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校 / 正文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考中科院难还是985难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考中科院难还是985难的知识,包括中科院待遇好的十大研究所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考中科院难还是985难一些
1、考中科院难还是985难?很多人还不是很清楚,**就和我一起去看一下相关信息吧,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2、那要看是什么专业了,比如山大大学的微生物就是全国第一,江南大学的食品专业排名第一,中科院就是公费的,每月有补助,挺高的,牛人也多,我的意见是要么上个好一点的中科院,要么上排名前面的综合大学,主要还是要看的的专业兴趣。
3、研究所基本上不会组织招聘会,也就是说中科院毕业的学生找工作需要到对应城市的985高校去“蹭”一下招聘会,这和985院校得天独厚的“校企”优势无法相提并论,985高校的校友遍布全国各地,且已经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在招聘人员的心中早已经留下了“烙印”,并且有很多来招聘的企业本身就是该985院校的校董企业,不少企业的董事长是该985院校的校友。
4、主要指那些切合时代热点,社会需求性大,未来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例如建筑、土木工程、计算机、金融经济类学科、法学学科、新闻类学科等等。这类热门专业最大特点就是报考人数爆满、竞争激烈、录取比例较低。报考此类专业的学生最好评估一下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广泛听取意见,量力而行。
5、会计硕士是跨专业**人数最多的专业。一方面因为会计好找工作,而且“钱途无量”,如果考**会,那收入更是有保障了。另一方面,会计**比经济、金融更容易些,它对数学和专业课的要求都不高,而且是不限专业报考的,所以很多本科被调剂到其他专业的同学,**大多都会选择会计。
6、法硕可以说是最纯粹的跨考专业了,因为它只招收非法律专业本科生。而考生热衷报考法硕的原因也很简单:不考数学。对于那些本科阶段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同学来说,法律硕士是不错的跨考选择。特别是如果本科学的是外语,那优势就更加明显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法硕是全国统考,**统一出题,有统一的参考教材,所以无论考哪个学校,复习方法以及参考书都一样,这对一些普通高校的考生来说是难得的公平机会。
二、中国科学院**很难吗 中科院和985上研哪个好
**中科院很难,中科院有一百多个招生单位,不同所之间差距巨大,中科院的牛所肯定是特别难考,因为中科院一般喜欢要保研的,中科院比较差的所,肯定是特别好考,比如那些特别偏的,大西北,西南的,甚至有招不够学生的可能。所以说中科院和985学校没法比较的。
目前大家对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担忧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属性上,学校没有985、211光环,在求职就业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比如很多单位和地方招聘人才时喜欢一刀切,只要985、211的毕业生,这种情况下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毕业生真是有苦难言了。不过其实大家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因为是金子总会发光,如今中国科学院大学已经入选了双一流,而双一流已经逐渐取代了985、211,成为新的用人单位招聘门槛。
另外,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强大实力也让一些用人单位为其大开绿灯,比如各大省份面向985高校招录选调生,国科大也被纳入其中。一些好的用人单位的HR也对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实力也是了解的,所以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时不会有大的阻力。
**这场战争,短则三四个月,长则两三年,身体压力大,精神压力也很大,人就会疲累。**带来的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一场孤军奋斗的持久战,在这场持久战中,战线越长,压力越大,人也会很疲累。
就准备时间来说,短的三四个月,长的可能有两三年。很多211/985学校的学生,仗着自己底子好,备考时间在4个月到1年不等。但是很多二三本的学生,将**变成了一场长达数年的战争。我带的很多二本学校的学生,真的是从大一就开始准备**,准备两年的学生不在少数。
**不像高中,你知道自己的摸底成绩、排名,知道如果自己正常发挥的话可以考出什么成绩、上什么学校。**是一场没有参照系的战争,你只能自己埋头学习,你不知道谁在跟你竞争,也不知道相比其他人,你有没有最努力、能不能考上。
三、**选择985高校还是中科院
**选择中科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作为科研代表院校,在计算机、生物等学科上十分优秀,从这个院校走出来的学生,基本上也是能为国家做贡献的科研人员了。
国科大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国科大共有共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资源,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电子文献,学生可在中科院各分院和各研究所以及国科大雁栖湖校区、玉泉路校区的图书馆,查阅各类专业文献。
