面上各个老师的模拟卷了,市面上主流的大体就是肖4,肖8(这两个发货较晚,可以先做别的老师的),徐涛六套卷,腿姐四套卷等待,如果觉得买卷子贵那么和同学拼团买了刷题小程序也可以。重点还是选择题,毕竟大题有肖**8兜底。到了11月底的时候,这时候大题的背诵和时政也可以陆续开始了,大题的话最好是把肖4都背至少一遍,肖8的话大题看一遍即可。最后小题的话不建议再看很厚的那本精讲精练了,直接购买市面上主流的小题总结书,例如徐涛的冲刺背诵笔记或者腿姐的冲刺杯背诵手册。时政的话只需要背肖神的形式与政策就行了,实在时间来不及的话直接背肖**8上的时政题也行。总而言之,**就是一个背。
**不算难,得选择题者得天下,前期一定要注意选择题的练习和马原基础知识的积累。中后期则要注重时政的积累,后期就是大题,跟着肖老师就行。
英语方面我比较有发言权,因为个人觉得自己这次**英语发挥还是挺让我满意的。英语的话得看个人基础,我仅从我的角度来谈。由于我本身基础就较好(之前**都是高分,也考过雅思),所以我英语上面花费时间就相对较少,也没有购买太多资料。大体安排上我在当年寒假就已经吧**词汇背完,用的是墨墨背单词,之后背单词也一直贯穿始终直到**前几天,单词背诵方面,如果你和我一样,就多背几本,查漏补缺。之后从4月到7月中我开始做英语一的阅读,每做完一篇便全文翻译一篇,同时搭配唐迟的历年**英语精讲,学习做题技巧,分析错题原因。从7月中开始一直到9月中,我做完了所有英二的阅读,并看完相应的**,做英二时我就没有再每一篇都翻译了,只是对着黄皮书看每一篇的译文,整理一下重点的词汇和句子。之后9月到10月我重点刷完了英二的所有完形填空和新题型,英二这两类题型难度不高,刷完整体整理知识点即可。11月的重点我放在了作文身上,作文主要是看王江涛的**英语高分写作,按照他书里的计划安排即可,作文的话我个人并没有整理模板,只是整理了常用的句子,如果想要整理模板的话也可以参考这本书。翻译的话我只是在11月同步刷完了英二的所有翻译,没有太过于重视,毕竟翻译通常都是最后才写。
英语还是得阅读者得天下,好的阅读分数就是考上和考不上的区别。好好刷真题,不用做模拟。加油。
根据复试形式的不同,药大药代动的复试科目及分数占比也有差异。**分而论之:
药大的复试总分是400分,包括笔试的200分,笔试考药代动-药理综合,两个科目各占一半。实验100分,有少量计算,需要上手**作。中英文面试各50分,其中英文面试的形式不定,有时候考专业英语翻译,有时候是英文自我介绍和老师英文提问一个问题,考生英文回答,所以建议大家两手准备。
初试分数与复试分数以1:1的比例核算总成绩。
复试成绩总分为220分。因受疫情影响,原招生简章公布的复试专业课笔试科目内容,调整至综合面试中进行考察。
(1)英语应用能力考核:相当于线下的英语面试,考察形式也是专业英语翻译(口译)或者英语对话,但20届,21届都考的是英语翻译。
(2)专业知识考核:相当于线下的笔试,但线上是采取随机抽一道题的模式,口头回答。
(3)科研基本技能考核:相当于线下的实验,但线上也是采取随机抽一道题,不用动手**作,口头回答实验原理,方法,注意事项等。
(4)综合素质能力考核:相当于线下的中文面试,这与线下考核重点一样,区别在于不用面对真人,紧张感要小一些。
复试采取“三随机”原则:即“随机确定考生复试次序”考前,研究生官网会上传一个复试次序的文件、“随机确定复试专家组分组”考试中,考官是变化的,不是指定某个老师提问、“随机抽取复试试题”每道题都做成一个pdf的文档,文档名字只有编号,考生随机选择一个编号,文档一旦打开,考生不可换题。每位考生逐个进行面试,每人考核时间不少于20分钟,复试过程全程录像。
初试分数与复试分数以7:3的比例核算总成绩。
**期间心态一定要注意调节,谁都会有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这个时候不要灰心,千万千万不能放弃,还没考完试就还会有机会。适当的给自己一些压力是有好处的,不要盲目给自己压力,记住考同一所学校的基本**们的起跑线是一样的,不要觉得自己不如人。
另外,若想心情一直不错,身体素质也是关键。即使在为紧张的12月、1月,我也尽可能地抽出时间来跑跑步,做做有氧运动。运动的确是很好的放松方法,但我建议也不要做长时间、剧烈或易受伤的运动。**本身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须要讲科学,有理性。加油,希望大家都能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二、不建议孩子上中国药科大学是因为什么原因
1、不建议上中国药科大学是因为专业面比较窄。中国药科大学的专业面比较窄,绝大部分的学科都与制药和药学相关,中国药科大学的国家特色专业为药学,药物制剂,药物化学,中药学,生物制药基本和药学有关。同时主要是因为药学不深造,就业前景不理想,和学校本身的关系其实不大。
2、学校始建于1936年,原名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本科四年制),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药学高等学府。1937年迁往汉口,1938年迁往重庆,1946年回迁南京。1950年更名为华东药学专科学校。1952年,齐鲁大学药学系和东吴大学药学专修科并入学校,成立华东药学院。1953年,中南卫生专科学校药剂专修科并入学校。1956年更名为南京药学院。1986年与筹建中的南京中药学院合并,成立中国药科大学。2000年,学校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整体划转**管理。2001年,江苏省药科学校并入学校。