据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想,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创新2020”,率先建立研究生制度,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立新中国第一家研究生院,率先实行学位制,率先建立博士后制度。
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创新2020”以来,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为核心、覆盖全院研究所的教育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两段式研究生教育模式;
拥有在学研究生5.2万余人;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四、考中科院普通的研究所和一般985相比哪个容易
**的专业不需要和大学的专业一样,只是跨考更难一些。如果不确定的话,还是考虑985大学比较好,就业路子相对更宽。
中科院有一百多个招生单位,不同所之间差距巨大,中科院的牛所肯定是特别难考,因为中科院一般喜欢要保研的,中科院比较差的所,肯定是特别好考,比如那些特别偏的,大西北,西南的,甚至有招不够学生的可能。所以说中科院和985学校没法比较的。
目前大家对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担忧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属性上,学校没有985、211光环,在求职就业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比如很多单位和地方招聘人才时喜欢一刀切,只要985、211的毕业生,这种情况下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毕业生真是有苦难言了。不过其实大家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因为是金子总会发光,如今中国科学院大学已经入选了双一流,而双一流已经逐渐取代了985、211,成为新的用人单位招聘门槛。
就准备时间来说,短的三四个月,长的可能有两三年。很多211/985学校的学生,仗着自己底子好,备考时间在4个月到1年不等。但是很多二三本的学生,将**变成了一场长达数年的战争。我带的很多二本学校的学生,真的是从大一就开始准备**,准备两年的学生不在少数。
**不像高中,你知道自己的摸底成绩、排名,知道如果自己正常发挥的话可以考出什么成绩、上什么学校。**是一场没有参照系的战争,你只能自己埋头学习,你不知道谁在跟你竞争,也不知道相比其他人,你有没有最努力、能不能考上。
五、中科院的研究生难考吗
中科院大学与其它大学不一样,它们的主管单位不同,中科院是主要培养科学家的大学,如果你喜欢做科研,那它比985大学好多了,因为这里很早就能够接触到实际的项目和一些公司流程,与社会接轨较好,坏处是一直很忙的,基本没有空余的时间玩的。但它内部的条件和设施都比较好,每个所都有图书馆,需要查阅的书籍很全面。
中科院每年要招好多的研究生,只是保研生比较多,如果想要考进去,稍微有点难,因为里面的科室与专业太多,一般人不会知道哪个专业报考人数的多少,如果一个专业报考人数很少的话,竞争也就很少,那说不定一下就可以录取了,反之,报考人数越多,竞争越激烈,那录取的概率就很小,有时候真的是要个人的运气了。
中科院研究生招得比较多,一般985院校的学生会录取得多一些,当然也有一些是211的和非211学校学生,录取后的硕士更多地是做一些项目,搜集一些数据,其实和别的一些高校差不多,只是里面的科研项目特别多,刚进去的学生感觉太累。
我朋友的儿子也是去年被保送进中科院了,就读时间是要今年9月份了,但现在已经跟着导师在做项目了,接触了好多国际性的项目,虽然很累,但确实也学到了好多东西,也知道为什么中科院出来的研究生为什么个个都很厉害,做得多也就学得到真本事。
如果你确实喜欢做科研的话,可以试试中科院,如果不想做科研,那就选择一般的大学就可以了,同样是硕士生,比中科院的要轻松得多了。
中科院**看研究所的啊...有些水平还不错的所,过了国家线就能录取(前两年,这两年情况不清楚)
不明白为什么想去偏差一些的大学,其实能去偏差一些的大学的分数,已经够中科院很多所的招生分数了。当然,只是想轻松一点拿到学位的话忽略这一句...
读研究生以后,更多是课题组的环境和自己本身的努力,研究生更多的主动性!
中科院**有100多个研究所,这些研究所几乎都要招学生。但由于不同研究所地理位置,研究实力上的差异,**难度有所不同。
中科院研究所的研究生,**难度跟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毕竟,研究生一毕业就要工作,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的研究所,其考取难度普遍偏高。比如北京的计算所,物理所,北化学所,上海有机所等,其**的难度不亚于清华北大,竞争非常激烈。
但像一些东北、西北或中西部城市的研究所,**的难度就要小得多,有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招不满,还得接受调剂才能完成招生计划。
总体来看,考科学院的研究生,难度并不是太高,大概和考中档的985差不多。值得指出的是,科学院的研究所普遍存在导师多学生少的状况,有时候几个导师需要去竞争一个学生。这也就意味着只要你过了初试,就很容易被录取,也不存在所谓的外校歧视。科学院本身每年要招收1万人左右的研究生,而自己的本科生,也就是国科大的本科生,一年也就三四百人了。
之前,研究所的研究生招生是**进行的,现在教育归口以后,统一到了国科大和中科大的名下。报考的时候报考国科大或中科大即可,选择对应的研究所,毕业之后拿国科大和中科大的**。相比于直接考上科大本部,**到中科大归口的研究所,还是要容易一些。
应该说,对于有学术追求、科研志向的同学来说,**到中科院去念研究生,确实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一种选择。
我儿子保研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希望儿子在中科院努力上进,为国争光!
分研究所,有的研究所几乎招很少**的,大部分都是推免生。即使是**的生源也大多985和强势211,甚至清北本科的选手。
所以不要问整个中科院入学难度了,全国100多个研究所呢,差距很大
难。待遇好,发展好,都需要。都去争取了。。。
中科院下属一百多个研究所,遍布全国,各个所水平差距明显,北京,上海的所比肩清北,新疆,西北的所达到国家线就差不多。**者普遍反映中科院专业题偏难,复试相对公平。
还是有点难的,比高校和其它研究所难
相对清北来说简单很多。大概的难度是在浙大与中科大之间。
本人裸考进的中科院数学所,所以不用想的太难
考中科院的研究生难吗?这个问题可能暗含了两个问题:
中科院下属单位遍布全国。它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学(中科大、国科大以及中科院与上海市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7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中科院目前拥有正式职工7.1万余人,在学研究生6.4万余人。职工和学生的比例不足1:1。相比较而言,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例,清华大学官网公布截至2019年12月教职工人数为15401人,而研究生人数为34357人。教职工和研究生的比例为1:2.2。北京大学截至2018年12月,教职工人数为11337人,研究生人数为28671人。教职工和研究生的比例为1:2.5。因此可以看出,中科院虽然单位众多,但师生比远高于高校。也就是说中科院平均一个职工只能带一个研究生。而清华和北京大学一位教职工可以招两三个学生。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中科院的研究生确实会难考一些。但正因为中科院的院所众多,水平肯定也参差不齐,**的难度也就会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报**究生,中科院和高校该如何选择?
中科院各个研究所地理位置非常分散,一个研究所通常就是几栋楼,而且中科院的科研氛围很浓,因此在中科院读研究生更像是在公司工作。而高校通常是包罗了各个专业,因此更像是个大熔炉,身处校园,更有学生的感觉。所以,如果你很明确要从事科研工作,中科院会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想感受多种知识和文化的交融,高校可能更适合你。
关于考中科院难还是985难和中科院待遇好的十大研究所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猜你喜欢
- 搜索
-
- 12-15考中国人民大学有多难,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意味着什么
- 12-15考中科院难还是985难 中科院待遇好的十大研究所
- 12-15考中科院难还是985难,中科院硕士读几年
- 12-15考了100分可以上技校吗(14岁上技校学哪一门最好)
- 12-15考了100分可以上技校吗,安徽职对口高考可以报的学校
- 12-15考二本的研究生很丢人吗 心理学研究生报考条件
- 12-15考二本的研究生很丢人吗(一般二本建议考研学校)
- 12-15考入央美有多难(考上中央美院意味着什么)
- 12-15考入央美有多难,央美和清美哪个难考
- 12-15考在职研究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如何自己报考在职研究生
- 12-15考幼师证的最低学历 考幼师资格证需要什么学历
- 12-15考成都七中意味着什么 成都七中有初中部吗
- 12-15考成都七中意味着什么(成都七中全省招生吗)
- 12-15考本科要多少分(本科是什么学历)
- 12-15考本科要多少分?一般本科线是多少分
- 12-15考深圳大学要多少分 专升本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 12-15考深圳大学要多少分 深圳大学四大王牌专业
- 12-15考警校提前多久做近视手术 报考警校近视眼怎么办
- 12-15考警校提前多久做近视手术?近视手术多大年龄能做
- 12-15考警校要多少分 考警校要选什么学科
- 网站分类
- 标签列表
-
- 苏州 (491)
- 历史 (420)
- 不完美妈妈 (146)
- 清朝 (143)
- 江苏 (143)
- 明朝 (133)
- 经济 (122)
- 楼市 (119)
- 文化 (118)
- 三国 (110)
- 日本 (105)
- 旅游 (92)
- 中国 (87)
- 曹操 (86)
- 南京 (86)
- 房价 (82)
- 政治 (80)
- 房地产 (80)
- 刘备 (79)
- 唐朝 (79)
- 马拉松 (79)
- 中国历史 (78)
- 股权 (78)
- 股份 (77)
- 朱元璋 (72)
- 战机 (72)
- 上海 (70)
- 城市 (70)
- 融资 (67)
- 房企 (67)
- 诸葛亮 (65)
- 宋朝 (64)
- 乾隆 (64)
- 长三角 (64)
- NBA (62)
- 康熙 (58)
- 汉朝 (56)
- 建筑 (56)
- 秦始皇 (55)
- 新疆 (55)