3、截至2019年底,学校有玄武门、江宁2个校区,占地近2100余亩,建筑面积近56万平方米;下设16个院部,有31个本科专业、3个专科(高职)专业;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截至2019年底,学校有在职教职工1684人,全日制在校生16781人,其中本专科生11593人、研究生4682人、留学生443人、预科生63人。
三、不建议上中国药科大学的什么专业
1、不建议上中国药科大学是因为专业面比较窄。中国药科大学的专业面比较窄,绝大部分的学科都与制药和药学相关,中国药科大学的国家特色专业为药学,药物制剂,药物化学,中药学,生物制药基本和药学有关。同时主要是因为药学不深造,就业前景不理想,和学校本身的关系其实不大。
2、学校始建于1936年,原名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本科四年制),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药学高等学府。1937年迁往汉口,1938年迁往重庆,1946年回迁南京。1950年更名为华东药学专科学校。1952年,齐鲁大学药学系和东吴大学药学专修科并入学校,成立华东药学院。1953年,中南卫生专科学校药剂专修科并入学校。1956年更名为南京药学院。1986年与筹建中的南京中药学院合并,成立中国药科大学。2000年,学校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整体划转**管理。2001年,江苏省药科学校并入学校。
3、截至2019年底,学校有玄武门、江宁2个校区,占地近2100余亩,建筑面积近56万平方米;下设16个院部,有31个本科专业、3个专科(高职)专业;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截至2019年底,学校有在职教职工1684人,全日制在校生16781人,其中本专科生11593人、研究生4682人、留学生443人、预科生63人。
文章分享结束,为什么都不建议上中国药科大学和985中唯一的医科大学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2-26为什么说学播音毁一生 学播音有出路吗
- 02-26为什么都不建议上中国药科大学 985中唯一的医科大学
- 02-26为什么都不建议上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考研699
- 02-26为什么都不建议上北航了,上北航的都是什么人
- 02-26为什么都不建议上华侨大学(华侨大学四大王牌专业)
- 02-26为什么都不建议上厦门大学(厦门大学算不算名牌大学)
- 02-26为什么都不建议上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值得报考吗
- 02-26为什么都不建议上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分数高吗
- 02-26为什么都不建议上天津大学 张雪峰评天津城建大学考研
- 02-26为什么都不建议上广州大学 广州富二代最多的大学
- 02-26为什么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名气
- 02-26为什么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最吃香的15所二本大学
- 02-26为什么高中老师不建议学文科,高中文科难还是理科难学
- 02-26为什么高中老师不建议学文科?中国不重视文科的后果
- 02-26为何北理工是985最差的,北理工与北航的差距
- 02-26为何北理工是985最差的,南开大学和北理工哪个好
- 02-26为何老师不建议上预科班 本科预科班有必要上吗
- 02-26为何老师不建议上预科班(预科班一年后怎么选专业)
- 02-26为啥不建议考南财,南财在南京认可度
- 02-26为啥不建议考南财,考研考南财有价值吗
- 网站分类
- 标签列表
-
- 苏州 (491)
- 历史 (420)
- 不完美妈妈 (146)
- 清朝 (143)
- 江苏 (143)
- 明朝 (133)
- 经济 (122)
- 楼市 (119)
- 文化 (118)
- 三国 (110)
- 日本 (105)
- 旅游 (92)
- 中国 (87)
- 曹操 (86)
- 南京 (86)
- 房价 (82)
- 政治 (80)
- 房地产 (80)
- 刘备 (79)
- 唐朝 (79)
- 马拉松 (79)
- 中国历史 (78)
- 股权 (78)
- 股份 (77)
- 朱元璋 (72)
- 战机 (72)
- 上海 (70)
- 城市 (70)
- 融资 (67)
- 房企 (67)
- 诸葛亮 (65)
- 宋朝 (64)
- 乾隆 (64)
- 长三角 (64)
- NBA (62)
- 康熙 (58)
- 汉朝 (56)
- 建筑 (56)
- 秦始皇 (55)
- 新疆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